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009-09-30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5期
关键词: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民营企业

刘 璟

摘要: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只有加快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统筹贵州城乡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贵州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82-02

一、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资源消耗。贵州省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产业结构是以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开发、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加工工业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大,环境资源形势依然严峻。全省以原材料为主的高耗能工业技术装备普遍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低,这种情况在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常见。全省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国内产值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全省约70%的主要产品单位能耗高出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大批的中小企业群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却依然走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数量求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的耗费速度,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伤害。

2.人力资源质量不高,人力资本存量低。贵州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贵州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根据有关资料,贵州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东、中部地区,甚至低于西部平均水平。2003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全国为11.63%,西部平均18.30%而贵州更是高于西部平均水平为18.74%,而在农村,人口受教育比城镇人口受教育情况差距更大。

第二,贵州人力资源质量不高。表现在高校在校学生数以及技术人员数上,除了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数超过西部平均水平,贵州高校在校学生数以及技术人员数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西部平均水平。

第三,西部地区技术人才不足。贵州不仅科研、经济管理、工程技术、高新技术人才等十分匮乏,一般的技术人才也比较缺乏。根据人事部统计,贵州科技活动人员数量2 854万人仅全国总量的1.4%,而专业技术人员仅159.76万人,低于西部平均值210.45万人,全国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

3.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中的必然法则,每年都有上万家大小民营企业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这是正常的经济现象。然而,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的倒闭则是一种非正常“死亡”。从企业自身来讲,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就可能面临非正常死亡的危险。以贵州县域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企业为例,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白手起家,大多基础工作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靠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产品质量不高。生产基本上以手工劳动和简单技术为主,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条件差。管理上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财务上则多不建账或造假账。不少企业缺乏法制观念,为追求眼前高额利润,假冒名牌,制造伪劣产品。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使不少中小私营企业定位不清,战线过长,不顾自身实力,盲目追逐“高效益”产业。特别是那些单独、薄弱的民营企业面对市场缺乏判断力和驾驭能力,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惨遭淘汰。

4.市场准入政策不公平。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经济36条”)发布。此后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得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更大发展。但由于有关部门落实“非公经济36条”的措施推进不平衡,造成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差。

尽管“非公经济36条”对市场准入做了不少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隐性壁垒。民营经济的市场环境普遍存在这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准入领域方面,民营经济还存在准入壁垒,在融资和社会舆论方面对民营经济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二是产业行政垄断,形成国有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民营经济难以进入。

5.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民营经济要健康成长及发展壮大发展,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尤显重要。而在贵州广大县市各种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很多地区尚未完善甚至尚未建立起比如人才教育培训、创业辅导、筹资融资、技术开发、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后,这一问题将成为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时甚至可以使民营经济陷于困境。

二、制约贵州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历史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通便利,海陆运输条件好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凝聚力和向外辐射的能力。贵州从地理环境上来说“山”是贵州地理环境的最大特征,喀斯特分布面广,类型多,地形崎岖,承载能力低下,生态系统脆弱。而且由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通,必然使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升高,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深居内陆腹地的地理区位,没有直接的海洋运输条件,也影响到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交流。贵州这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是形成东西部差距的客观原因。同时,东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取得了诸多优惠政策,在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均在全国处于优势位置。在优惠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双重作用下,大量资金和人才都向沿海开放地区流动,而贵州在不占地理优势又经济基础差、发展缓慢、缺乏优惠政策的吸引的多重重压下,不仅难以吸引外部资金,连原有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也大量外流,最终导致民营经济发展陷入内无支撑和外无支援的困难境地。

2.观念与发展思路原因。受封闭的历史、地缘、文化以及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多重影响,改革开放对贵州的影响远不及对东部的影响深刻,大多数人对改革开放表现得热情不足。特别是,落后的山区与外界交流甚少,传统自然经济形成的小农意识比较强,人们对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变动,会采取谨慎的态度,对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则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东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贵州一些县域却仍然抱着“等、靠、要”的惯性思维,等着国家大批注入扶贫资金。民营经济既缺乏内在萌发的冲动,也缺乏孕育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县域民营经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保护反落入被排挤和轻视的境地,不仅一些地方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带有很大的偏见,同时社会也缺乏发展民营经济的经验。一些群众对民营经济也抱有偏见,大中专毕业生甚至于一些下岗职工也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就业,在这样的状况下,很难想象贵州会自发地形成大规模的民营经济群体。

3.技术资金滞后。县域处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特殊地位。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的差距已成为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民营科技企业,尤其高新科技产业少,技术上的落后制约了贵州县域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加之不少外地企业在黔投资、办厂,使得贵州县域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增多,主要是私营企业、集体企业、合伙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但这些私有小企业(如小加工厂、小矿山、小作坊)他们大多生产工艺简单,技术落后。

资金缺乏也是县域民营企业发展的老大难。县域民营企业资金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据了解除非高新技术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大多很难贷到款。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近乎苛刻的审批程序,将民企挡在了银行门外。中小民企很难找到“钱途”。此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没有按规定建立财务账目,企业信用信息不透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种种主、客观原因,也造成了贷款、融资环节等方面的重重困难。由于获得贷款、融资较难很多县域中小型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经常遭遇资金瓶颈。

4.管理制度不科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大部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嫡亲治厂”的现象。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有极高的凝聚力,但在企业规模扩大后往往可能在资产上产生纠纷,反而成为企业矛盾和分裂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有“作坊式经营”、企业业主亲自管理企业等模式将愈来愈不适应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现实要求,这一管理模式劣势日益明显。不仅在人才资源利用上有局限性,压抑了家族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不利于决策信息的引进,而且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需要,难以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而在贵州县域民营企业中,这一现象则表现得更为突出,绝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完全是依靠所谓的胆识与经验进行生产经营,缺乏管理创新的内容,易造成人治代替企业的科学管理,自以为是,进而作出非理性决策。在一些家族企业中缺乏规章制度,没有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有的则是规章制度不去执行,造成管理混乱。大多数的企业尚未建立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的健全机制。这也正是贵州县域民营企业容易出现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

5.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短缺。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有:(1)贵州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同一层次人才与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差距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由于经济、科技、信息发达,工作生活条件好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因而有很大的吸引力;(2)贵州研究设备落后,经费困难、项目的研究与产品开发断裂使人才的知识及才能无法得以充分实现;(3)一些领导及政府不懂爱才、惜才、用才、挫伤人才积极性。

从企业内部原因来看主要有:(1)管理水平低下,我省县域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水平普遍不高;(2)人才观念落后,许多企业老板的人才观念不能激发人才较大限度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3)缺乏沟通与交流,很多民营企业主忽视了与员工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4)忽视组织学习和人才自身事业的发展,大多民营企业忽视企业学习氛围和学习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R].国发[2005]3号,2005-08-12.

[2]胡大立,李生校,等.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李连仲.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薇]

猜你喜欢

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民营企业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探析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东辽县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