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作文教学思考

2009-10-20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示范课审题高三

沈 飞

作文做为高考语文试卷的重头戏,一向备受关注,同时,又因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造成众多师生对作文教学效果的怀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高三作文教学效率成了众多一线教师苦恼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将自己对高三作文课堂教学借助预习提高效率的思考和实践,作初步梳理和总结。

高三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作文教学与学生实际水平的错位。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中起主体作用。教学效果的强弱,要取决于双方契合的程度。只有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表演,难以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扎实掌握表达技巧,以获得更高的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动手、动脑的学习内容。仅仅依靠听,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的教学成效的达成,尤其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良好的、高质量的互动。而要达到良好的、高质量的互动,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抛开学生的现有水平不顾,或者,以自己的主观推测将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刀切,两眼紧盯高考作文的考纲,闭门造车,即使制定出自认为完美体现高考要求的课堂设计,也最终会因为难以和学生产生共鸣而搁浅。造成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实际水平脱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之间作文水平的差异性,使教师在面对所有学生进行有效作文课堂教学产生巨大难度。一些教师认为,与其研究学生,不如全部抛掉,只要抱住考纲,抓住自认为比较经典的写作训练模式即可。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才能体现出作文教学的效率,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特点,也就扔掉了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是很难使课堂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走到学生的笔下来。这样的作文教学缺乏学生的自主生成,不仅不能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反而会使学生对作文的提高失去兴趣,对最后的高考作文备战失去信心。

二.作文教学与作文目标的错位。高考在即,教师学生都十分紧张地投入了备战状态。各类作文的辅导资料也层出不穷:历届高考的满分作文,历年经典素材积累,各种写作万能模式的推荐,总之,令人眼花缭乱,无从选择。师生往往被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蒙蔽,而脱离了作文的本义。首先,高考应试作文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作者树立读者意识。无论一篇文章最后的成品如何,文笔如何生花,内容如何充实,作者都必须要有读者意识。高考作文改卷,时间紧迫,压力大,改卷老师对试卷的浏览十分迅速。依据这样的情况,作文的表达性和交流性的要求就被排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个学生如果能将自己的观察、情感、体验、认识较准确地表达出来并传达出去,达到能与人交流的目的,那么,他的考场作文至少可以和改卷者进行沟通。其次,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或者是材料作文,都是有审题要求的。学生不能任由自己的思考,天马行空,信马由缰,而将命题者的意图抛之九霄云外,因此,作为高考的考场作文的作者,学生必须要有扣题意识。作文固然需要有文学性,观赏性,但笔者认为,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好因素,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或者说,并不是每个学生通过高三的一年学习都能得到的写作能力。因此,作为高三的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应该把作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和扣题意识上面。当然,每个学生的写作目标都是不同的,语感好的学生,在保证了文本的表达性、交流性的基础上,应该追求更高的文本的文学性和深刻性,但是,试场作文的本义是不应该放弃的。

针对以上两种现象,我认为高三语文的作文课堂教学要两手抓,一方面切实地研究所教学生的习作特点,抓住大部分学生的习作通病,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互动,达到一定的作文辅导效果。另一方面要把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在表达交流和扣题上,不要再用作家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或者用范文的标准要求学生写作。应大量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接近的文章作为学生揣摩、学习的对象,使学生不再感到写好作文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增强写作的信心。

提高高三课堂作文教学的途径

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布置有效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教师准确进行课堂预设,促进学生达到课堂生成,形成高效率课堂运作。

一.通过有效预习作业的设置,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批改预习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预习作业设置的有效性程度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的准确性。根据试场作文的本义——表达性、交流性、审题性,笔者认为布置有效的预习作业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一、如果是作文教学辅导课的起步阶段,预习作业的字数要求可以降低。不一定非要学生写满800字,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写预习作业的兴趣,增强他们写作业的信心,以保证预习作业上交的数量和质量。只有看到大部分学生认真书写的预习作业,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二、虽然是写片断,但是要强调片断的完整性。降低了作业字数的门槛,但是决不能让学生信手涂鸦,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到哪里就停到哪里。这样随性地写作,既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又不能促进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所谓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要强调给学生适当的压力,督促学生进步。因此即使,只是片段的练习,也要向学生强调片段的完整性。如果是议论文,那么就必须有论点,有论据,进行充分论证。如果是记叙文,那么应该有事件,有中心情感或者说是中心思想。如果是散文,那么应该有完整的描写,核心的中心思想。三、要围绕一个作文题目进行预习作业的布置。高三的作文训练,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不得不直奔主题。命题者的命题要求是任何一个考生都无法回避的,必须在每次作文预习作业中,始终将审题作为一个基础训练内容,有了正式的题目,作文训练才有了真正的范围。正是因为有作文题目的要求,才使得学生的预习作业中暴露出他们的审题情况。综合以上三点,来设计每一次的作文预习作业,就可以适时地掌握学生对题目的解读、材料的积累、材料的使用的写作情况。当然,随着教学的推进,作业的字数逐步就能提高到800字的要求。

二.通过预习作业的批改,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预设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生成。高三作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习作的表达性、交流性和写作的审题性。围绕这一根本目标,每一次的作文课堂教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学生的预习作业为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同时,它的作用并不终止在课堂教学发生之前,更是课堂教学的有力素材。作文教学的课堂类型有很多种,关于引导和示范的课型,主要有指导示范课、修改示范课、鉴赏示范课和下水示范课。前两种示范课型,是高三作文课堂教学经常使用的,而学生的预习作业恰好可以作为这两种示范课的中心内容。要想提高高三作文课堂效率,引起学生的共鸣,使用学生自己的材料才能直抵问题的关键,任何其他材料,在剖析问题,修改参考时都只能是一种隔靴搔痒。要通过展示学生的习作,发动学生对比习作,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发现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进行总结归纳,深入记忆,并将这种自我生成的学习结果,主动地运用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去,形成阶梯式地学习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系统性地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在这一环节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不能在作文教学中东一榔头西一棒,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进行零星的、无序的、松散地教学。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进行有序地规划,笔者的建议是可先进行片段练习,提高片段作文的说服力。也就是使学生先做到会写文章。在此基础上,再提高片段作文的文采。通过调整片段材料的内部层次组合来丰富片段材料的表现力。最后,磨练片段与片段之间的组合搭配能力,来提高整体作文的深度。在不断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自身生活、思想的不断审视,来寻求生活中的经典材料,提炼深刻观点,凝聚真挚情感。达到写好作文的最终目的。

高三作文教学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它处在特殊的时间,因此,人们更关注它的教学效率。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将作文教学越演越玄,越拔越高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该将语文教学回归朴实,脚踏实地,制定出有操作性,有实效性的教学步骤。紧紧抓住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制定切实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沈飞,浙江温州第二十二中学教师,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示范课审题高三
“研究数学之本,体验数学之美”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高三·共鸣篇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我把高三写成诗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命题者的话
示范课答题专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