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009-10-12陈福尧
陈福尧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应试教育必定造成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必定造成“考什么就教什么”的错误模式,造成政治这门课程普遍不受重视,结出学生畸形发展的苦果来。应试教育不但使学生吃尽苦头,是我们这些常被称作“副课”老师的政治教员也良多苦衷,本人在这方面感触颇深。就拿一学期一度的家长会来说,召开家长会,语数英老师等身边总是围满问长问短的家长,而我们政治老师等自始至终被晾在一边,无人问津,个中滋味是家长所根本无法体味的,更是那些所谓的“主课”老师无法体会到的。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政治学科除了向学生传授本学科系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技巧外,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德育潜能。因此政治学科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实施素质教育,为我们政治学科教学夺回了本应属于我们的一片广阔天地。我们还要继续同各种轻视政治学科的现象作有理有节的斗争。素质教育赋予我们政治学科以重任,我们热切期待着素质教育能名副其实地取代应试教育,也只有素质教育真正取代应试教育之时,才会有我们政治学科的艳阳高照之日。
作为奋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教师,应切实负起教书育人的天职。我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更要做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的模范,把素质教育具体落实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我的做法是:
1.提纲挈领,夯实学生基础
针对初三政治复习的内容广泛、知识点多等特点,我化繁为简,提纲挈领,用四根主线串起“双基”,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四根主线是:①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十七大;③现代化建设中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战略;④民主与法制教育。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我觉得,只有教师主干枝叶分得清,学生才能学得主动、轻松,才能实现既减负又增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联系实际,发展学生能力
知识掌握并不等于能力提高,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主要靠教师提供。例如在学习“稳定、发展、改革”三者关系原理时,教师可以结合国家取缔“法轮功”非法组织这一实际例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分析,认清“法轮功”非法组织是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的邪教组织,是造成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并用“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这一理论来说明国家取缔“法轮功”的正确性。教师还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去分析。如结合一些“法轮功”练习者被欺骗、迷惑、愚弄的实例,让学生谈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用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及“三个代表”理论谈谈共产党员为什么不准修炼“法轮功”。这样,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觉得政治不是空洞的说教,从而愿意学习知识,实现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很多,如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都可与西部大开发挂钩。只有我们教师平时多关注报刊、杂志,多看新闻,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现实,才能让学生学得活,学生的知识才能逐步变为能力。
3.因材施教,陶冶学生品德
实施素质教育,除了教会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以外,更重要的还要陶冶学生品德,使学生成为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畸形的、残缺不全的人。初中生正处在成长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危险期“。由于遗传、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具有个性差异。例如我教的班级有一位男生,父母离异,由祖父照管,他生性刚烈,纪律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们嫌他品德不好,不愿意结交他。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配合班主任对其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同学有意接近他,帮助他,让他感到他不是弃儿,感到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他,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正确行使公民自由和权利”教学中,我把同学中具有典型性的言行,如“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等摆出来,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加以正确引导:绝对的不受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行使自由和权利必须以遵守国家的法律为前提。这样可使大家懂得哪些是一个良好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品德。然后让同学上台讲讲自己有无错误的言行。在同学们和老师的目光鼓励下,此男生也勇敢地上台检讨了自己以前的错误,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然,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都重视陶冶学生品德并持之以恒,再配之良好的家庭、社会教育,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培养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为我们政治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还对我们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既教书又育人”这篇文章,还须我们悉心研究,因为这不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