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与探索

2009-10-20于伟伟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口语学生

于伟伟 冷 群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交往和将来工作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往往受到旧的教学理念和评价机制的制约,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全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全面合格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界的集体意志。提高不以考试分数来体现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举措之一,也是高中语文

教师的重要职责。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四点实践与探索:

一.坚持不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备课上动了一番脑筋,准备了一些音像资料,有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录像、外交部新闻发布会录像、申请奥运会的陈述演讲、电视节目“赢在中国”中马云和俞敏洪等人的精彩点评等等。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我经常用几分钟的时间播放一个片段,我发现这有出乎意料的奇效,远远超过教师的苍白说教。当马丁·路德·金富有感召力的声音在教室回响的时候,学生体会到了口语表达的令人热血沸腾的力量;当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有理有节地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时候,学生体会到外交语言绵里藏针的张力;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和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等企业家表现精彩点评的时候,学生体会到口语表达中的智慧和技巧……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学习口语表达的兴趣空前高涨,经常在课间都能看到一个个小“演讲家”、“辩论家”、“新闻主播”、“外交官”在精彩表演,兴趣之火已被点燃,还怕形不成燎原之势吗?

二.丰富思想储备,筑牢口语基础

言为心声,一个人只有充满理性、情感丰富、富有才情才有可能妙语连珠。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学生的思想储备,筑牢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一是关注时评增加深度。学生看待问题的思想深度固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这一个过程是自发而缓慢的,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关注周围的世界开始,关注媒体时评,从比较和借鉴中自觉快速地增加自己的理性深度。譬如,针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些问题,我询问学生的看法,再投影我收集的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中的评论,把二者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看短长。针对全国深入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我在课堂上用几分钟的时间和学生讨论,并一起学习《人民日报》时评《在名利上要有满足感,在能力上要有危机感》的文章。这样经常和学生关心时事,关注时评,学生的思想深度在不断快速增长。二是欣赏美文增长才情。古今中外的美文都是人类智慧的积淀和呈现,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美文,我都首先从人文思想和审美情趣方面引导学生欣赏。从《论语·宪问》中学习“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智慧,做到自信坚强、淡定坦然;从《秋声赋》中欣赏月下美好的意境和作者豁然达观的心态;从《听听那冷雨》中体会作者的母子之痛、父女之爱、家园之思。经过长期的引导,学生看到美文会自觉地精读深思,并且把看到的好文章整理出来,每篇文章后面加上自己的评论或者心得体会。这种做法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思想境界,增长自己才情。三是涵咏诗词增添魅力。诗词是语言高度凝练的表达形式,在口语表达的时候恰当地引用诗词无疑会增添语言的魅力。我在诗词的讲授过程中经常以身示范,声情并茂地朗诵,或者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营造诗词的意境,让学生涵咏其中体会诗词之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口语表达的基础不断增厚,口语表达能力会不断增强。

三.采取灵活方式,分层实施训练

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一个“活”字,即形式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变。既可以在课前小演讲中进行,也可在课堂对文本分析中进行。既可以在学校举行的比赛中进行,也可在班级主题班会中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采取分层训练,逐步提高的方法。

第一,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入手。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课文朗读,我要求学生朗读时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为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因而训练时不仅让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表意明确,感情投入,还要注意发音准确,去掉方言习惯。我找来了一些名家名篇的朗读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对于方言严重,积习难改的学生,我用录音笔把他的朗读录下来,再放给他听,让他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这既是一个不断修正、提高自己朗读水平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克服胆怯、羞涩心理,勇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树立自信的过程,是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

第二,在回答问题和互相点评中提高。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设置各种不同的情境,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方式,让学生去归纳、概括,然后诉诸语言,使之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思考的问题和对老师的质疑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这都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同学的回答,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点评,互相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越来越多的学生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精彩的点评常常会博得其他人的掌声。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在演讲和辩论赛中完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是口语表达的较高形式,需要较强的思辨能力和清晰的口语表达能力。每节课的前三五分钟是固定的课堂演讲时间,每一位学生都要上台演讲,自定演讲主题,接受同学评价,两个月轮一轮。每年定期举行“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教师节演讲比赛,“灿烂五月”和“流金十月”两个大型艺术节也有演讲和辩论赛内容。不论哪种形式,我们在表达的技巧上给予指导,让学生借助多种形式来表情达意,比如演讲中体态语的使用,就可以借助自己的手势、表情、动作完成。

第四,在采访活动中应用。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仅是演讲,更重要的是实际交际。高二和高三年级的上学期根据选修课程的开设,组织学生进行采访活动,让口语表达真正走进生活。每个班级都成立小记者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机关,进行实地采访。他们把在课堂学到的口语表达能力放到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应用提升,还把采访的结果通过校园广播和校报进行宣传报道。

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提供自由表达环境

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为他们提供安全自由的表达环境,让他们内心觉得安全自由,我倡导“言者无错、言者自由、言者光荣”的观点。在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逐渐克服羞涩紧张的心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过程。在积极的环境里,鼓励每个学生去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表扬和鼓励是最有力的武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克服羞涩和畏惧心理,从不敢说到敢说,从敢说到说得精彩。最后,在说中找到自信,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以后的发展开拓出一条宽广的路。我曾经教过一个很内向的男生。上课偶尔提问他,他都会紧张得满脸通红,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为此,我常常鼓励他,给他提供发言的机会。最终他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变得自信了很多。在课堂上发言虽然还会紧张,但表达流畅许多,上课甚至都会主动起来回答问题。从这一变化看出,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要让学生走过心理这一关,做到“敢说”,最终才能达到“会说”的目的。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要多形式、多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训练学生,让学生由敢说到能说再到会说。只要我们怀着一份责任和热情,用我们的激情去激发学生的激情,我们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肯定可以成功。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林远峰《浅谈新课标中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杨伟峰《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之管见》

于伟伟,冷群,教师,现居山东荣成。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口语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赶不走的学生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写话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