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科技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09-10-12余喜林周军
余喜林 周 军
摘要: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着人力资本存量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农业高校的成人教育肩负着改善农村人力资本供需矛盾的社会责任。农业高校“科技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实质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为载体进行优化集成培养的过程。
关键词:农业高校;成人教育;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国家采取调整农产品结构、加快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实施农村土地流转等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差别。但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作支撑,而我国农村劳动力存量和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已严重制约着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探寻适合农村发展的成人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现状
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显示:全国有80739万人居住在农村,占总人口的63.91%。全国有42989万人口只接受过初等教育,45191万人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文盲8507万人,这些低文化层次的群体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构成了农村从业人员的主体。数据还显示,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有技术特长的仅占10.6%,受过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80%以上都是“科盲”。很显然,低文化层次的农民群体与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极不相称。
在现有的农村成人教育活动中,虽然有部分教育机构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组织岗前培训,还有高校组织“志愿者”等到农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也有一些地方组织与高等学校合作面向农村开展联合办学,但面对广大的农村以及占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以上举措尤如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教育对象面广量大的问题[1]。从成人教育举办的主体分布来看,所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电大等都集中于城市,分布在农村的成人教育机构很少,不便于农村成教人才的培养。
由于农村巨大的人才培养需求与农村成人教育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扩大农村科技人力资本总量,充分发挥农业高校成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创新成教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农业高校成人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农业高校成人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了函授、自考、电大、夜大等多种形式的成教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灵活的培养方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然而,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巨大的存量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对农业高校成人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成人教育观念有待更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实现由粗放到集约型的转变,这对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及时更新成人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人教育理念。
(2)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有待加强。迄今为止,成人教育还仍然带有浓厚的普通高等教育的色彩,未能真正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专业课程大多沿袭普教课程的设置方式,基于农村成人特点和现代农业的需要,缺乏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
(3)质量和品牌意识有待提高。在成人高等教育中,高校普遍缺乏质量和品牌意识,在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和办学规模的同时,缺乏对教育质量的整体监控,对成人教育质量把关不严,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4)师资队伍状况有待充实。农业高校师资主要忙于本部教学及相关科研课题的申报和研究,从事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5)成人教育改革步伐有待加快。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尚未真正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办学机制,还没有建立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化的现代教育培养制度,其管理体制也仍未能突破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2]。
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农业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多重挑战。为适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试图探讨农业高校成人教育“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三、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提出: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是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1999年11月,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综合来看,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点。结合以上观点,本文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农业高校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农村的需求,确定成人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的范式。
2.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从解决农村成人教育的现实问题入手,紧密结合农村成人教育对象生产生活实际,对农业高校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模式予以创新。科技集成型培养模式是指把农业高校在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科技资源梳理,形成若干优势科技型人才培养项目,再将这些科技子项目汇总,构成成人教育的集成模块,以满足农村成人教育需要的培养方式。
(二)构建“科技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
农业高校成教“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农村所需要的科技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农村市场科技需求为导向,建立农业高校与农村的科技供需培养平台,整合优化农业高校师资和科技优势,与农业用户暨科技供需双方商议,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多方筹措培养运行资金,建立培养运行机制,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载体的“科技型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范式。
1.指导思想
“科技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农村成人教育水平,培养市场需要的农业科技型人才,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组建“科技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机构
通过对现有50所农业高校的网上调查,笔者发现:农业高校的成教学院职能主要开展学历教育,确定非学历教育职能并组织实施的仅有3所。在成人教育项目中,关于科技型人才培养的职能缺失。因此,设立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是基础。其机构的设置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在成教学院下设科技人才培养中心;另一种是在科技处下设科技人才培养中心。
3.确定机构职能
(1)负责整合学校科技资源,构建科技集成模块:①收集学校各类科技资源信息和科技人才信息;②构建科技集成模块,如上图所示;③建立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师资库,汇总科技人员联系方式、专长等重要信息。
(2)负责以镇或乡为单位建立农村互助组织,搭建农业高校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合作平台,收集科技需求信息,发布科技供求信息,保障供需信息联系畅通。
(3)制作科技型人才培养网站,展示科技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学校与各合作组织的网上联系通道。
(4)接收委托科技型人才培养任务,制定科技集成人才培养的运行办法并负责实施。
(5)负责定期召开农业高校与农村合作组织的研讨会。
(6)负责与农业厅、科技厅等政府职能机构的横向联系,争取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7)安排来访人员到学校访问和参观。
(8)根据科技型人才培养需求确定师资,双方共同商定课时及课酬计算和支付。
4.科技型人才培养对象
培养对象为农业互助组织委派的代表(包括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
5.构建多元投入机制
资金短缺是农业高校成教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基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农业高校科技集成型人才的培养,应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地整合各方资源,构建政府投入、农村自助组织、农业企业和个人投入的多元投入通道,为实用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6.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1)建立“泛股制”利益激励机制。所谓“泛股制”是指不但把物质资本看成是一种股本,而且把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也看成是一种股本,并与市场经济的基础要素市场相结合,使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共同分享利益。此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地方农业高校成人教育科技集成型人才的培养。建立泛股制的利益联结机制,可以使人才培养的主体利益同被培养组织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的聚集和团体组织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
(2)构建职位和情感激励。研究表明,通常物质利益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只能发挥员工工作能力的60%,而剩余的40%工作潜能只能靠精神激励才能充分发挥出来[3]。因此,职位和情感激励是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而此种激励机制对农业高校科技集成型人才的培养同样有效。
(3)加大政府支助激励。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越来越集中体现为高新科技人才和创新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上。建议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和成人思想现状,加大对农业成人教育科技集成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建立政府资助激励通道,吸引更多农村劳动力加入到学习农业新技术的队伍中来,以实现社会、高校与农户的多赢。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宏大任务,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农业高校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各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探讨农业高校科技集成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侍建旻.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3(6):46-47.
[2] 刘燕红,王子原.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职教论坛,2004(11):32 .
[3] 姜从盛.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J].科技创业,2004(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