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几种形式
2009-10-16李艳丽
李艳丽
【摘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语文、参与、探究、激励
Several kinds of forms of lead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in teaching of Chinese voluntarily
Li YanLi
【Abstract】
Students are a subject studied and developed, Chinese course must follow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study, pay close attention to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 and students' init
【Key words】Chinese, participating in, probing into, encouraging
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内部活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始自终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学生的自主参与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引导讨论,解决问题的机会。下面,试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1.激发兴趣 诱导参与
バ睦硌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兴趣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正如许多教育家所说的,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开端。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和谐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要善于设置悬念,联系实际提问题,揭矛盾,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兴趣的激发可以采用多种手段:猜谜式、故事式、问题式、情景式、等。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采用故事式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开课前我向学生描述了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为了联合抗曹,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的诱惑,引出了学生讲述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的故事。我趁机问:“诸葛亮有没有完成造箭任务?他怎样取得借箭的成功?故事结果究竟怎样?”于是,学生对《草船借箭》一文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中去。
2.创设条件 探究参与
ピ跹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思考,积极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的发展,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去获取新知识,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赵州桥》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引疑让学生参与探究,主动推导进而把握事物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先弄懂开头结尾中的重点词语:世界文明、历史遗产;然后让学生掩卷思考:这中间部分应该讲些什么?通过讨论推想,各抒己见,最后统一大家的推测--应该讲赵州桥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带着这个设想观察图片,感知其特点,并阅读课文的中间部分。通过推导、阅读找出连接前后段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让学生理解“坚固”是内在的体现,“美观”是外表的反映。围绕这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进一步引疑推导:赵州桥虽兼有坚固与美观和谐统一的特点,但作为建筑物来说,首先应保证什么?最后让学生根据引疑推导找出全文的重点段,并精读重点段。通过这样的引疑推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训练中,不仅抓住了文章的主线,而且把握了连缀在这条主线上的重点词、句、段,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课后发展 强化参与
ゴ佑镂慕萄У恼体出发,语文课的课后发展也是优化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语文课结束后,仍要以新奇多变的教学手段去引起学生注意,使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我教完《跳水》一文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要救那个孩子,有没有比船长的办法更好的办法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找一根长竹竿去让孩子顺竿而下。”有的说:“派一个熟练的水手赶紧爬上去救。”……但这些意见都遭到反对,因为“不可能”“来不及”。于是讨论从课内到课外,从学校到放学路上,办法越想越多,越讨论兴趣越浓,学生的发展思维和判断思维在兴趣盎然的讨论中得到了发展。学完《金色的鱼钩》后,让学生写一段老班长牺牲后,红军战士之间的对话;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想象作文;学完《草船借箭》后,根据课文内容,给诸葛亮和周瑜写写评语,看看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这些以发展学生智能,落实双基,激发兴趣为核心而设计的作业,都能把学生在教学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去,达到课后巩固发展,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4.因材施教激励参与
ニ栈裟妨炙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创设条件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才会有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动力。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对于学困生来说,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要特别关照学习困难的学生,除用“低要求,多成功”这种不搞“一刀切”的原则进行教学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机会,增强学习信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和提高,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教完《将相和》一文后,我问:“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为什么?”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喜欢蔺相如”。并讲明他的机制令人叹服。我继续启发还喜欢谁?又有几位同学说喜欢廉颇。因为他能知错就改。正当我准备结课时,一位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我喜欢赵王。”我吃惊的问:“为什么?”她振振有词的说:“如果不是赵王有眼光,大胆使用蔺相如,他的职位就不会比廉颇高。我就喜欢赵王敢于大胆使用人这一点。”学生说得多好,只就赵王用人这点来评论,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我及时给以肯定,“你很会思维,能从不同角度看到赵王的优点,这是很可贵的。”学生听了这样的肯定,心里十分高兴。这样调动了发言学生及全班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充满信心,增强了自我肯定的欲望。
プ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な崭迦掌:2009-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