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信息检索课程内容调整探讨

2009-10-13樊洪君吴小璐

现代情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信息资源信息检索

樊洪君 吴小璐

〔摘 要〕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面对的信息环境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探讨当前信息环境下信息检索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课程内容调整方法。

〔关键词〕信息检索;信息检索课程;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8-0203-02

Discussion on Contents Adjustmen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Fan Hongjun Wu Xiaolu

(Library,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00,China)

〔Abstract〕Owing to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resource,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changed greatl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esent problem and contents adjustment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Key words〕information retrieval;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information resource

当前互联网信息爆炸性增长,人类迄今至少生产了5 500亿网页,中国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宽带网民人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 357.2万,3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因为网络信息浩如烟海,分布广泛,因此信息搜索已经不再只是少数专业学术研究者的工作,根据2009年2月9日电脑报《中国主流IT用户调查报告》提供的数据,搜索已经成为绝大多数网民生活中的一部分,99.1%的调查受访者在过去12个月中使用过搜索引擎。74.0%的受访者每天多次使用搜索引擎,18.7%的受访者每天至少使用1次搜索引擎,这表明,大部分(92.7%)的网民已经把搜索引擎作为网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应网络信息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长,信息检索技术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从而信息检索课程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进行调整。

1 网络信息检索呈现更加易用性和智能化的特征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构成发生了变化。终端用户不再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而是包括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用户,非专业人员的网络检索行为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由于用户的多样性,用户的检索需求也由学术性信息转为更加生活化的信息。这样,大多数用户,尤其是没有经过检索培训的用户,趋向于使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他们的信息需求;另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化的理解文本信息和用户提问的含义,并在某些环节上进行概念控制,所以能更准确地定位检索目标,实现较好的查准率。自然语言检索技术体现在网民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时,用户只需关注自己的检索目标,向搜索引擎提出检索要求即可,具体的检索操作过程全部由计算机自动执行,很快就能获得检索结果,用户在短时间内即可掌握简单的检索模式。对于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信息源,用户可以利用google、yahoo、百度等通用搜索引擎检索感兴趣的信息。

专业学术信息数据库检索技术发展趋势也是趋向于更多的使用自然语言,用户可以按照题名、著者、关键词、主题词、刊名、出版日期等多种途径进行检索,并且可以将这些检索项按特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合检索。信息检索也使用一些智能化处理。例如,检索软件内含同义词表,在检索过程中,根据用户提出检索词,计算机自动加入相关的同义词进行联合检索,提高信息的查全率。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使用户无需了解更多的检索原理、检索知识和检索过程。用户在检索系统的帮助下增强了获得信息的能力。

2信息检索课程面临的问题

由于缺乏对信息资源环境的整体认识,造成不少学生对互联网信息过分依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大学生入学前对网络信息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具备了网络信息基本搜索能力。据统计,大部分学生平时利用通用搜索引擎上网查找事实资料和多媒体资源,通常可以得到满意的检索结果。于是对互联网信息的认识产生了误区,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可以取代其他的信息资源,搜索引擎就可以解决一切检索问题,是首要的信息来源,检索出的信息就是可靠的,可以不加鉴别的使用。

3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各类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掌握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过去课程内容的重点是:检索步骤、检索技术及综合运用、如何分析课题选取主题词、检索策略的制定和调整,现在根据计算机检索技术已经趋于易用化和智能化,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网络信息检索实践的现实,这部分内容应当适当压缩,增加或者强化各种类型网络信息的介绍评价和信息的利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信息素质。

3.1 当前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的选择

由于学生中小学阶段没有接触过信息素质课程,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应当包含信息环境基本介绍方面的内容。

当前信息环境下的信息资源体系包括四大类。其一,普通网络信息资源。其内容丰富,但其发表不经审核,大部分信息都未标明出处,良莠不齐,不稳定,不安全,所以其可信度和权威性都较差,尤其是网络信息大部分是通过搜索引擎得到的,网络舆论很容易被人为操纵,误导读者。使用时需经过认真评估,不可轻信一般而言,网络信息不适合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资料。其二,各种专用数据库。包含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在内的各种专门数据库,内容经过严格审核,一般在印本基础上加工形成,信息容量大,检索和利用都很方便,是学术研究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其三,单行版电子出版物,其信息价值和印刷出版物大致相当,但大部分时候具有较强的检索功能。其四,印刷出版物,内容可靠,阅读方便,使用时不需借助任何设备。其中最新发行的印刷板期刊内容新颖,很好地弥补了大型电子期刊数据库在制作过程中的时滞。尽管信息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印刷出版物还将和电子出版物长期共存。

就某一具体课题而言,可以选择的信息资源是多元的,有时必须利用几种信息资源的相互结合来解决问题。在对信息资源体系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信息资源的选择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取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实用性。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时间跨度上和学科内容以及语种等方面能覆盖研究的课题,解决实际问题,信息资源的内容必须可靠。其次,经济性和便捷性。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所能利用的资源都是免费使用的。在这个前提下,便于检索的电子资源,尤其是电子学术性期刊数据库应当优先选择。由于普通网络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也容易被许多无关的、欠准确的信息所干扰,需要分析和比较各种信息源,对其可靠性、有效性、权威性、实效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既费时又费力,所以要尽量避免使用普通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课题。最后,可获得性。即所选择的信息资源,必须是在所处的信息环境中能获得和使用的。

在考虑讲授综合性通用数据库检索的基础上,对专业性数据库根据报道文献学科的不同按专业分别讲授。对学生专业密切的数据库重点讲授信息检索课中还要加入文献服务机构的介绍(包括档案馆、专利及标准文献馆等),以及社会各类信息服务系统的介绍,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了解。

3.2信息的利用能力

在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的今天,很多专门从事信息相关工作的单位,如图书馆等,都可以提供信息资料的收集等相应服务。但信息的利用是无人能替代的,只有信息需求者本人才能完成。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对检索出的信息不加分析不顾自己课题实际需要的抄袭使用,一些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只参考一二篇论文,所以,在信息检索课程教学中,除了掌握检索技能外,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分析、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有一些检出的信息,比如某个化工产品的配方、某个机电产品的成套图纸、某个正急需的数据或公式等等,是拿过来直接就能使用的。然而,这种把检出的信息拿来直接使用的情况,在信息的获取利用工作中所占比例是很小的。一般说来,即使检得的信息是其他信息生产部门的正式产品,但这些产品对于我们特定的信息获取与利用目标而言,它们仍属于各种待加工的原材料。信息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之后才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加工处理检得信息掌握一些方法。主要有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重排与重组等几种基本的加工处理方法。

3.3 满足学生多元化检索需求

长期以来信息检索课程涉及的内容绝大部分局限于与专业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有关的信息资源,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信息共享需求,也影响了学习兴趣,适应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信息检索课程必须帮助构建每个学生的个人信息空间,帮助解决学生在非专业的社会化搜索中遇到的问题。根据调查,新闻,软件,音乐,视频和图片是学生最经常搜索的五种内容,信息检索课程也有必要研究这些信息的网上分布情况和质量,以及有关的搜索技术,例如视频搜索、音频搜索、P2P搜索、博客搜索。

3.4 提高网络信息检索效率

过去针对专业数据库,信息检索课程提供了一系列成熟的提高检索效率的方法,例如怎样深入分析课题,找出隐含概念等,但这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搜索引擎,原因是这些方法或者需要一定的专用检索技术支持,例如位置检索技术等,或者比较复杂,比如构造检索表达式,限定检索项等,现在使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检索实际是对网页全文进行检索,一般查准率都不理想,查全率有时也有问题,而如何提高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效率的研究成果目前还是有限的,网络上倒是有所谓“搜客”,是指根据用户提问,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等资源,以网络、书籍、报纸、期刊、杂志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献为工具,找到与用户所需要相匹配的信息并将其反馈给用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搜索技能需要研究,同时还要研究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将研究成果充实到信息检索课程中。

4 结 语

当前数字化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的信息能力已经有一定基础,同时也出现过度依赖网络信息的误区。为此,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当前信息资源体系;了解不同信息资源的特点,学习如何选择和鉴别不同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增强综合运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熊太纯.中文学术期刊信息的综合检索[J].现代情报,2006,(1):141-142.

[2]白建华.信息检索课教学质量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06,(1):39-40.

[3]徐谦.网络信息检索的智能化趋势[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2):63-65.

[4]王泽琪,周凤飞.体现本科专业特点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95-97.

[5]马聪.应用性本科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构想[J].现代情报,2006,(3):187-189.

猜你喜欢

信息资源信息检索
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的研究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
地理信息检索中空间相似性度量的一种模糊方法
教学型大学《信息检索》公选课的设计与实施
公共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上海浦东图书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