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
2009-10-12谭晓
谭 晓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音乐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培养学生的赏前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等方面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进行探究,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音乐欣赏教学,使音乐鉴赏课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赏前意识;情感体验;联想想象;艺术修养
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音乐欣赏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一种教学活动。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学生的人格形成、道德养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活跃学生的思维,并能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1]
笔者通过不断地向前辈和同行请教、学习,并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音乐欣赏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的赏前意识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有了一定的深度,音乐欣赏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但音乐欣赏的深度还不够,对音乐有种模糊的概念。大学生急于想了解音乐而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以至于在课堂上并不是认真地聆听音乐,如:有的看时尚杂志;有的昏昏欲睡;更有甚者用耳机听MP4,自得其乐,根本谈不上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这些都导致学生喜欢音乐,但不愿上音乐鉴赏课的反常现象的出现。基于此,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赏前意识”的研究,强化学生“赏前意识”的培养,对于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赏前意识”总是先由认识和理解音乐本身的特殊性质,继而转变到支配审美心态和音乐实践的主导意识。培养学生的赏前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感知能力,如:对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程、音阶、音区、音色等音乐要素、表现手段的辨别认识能力;还有对音乐的主题、旋律、乐段、曲式、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把握能力。这是培养“赏前意识”的基础。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穿插进行,要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其次,在“赏前意识”的培养中,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提前了解曲目的创作背景,全面把握乐曲产生的时代特点,社会环境,以及作品个人的阅历、艺术风格、创作目的等各个方面,才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如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时,首先了解贝多芬生活的历史时代,了解贝多芬坎坷人生经历和他不屈不挠的个性,了解当时正是欧洲封建势力复辟、先进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社会背景。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品中对命运的抗争、搏斗,进而领悟出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胜利、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理。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后,通过反复听这首曲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对音乐形象生动的塑造,领略作曲家对与命运进行不屈斗争的场面、英雄的沉思以及宏伟的欢庆胜利场景的描绘。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从中听出门道,学会欣赏音乐。[2]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有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而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所以,“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学生们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们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3]
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无论是音乐专业学生或非音乐专业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或是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而已。只有当他们的情感体验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使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的喜爱音乐、理解音乐。
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但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只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而不能更深入。[4]
因此,在音乐欣赏中对情感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加上理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即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内在感情的表达。只有学生在对乐曲的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他们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
例如在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这首以爱情为主题的小提琴协奏曲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的心理活动,随着乐曲情节发展,与剧中人物的感情体验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当学生在听到乐曲开始时那一段优美、深情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对答的音乐时,就不由得体验到梁祝在草桥亭畔双双结拜的欣喜之情;而听到粗犷的铜管乐声,强压小提琴的哀鸣声时,又会体验到马家凶暴逼婚、英台顽强抗婚的痛苦之情;最后听到乐曲结尾那一段充满缠绵和幻想色彩的音乐时,又会体验到梁祝死后双双化蝶、翩翩起舞的动人情景和他们不离不弃、坚贞相守的真挚爱情。
三、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想象与联想是音乐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自由和随意的性质,在音乐欣赏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因为音乐在创作时虽然有其现实生活的基础,然而在用声音手段进行表现的时候,却不可能将这些基本的、具体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主要是以音响感知和感情体验的方式进行的。而联想与想象则比较自由随意,往往由于学生们个人生活体验以及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不同,而明显带有学生们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成为音乐作品的欣赏者,要深刻地理解、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艺术主题,精心组织好教学语言,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以情带情,帮助学生进入聆听音乐的最佳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把他们带入向往的艺术境界,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
在欣赏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序曲时,当出现庄严、安祥的劳伦斯神父的音乐主题时,学生们的头脑中可能会自然地浮现出一位年迈的慈祥的神父形象;在体验乐曲所表现的狂暴、凶残的感情形象时,学生们也会自然地联想到两个敌对家族的格斗厮杀、刀光剑影的场面;而欣赏优美、抒情的爱情部分时,学生们的眼里会想象一对正在热恋的年青人温柔相依的情景。又如:听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随着欢快的旋律能使人联想到一幅悠然的田园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
音乐鉴赏课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能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精心组织的语言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及生动的画面,如同一幅幅迷人的交响音画,展现在学生面前,回响在他们的耳畔,不知不觉间将学生带入了音乐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中,心灵陶醉,思绪飞扬。这样的课堂将充满引人之趣和动人之情,洋溢出人文精神的光辉,给人以无尽的艺术美感。
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努力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音乐欣赏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音乐育人”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教师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他们对亲人、对他人及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使他们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还可能产生时空的超越,让他们置身于音乐的意境,与音乐表现的内容情景“同呼吸,共命运”,从而真正陶冶他们的心灵,升华他们的情感。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欣赏的教学,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音乐,使学生的鉴赏层次逐步提高,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健全学生的人格以及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鉴赏课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潘传柏.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9(5).
[2]马兴军.浅谈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9(5).
[3]徐桂琴.高校音乐欣赏教学实践探究[J].电影评介,2008(20).
[4]张东明.论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J].科研与教育,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