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隐喻的翻译方法
2009-10-16范小慧梅小健
范小慧 梅小健
【摘 要】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段, 也是一种认知模式。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主体、喻体和喻义。隐喻常见的翻泽方法, 有直译法、意译法、归化翻译法、异化翻译法。
【关键词】英语隐喻;基本特征;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4-0001-02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隐喻具有直观、形象的美学特征, 因而它广泛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由于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 人们在中英文翻译过程中, 常常感觉难以把握。本文拟从隐喻的本质特征出发, 来探讨英语隐喻翻译的方法。
一、隐喻的本质特征
隐喻是指将两种完全不同概念的事物通过含蓄、映射或婉转的表达方式达到形象比喻的言语行为, 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隐喻的使用与其他修辞手段一样, 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隐喻的精炼、新奇、间接和婉转等特点为增加语言的修辞效果提供了可能。在翻译实践中, 隐喻的理解与应用是建立在源语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共享概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对喻体有共同的认知概念。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要涉及两个认知领域, 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
一般来讲, 隐喻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理查兹在定义隐喻时提出:要决定某词是否用作了隐喻, 可以通过确定它是否提供了一个本体和一个喻体, 并共同作用产生了一种包容性的意义。因此, 隐喻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主体、喻体和喻义。主体(tenor)指喻体所依附的对象, 喻体(vehicle)指用于比喻和形象主体的术语, 喻义(ground)指主体与喻体之间所共有的相似之处。一般情况下, 隐喻中的喻体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隐喻的理解过程通常是将喻体的特征映射到本体上, 隐喻是以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作为意义转移的基础的。隐喻意义是喻体的部分特征向本体转移的结果。
(二)隐喻义总是与字面义相对立。隐喻是经过对词义的归类或延伸来构成新的意义的,因而对隐喻的理解无法通过对文字表面意义的理解来完成。词汇只有在使用中才能确定其隐喻义与字面义,而且隐喻义与字面义的区别只通过两种理解的冲突而存在。所谓隐喻义,主要是因为所用语言字面意义与语境发生冲突时所选择的与语境相符的另外一种理解。隐喻是从一个自我毁灭、自我矛盾的陈述构成一个有意义的自我矛盾的句子。所谓毁灭应该是字面意义的毁灭。而在这毁灭过程中, 新的意义也就同时诞生了。
(三)隐喻是用语言形式来表达超语言行为的各种微妙特
征, 所以它必须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 也就是说情景因素对创造隐喻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语境信息造就人物事态的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作为铺垫为喻体的投射作了预设,成为潜在的、预埋的本体。
二、隐喻的翻译方法
通过对隐喻含义和本质的分析, 在隐喻翻译过程中, 不仅要表达出隐喻的外在形式特征, 而且要突现出隐喻“由此及彼”的认知功能。英语隐喻翻译的一般方法:
(一)直译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具有共性和同质性,其隐喻具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自然不足为奇了。“对等”是隐喻翻译的核心概念。译者的最大目标就是尽可能在语言形式上(句法结构和词汇)与作者的相匹配以求得对等。当两种隐喻的认知方式相同, 语言形式统一时,采用直译将源语的喻体形象移植过来传递给译文读者,可以保持对等的形象与风格, 做到“神形兼备”。例如:Life is a journey.(人生是一种旅途)Janes uncle is an old fox, up to all kinds of evils.(简的叔叔是个老狐狸, 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B1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二)意译
语言隐喻化的普遍原理证明, 源语和目的语都存在隐喻的多义性和可变性,二者交互作用,使严格意义上的所谓直译成为幻想。正是由于一种语言词语范畴的隐喻性和两种语言词语范畴以及结构的非对应性,使翻译成为一种认知的、创造性的活动。由于不同语言文化隐喻的异质性, 有的隐喻形象是不可译的, 其直译会令读者百思不得其解。此时宜改用意译, 舍弃原文形象以忠实原文意义。正如世界著名口译理论家塞莱斯科维奇所说: 翻译的对象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意义。翻译的任务是转达意义, 而语言只是理解意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如:The ship is plowing the sea.船在乘风破浪地前进(直译:船正在犁着海)。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直译:正义有很长的手臂)。
(三)直译与意译兼用
有时为了既保全意义, 又不舍弃形象。可以同时兼用直译和意译来弥补直译难达其意, 意译难传其神的不足, 达到“神形兼备, 画龙点睛”的效果。如:Every birdlikes its own nest.(鸟爱自己的巢.人爱自己的家。)People consider that what he hadplayed on that occasion was no more than a Judass kiss.(人们认为他在那个场合的表演不过是犹大之吻, 居心险恶。)
(四)归化翻译
原文与原文读者之间是同一语言文化背景内的语内交际, 原文作者与读者之间有着共同的认知心理图式。这样原文读者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双方共有的文化心理图式去填充和理解这一语内交际过程中所省略的信急。同样译文与译文读者之间也是一种语内交际。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以最佳关联为取向, 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并以此推导构成交际。译者要通过译文将自己形成的认知图式与译文读者进行交流以完成翻译交际就应不遗余力地充分利用译语内的共同认知心理图式和语用假设以求最佳关联。也就是译者只有充分利用译语中一切能奏效的习语来进行解释, 才能有效地唤醒译语读者脑海中的相关认知心理图式。让他们自觉地填充那些被省略的部分, 产生种种期待, 驰骋各种想象。因此, 当源语语言文化与目的语语言文化相差甚远时, 译者可以依据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对原文进行归化翻译,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期望达到语用等效。例如:It is easier for a camel to go through the eye of a needle than for a rich man enter the kingdom of God.(财主进天国,难似上青天。)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真金不怕火烧)That theory doesn' t hold water.(那个理论站不住脚)
(五)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而进行的语际间篇章意义的互相转换。翻译是跨文化, 跨语言的语篇交际。由于不同语言的思维和认知方式的差异, 源语文化中的某些认知方式在目的语中不存在, 或目的语文化尚未意识到用某一事物的特性来描述另一事物,这时运用异化翻译可以向目的语传达源语文化, 给目的语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异化翻译逐渐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例如:Summit meeting(高峰会议)power- vacuum(权力真空)Sunrise industry(朝阳产业)。
综上所述, 笔者根据隐喻的本质特征, 提出隐喻翻译基本原则, 并引申出隐喻翻译的一般方法, 其目的在于探讨在汉译过程中, 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 正确传达英语隐喻的喻义, 使译文更好地实现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的交际。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 (4):1-7.
[2]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3]谢之君.翻译中的隐喻性认知[J].上海科技翻译,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