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

2009-10-13

现代情报 2009年7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韩 丽

〔摘 要〕泛在知识环境是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是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则是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再利用的关键。文章介绍了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基本特征,并重点对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构建的社会责任、技术、知识组织方法、服务多样性及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泛在知识环境;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构建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7-0085-04

Construction on Library Knowledge Sharing

Space i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Han Li

(Library,Qujing Normal University,Qujing 655011,China)

〔Abstract〕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is the aim and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brary.It is a kind of general and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environment.Construction on library knowledge sharing space i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and reuse of knowledge.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oncepts and features of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library knowledge sharing space i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and mainly discussed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technology,knowledge organization ways,service differentiation and humane environment of digital library knowledge sharing space in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

〔Key words〕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digital library;construction on knowledge sharing space

2001年1月由美国密歇根大学Daniet Atkrins教授带领的“蓝带委员会”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交了一份名为《赛百基础结构实现科学与工程的革命》的报告。报告指出,赛百基础结构是一种全面的数字化信息基础设施,是通过计算、存储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能够更为彻底地发挥作用而构建的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同年6月,NSF召开了名为“后数字图书馆的未来”研讨会,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创建泛在知识环境,以此来实现知识无所不在的存取及形成信息能够自然交流的知识社会化模式。在新的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将通过构建一个统一的知识共享空间来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再利用。

1 泛在知识环境的概念

泛在知识环境是随着数字图书馆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数字环境,是一个人人参与的信息共享环境。对用户而言,这种环境是更加普遍的、无所不在的、全面的数字环境。它能够根据人、数据、信息、设备和工具形成交互的、功能完备的社区,并具有空前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的能力。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创造、传播和保存知识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共享和利用也将变得轻而易举。知识的无处不在、隐蔽性、智能性是泛在知识环境最为显著的三个特征。无处不在是指通过先进的网格设备,用户可以毫无时限地访问所需信息或获取所需要的服务。隐蔽性是指泛在知识环境是不易觉察的或根本感受不到的,但它却能够识别人的存在、人的状态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变化,并能通过一种无缝的、隐蔽的、常常是不可见的方式作出响应。智能性是指在展示“智慧”方面采用的特殊形式和表现出的超凡的本领,并能通过人的行为自主判断人的意图,通过自我调整来适应和满足人的需求。

2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基本特征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体现的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服务理念。它是一个能将信息获取与知识创新结合起来,并能连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需求的平台。它有益于培养用户的信息查询、信息识别和分析处理能力,并能通过提供相关软件及设备,提高用户整合信息及加强用户知识表达的技巧。人性化、个性化、协同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其最基本的5个特征。

2.1 人性化

这是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最突出的特征。它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即以用户为本,关注用户需求,倾听用户意见,从而创造出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便向读者提供一种面向需求、深入灵活的知识服务机制。

2.2 个性化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共享主要是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行为和需求特点,通过对用户问题及其环境的了解,采用适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来实现。因此,将数字图书馆服务和资源与计算机技术包容在一个相对无缝的服务环境中,是其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2.3 协同性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最终目的是能集成式地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方便、交流、利用、共享的空间。因此围绕用户具体的服务内容,通过资源协同、网络共享、系统集成、人员协作等手段将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竭力满足用户需求和知识学习是其关键所在。

2.4 主动性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是一个主动式的服务平台。用户通过该平台,借助于人工智能和泛在移动通讯环境能够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信息获取而不必受限于电脑桌前,并随时通过泛在设备获得图书馆员的帮助,这是传统数字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2.5 创新性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是一个信息增量和增值的平台。它不仅能够对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最新技术的应用作出及时的反应,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环境进行分析,并通过大量现有的或历史文献信息资料进行重组,从而为用户提供与之需求相匹配的知识,特别是用户所需信息中新的尚未暴露的隐性知识。

3 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是实现知识普遍存取、共享、发现和创造的新型知识环境。在该环境下,知识的发布和交流模式由单向的、线性的、传统的知识链转变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状结构的信息网络。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如何构建一个统一的知识共享平台,实现知识有序的开放式流动,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当务之急。以下就如何构建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社会责任问题颇受关注。2005年,得到欧盟资助的、由商业部有关部门与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协会等机构合办的“2005年中欧企业社会责任北京论坛”隆重举行;2006年,纯为个人行为的博客也评选出了2006年度十大”社会责任”中国博客和25位“社会责任”优秀博客。

作为公益性社会机构,图书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无庸置疑的。尤其在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中,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可以理解为图书馆为满足社会需求而采取的基于自身特点的主动行为。也就是说,图书馆传递的知识信息不是想一次性地捕捉用户的注意力,而是力图能重复多次(最好是永久)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并在知识服务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有用的知识信息。这一点是图书馆不同于其他知识信息传递机构的特质,也是它应具有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然,在知识创建、获取、传播、组织和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图书馆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来自政府、生产者、用户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它们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共同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

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技术

3.2.1 知识共享空间技术概念及分类

知识共享空间是指充分进行信息交流、知识集成、知识传递,知识存储和知识检索的信息平台。知识共享空间技术是指维系整个知识共享平台的信息技术,是实现知识服务的根本保障。知识共享空间技术从功能角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商业情报技术。它主要用于描述业务流程,能够对所获信息进行综合,并能改善组织决策,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和联机分析技术。(2)知识发现技术。它包括能从文本源中提取知识的文本挖掘技术和能依据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描述知识的知识地图技术。(3)专门知识搜索技术。是指能够发现、编目并提供决策所需的内部最佳经验技术。(4)合作技术。能够使员工共享他们的信息、经验、专长及见识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进一步丰富员工的隐性知识并促进创新。(5)知识传递技术。是一种能够扩展知识与技能传递范围的技术。该种技术能在相当高的组织水平上进行工作,而不必考虑其他成员的地域分布。

如果按技术类别来分,知识共享空间技术至少包括:开放的交互式平台、通讯网络、生成知识的分析工具、获取和分析公司外部和内部技术信息的技术、群件技术、网络内部管理工具(网络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推拉技术、智能代理技术、个案提取技术、文件移植技术、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文档管理技术、进程管理技术等。

由此可见,知识共享空间技术并不是一项专门的技术,而是一个技术体系,它是多种共享技术的集成。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它采用web2.0的技术理念,遵循一些统一的标准,在个性(原创能力、定制能力)和共性(聚合能力、共享能力)方面都将有显著的提高。目前知识共享空间技术颇具代表性的工具有Blog和Wiki。

3.2.2 基于Blog的知识共享

Blog,即网络日记,是一种个人网络创作工具,它提供一种可以非常简单地发布个人内容的机制。Blog个性化的知识管理功能和系统之间的标准化交互机制,使它非常适合于泛在知识环境下自底向上的知识构架。每个Blog系统可以分布在互联网上的任何地方,中心组织者可以通过集中订阅的工具把所有的Blog组织起来。

从知识角度来看,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是所有知识点的集合。每个知识点的内容都隶属于某个Blog系统,并通过FrackBackPing功能互相联接,甚至采用“Social Tags”技术,使信息在发布时就能以分享标鉴的方式与其他知识系统的同类信息建立起共同分类的联系。于是知识被互相联结,用户也不再分离。每个用户即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使用者,他们通过同一平台实现知识共享。如果将Blog的介质换成音乐和图片,就成了另外两种新技术:Podcast(播客,自助广播)和flickr(个人图片博客系统)。这对知识共享空间内知识的有效流动极为有利。

3.2.3 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

Wiki译为维客、维基,源自夏威夷语,本意为“快点、快点。”它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是一种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的知识管理模式,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Wiki以“知识库文档”为中心,以“共同创作”为手段,每个人都可以任意修改系统中所有的知识信息并添加意见,系统则记录下所有的用户行为以进行版本控制。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具有使用简便且开放的优点。换而言之,对于Wiki的使用权者来说,只要了解一点Wiki的使用规则和简单语法,就可以用Wiki进行协作。其次,Wiki在技术和运行规则上所做的一些规范,使其做到了既面向大众、鼓励公开参与又降低了众多参与者带来的风险。目前最著名和最成功的Wiki应用范例是维基百科(Wikipedia)全书网站系统,其网站已被列入全球点击量最高的50个网站之一。

从上述可以看出,Blog强调的是个人的自主性,Blog中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积累,是个人知识的展现,人们共享的是个人的知识,而Wiki则强调集体的协作,Wiki中的知识是社群智慧的结晶,是全体成员共同的成果,人们共享的是公共的知识。但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公共的知识,在整个的知识共享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对知识的创新和再利用,也体现了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目标。

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知识组织方法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在庞大的空间中方便用户利用各知识点,而通信设备、网络等是联结空间中各知识点的路径,它们负责知识的传输。各种知识组织方法实质上就是在共享空间中建立知识结构和知识路径,实现对知识的控制,使知识的空间合理化,使知识存取的空间秩序化,以实现知识的快速存取。泛在知识环境下,用户面临的知识集合在空间分布上几乎是无限的,因而导致了用各种语言和不同方法建立的知识体系混乱庞杂。对用户来说,要全面利用该环境下的知识存量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另外,从用户角度来看,知识组织的空间问题始终是一般知识组织结构与用户特殊的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知识提供的个性化始终是一个难题。因此,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知识组织方法主要有知识空间规范、知识空间结构和知识空间路径3种。

3.3.1 知识空间规范方法

知识空间规范主要是指知识的描述与组织规范,它是知识组织的基础和依据。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中的知识组织越来越依赖各种通用的知识描述组织框架,以便形成统一的知识处理格式,为知识识别、定位、选择与查询奠定基础。知识空间规范的主要方法是把各种类型的资源特征一般化,进而以实体、属性、成分等形成知识点或检索点。一般知识资源可以据此形成规范的、简要的知识特征或知识结构。所有的知识体(如文本、图像、声音等)都可以方便地形成规范的空间分布;网站、网页文本之间及其内部,都可构成有序的知识点。整个知识共享空间将呈现出标准性、系统性及效用可见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组织体系描述标准。在泛在知识环境下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构建、表示和应用知识组织体系,是实现知识组织体系互操作的重要保证。目前,针对术语表、分类表、叙词表、主题图、元数据、本体等不同的知识组织体系,都有各自相适应的可参考遵循的描述标准规范。这为泛在知识环境下制定统一的描述标准规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知识组织体系注册机制。知识组织体系注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是知识组织体系互操作的有效方法。知识组织体系登记系统是对知识组织体系进行描述、组织,提供登记发布、检索识别、管理等功能,并支持开放环境下知识组织体系的转换、集成与复用。在知识组织体系注册方面,国内外对元数据登记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比较多,如DC元数据登记系统。但随着本体建设的发展,本体互操作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本体登记系统已出现。泛在知识环境下,对本体登记注册的研究将成为重点。(3)知识组织体系映射机制。在不同知识组织体系之间建立映射机制,是实现不同知识组织体系集成、整合,进而实现互操作的一种方法。在多种知识组织体系并存的环境下,建立不同的分类法、叙词表、元数据、本体之间的映射与转换关系,将有助于互操作的实现。这是泛在知识环境下知识空间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

3.3.2 知识空间结构方法

知识组织的目标是要把知识存在的无序空间转化为有序空间,即把自然状态的知识结构化,把难于查询的知识空间形成便于查询的知识空间。传统的空间结构方法很多,有分类法、主题法等。与传统方法相比,泛在知识环境下对知识空间结构的处理则更加深入、科学,并不断向智能化、语义化、知识本体结构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知识空间结构侧重于物理空间结构和宏观知识结构,而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知识结构则更重视资源本身的结构化,并以实现以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为目标。

在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体系发展过程中,本体和语义Web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本体使知识组织体系从传统的树型结构向网状结构变化,为各类不同知识体系的结构和结合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将极大促进知识检索和导航功能的更新换代。国外许多学术团体相继进行了利用现有叙词表转换建立本体的尝试,已有10多种叙词表被用各种方法转换为本体。在对叙词表向本体的转换中,最常用的转换方式是基于本体描述语言RDF/RDF Schema。此转换方式作为一种本体描述语言在灵活性及易用性方面较适合表达传统的知识组织体系。(2)传统互联网只是实现计算机硬件和网页的连接,其数据和信息资源分散在各个网站,而语义Web则改变了这种对信息进行解释、交换和处理的情况。它更注重网络结构和语言的设计,可使分布于全球的成千上万的独立数据库融合,最终使用独立运用Internet上庞大的信息资源。这种知识组织体系与本体秩序中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不同,它是采取自下而上的组织方式。它不是从整个知识领域入手,而是从专门的知识领域开始的,创建一个个较小的块,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更综合的知识空间结构。这种知识空间结构较适合于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体系。

3.4 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服务多样性

目前,在数字图书馆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馆内有资源揭示,但揭示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这也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发布与服务的问题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更加有利于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构建,数字图书馆在今后的服务体系建设中应该根据资源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不同的服务入口和资源获得方式。

3.4.1 入口的多样性

在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发布与服务中,最主要的是考虑不同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并且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的不同,设计出多种查询资源和使用资源的方法。目前,查询和使用资源最主要的方法有专业检索入口,全文检索、分类入口和聚类入口4种。如果数字图书馆在发布服务时,能够考虑到五类以上读者的需要,并设计出相应的查询和使用资源的方法,那么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揭示程度和利用率就会显著提高。

3.4.2 资源链接的多样性

为了方便用户在检索到相应的资源时,能够在多个资源供应商之间进行选择,也能够在多种资源的内容获取中进行选择,从而达到揭示资源最大化、资源和服务获得多样化的目的。在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既要把内部资源和服务充分地链接在一起,也应该把与之相关的互联网站、互联网其他资源供应商与之相关的资源和服务链接在一起,供用户查询。

3.4.3 资源组织的多样性

资源组织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内部组织和外部合作上。即80%的资源服务靠内部资源的组织,20%的靠与外部资源体的合作。在资源的组织上,数字图书馆应该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尤其要关心有研究项目的群体的资源组织需求。只有掌握了主题研究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把聚类资源奉献到用户的面前,使他们能够针对主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利用聚类的资源。

3.5 数字图书馆知识共享空间的人文环境

泛在知识环境的逐步形成,正如LiLiLI先生在论文中指出一样,“下一代因特网、the UltraBand Network网络和the WiMax Technology技术将会使泛在图书馆通过更加动态的渠道以更快的速度为全球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了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便笺本、手持阅读设备、掌上电脑、高清晰电视和手机等都可以用于存取、定位、传递泛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和教育。”目前,许多新兴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特别是人工智能、移动通信等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将对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将极大地改变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使广大用户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获得细致周到的信息服务。然而,人们也注意到,虽然先进技术由于获取信息方便快捷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此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遗憾,那就是人文环境的缺失以及给人们的心理、生理造成的影响。泛在知识环境下这种现象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不但要注重加强人文环境建 设,而且在服务的过程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用户为本,关注用户需求和倾听用户 意见,创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实现图书馆与用户关系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数字图书馆 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

综上所述,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知识信息获取极为便利的环境。在该环境下数字图书馆要通过构建一个多语义、多媒体、移动的、语义的知识共享空间,来获取人类知识,使服务范围从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来推动知识的进步,从而使用户所期盼的图书馆信息的公益性和平等性得以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维军,李亚坤.泛在知识环境下的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06,(9):3-6.

[2]朱雷,孙振球.知识服务型信息共享空间(KCIC)特性及其运营模式探究[J].图书馆论坛,2008,(3):145-147.

[3]邱五芳.内容重于传递:图书馆不应回避的社会责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4):5-10.

[4]戴小鹏,黄璜.知识型组织知识共享空间技术研究[J].情报杂志,2008,(3):82-84.

[5]张树人.Blog、Wiki和开放式知识社区[J].中国教育网络,2005,(8):29-29.

[6]施素雯,王斌.Wiki与Wikipedia评述[J].东南传播,2006,(2):46-47.

[7]徐晓敏,朱振东.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7,(10):2-3.

[8]白华.知识组织的空间问题[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161-162.

[9]韩丽.论数字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构建[J].情报杂志,2008,(2):151-153.

[10]LiLi Li.构建21世纪的泛在图书馆[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07,(1):19-23.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互联网思维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研究
充电者的知识殿堂——数字图书馆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