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有效实施

2009-10-16周丽萍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行为

周丽萍

【摘 要】以《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为例,分别从研读教材、分析学情;领悟新理念,探索新教法;科学创设情境和进行有效探究等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分析研究,真正体会新课程理念怎样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以便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行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中图分类号】G 639.2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10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策略和新的课程文化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传统教学观念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相互碰撞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对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有了新的探索。

现以《新时代的劳动者》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

一、新课程理念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是新课程理念转化成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基础

教材分析:《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模块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生产,主体就是生产者(劳动者)。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起着决定作用。劳动者的就业状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作为未来建设者中学生的创业精神,正确择业观的培养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方针,现实社会中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症结,如何保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领悟新理念、探索新教法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前提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归纳起来有三大性: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

教学注重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课题,要注重从学生经验出发,让生活进入、融入,成为书本。让教学源于生活、回到生活、高于生活。本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念,老师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处理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要开展富有想象力的教学,那些能够唤起意外与惊讶的感觉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感悟),这是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要有生命意识,课堂教学要充满尊重、敬重、欣赏、珍爱。教学要创设生命化的课堂氛围,营造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案例1,在本课关于劳动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就使用了一些名人名言,与学生一起共勉。

(1)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威廉·配第。

(2)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3)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4)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的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

设计意图与教学理念:本着有利于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通过欣赏名言,让学生深切感受劳动者的伟大,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三)科学创设情境和进行有效探究是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行为的关键

通过科学创设情境和进行有效探究是上述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行为的关键。“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借助情境,围绕主题,层层设问,促进师生相互交流意见,突出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特点,让学生在既定环境下将自身投入到一定的环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要考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模拟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探究过程的基本程式是:明确任务──问题探究──交流展示──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自我反思。这一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学习方法、发展能力。

二、几点体会和认识

教学行为是使教学活动之所以成为教学活动、教学实践之所以成为教学实践的根本,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学行为将成为体现教学理念、落实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质性教学行动。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对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有效教学行为的结果是学生学习的成功,学习成功又给予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节课与学生将来的就业息息相关,意义重大。通过生动的案例、模拟招聘会和名人名言等形式,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有丰富的感官体验,调动学习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启发引导和师生共同研讨的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如果在一堂课中能秉着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充分交流、充分思考、充分表现、充分获得,师生共同体验这一段生命历程、生活体验,这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学海无涯、教海无涯,要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拓,还有更高的境界等待我们去攀登。作为领路人和开拓者的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王攀峰.向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余文森.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Z].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行为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