APP下载

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浅谈

2009-10-20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句读虚词句式

孙 涛

对待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老师和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感受: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在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都是按照高考大纲,根据教材,120个实词让学生积累一遍,十几个虚词让学生积累一遍,再接着是句式、翻译等等。教师一个一个专题讲,学生亦步亦趋认真记,积累完了,也忘完了,就是没忘,高考考查的是实、虚词在文中的意思,有可能记住的和文中的意思会相差很远,反而会使学生出错。现如今也有许多老师不再着眼于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但这又像建造在流沙上的高楼,像树根腐朽的参天大树,根基不牢,只能营造出一种虚幻美。为了让学生真正提高文言文素养,我们就必须摈弃机械记忆,就必须摈弃华而不实的教法,真正让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回归本源:千读百练费思量。

读是学好文言文必要的一步。最好的读是带着思考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掉句读,还文言文阅读的真面目。这样学生在点句读的过程中,反复阅读,反复思考,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文言文素养就会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不能贪多,但必须务得;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让学生反复对比,反复揣摩,达到真正的理解。同时要注意:一、先选一些浅易短小的文言文,然后逐步扩大篇幅。精选材料,难易适中,不能“难”得糊涂。二、所选文言文可以部分去掉句读,让学生慢慢适应,懂得点句读的方法后,再扩展到选文部分甚或整篇。三、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方法的认可。选文要适合学生;教师不能把握话语权,成为绝对的权威;课堂要营造出民主氛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让他们想说、敢说、争着说。四、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营造出美读的氛围。

第二步是联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刚开始不能理解的实、虚词以及句式画出来,写到黑板上,通过几遍的诵读会有许多实、虚词和句式被学生参悟出来。剩下这些没有参悟出来的实、虚词或句式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现实生活中所运用的成语、俗语、谚语等,比较这个词古今字义的异同、语法的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查字典,翻阅有关书籍等等,老师不能越俎代庖,但可适当引导。可以分小组,看那一组讲解更详细、更易理解;可以让学生抢答,看谁说的更准确、更全面,甚至可以给小组或个人采取无限积分的方式,增加他们(他)的后续动力。同时,对实、虚词以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使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第三步是“思”,即费思量。在全国十八套试卷中,都有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上海、福建、湖南三省市还针对文言文内容设置了八道问答题,其中有对文章内容和结构的考查,有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的考查,也有对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的考查。因此,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也要追求文言、文学和文化的和谐统一,也要注重分析文中之人,体味文中之情,感悟文中之理,体悟文章之“雅”。不能就题讲题,也要讲文章,让故事更有故事,让人物更加鲜明。可以针对文章中的人物写评论,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探讨人物的局限性和进步性,让文言文阅读课堂成为古今思想碰撞、师生思想交流的“宝地”。也可以通过想象或创设情景把人物生动化,成为写作素材。读写结合,双轨提高,提高文言文训练教学的有效性。

冯梦龙老师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我相信只要依据新课标,不存成见,不忘实际,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文言文教学一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春”,文言文阅读训练教学也可以生机盎然、百花争妍。

孙涛,教师,现居江苏丰县。

猜你喜欢

句读虚词句式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短句(主语+谓语)
“咬文嚼字”三篇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