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制度构建

2009-09-30范柏乃褚立波

民主与科学 2009年4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支撑体系一流

范柏乃 褚立波

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集中表现,更是其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一个大国可以在某个领域内取得突破,一个小国也可以达到全面富裕,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可以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清华、北大和浙大等中国一流大学,已拥有非常优秀的本科生,在某些学科领域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还不是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和原创性成果,缺乏一流的教授队伍,缺乏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世界级科学家。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的一流大学,目前更多的体现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是“数量”的增长而非“质量”的提高,是“外延”的扩张而非“内涵”的提升,是“硬件”的加强而非“软件”的改善。

目前,哈佛、耶鲁、剑桥、牛津等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其共同特征即都具有支撑其成长和发展的一流的制度支撑体系,包括体制与机制、管理与服务。因此要把中国一流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和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普遍经验和成功做法,全面构建支撑一流大学成长与发展的制度支撑体系。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图书馆服务支撑体系

科学研究始于查阅文献资料,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前沿的研究动态,然后提出新问题,开展新研究,获得新结论。学生借助图书馆的丰富资料,不断获得新知识,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因此,有人将图书馆称作“没有围墙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都具有丰富的藏书量,齐全的学习设备,24小时持续不断地为师生员工提供一流的服务,师生员工可以自由携带包、电脑和点心等个人物品进入图书馆。很多一流大学的图书馆分为安静学习区、一般学习区和研讨学习区,每个人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区域。因此,师生员工非常喜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学习,很多人把图书馆当作了自己的家园,有的甚至在图书馆过夜睡觉。

相比之下,我国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服务离世界一流大学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生员工不能将个人用品直接带入阅览室、图书室和期刊室;图书馆设置的公共电脑、桌椅、插座明显偏少,难以满足师生员工查阅文献资料和学习的需要;图书馆的复印费用通常被承包者垄断,资料复印排队长,且费用比图书馆外面昂贵;图书馆开放时间明显过短;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料不够丰富;图书馆的设置过于呆板,缺乏个性化和人性化。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网络信息资源服务支撑体系

在信息日趋数字化、全球化的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已成为师生员工采集文献资料的重要通道。世界一流大学均已加大投资力度购买硬件设备、引进各类学术期刊、电子资料等数据库、设立电子阅览室、筛选及整合信息资源,并建立信息检索系统等等。无线网络信号可以覆盖整个校园,师生员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均可上网及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和下载。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由众多相对独立的图书馆组成的,不久建立的联机管理系统(HOLLIS)有效地整合了数字资源和传统资源,实现“无缝(Regardless)”检索与不同数据库间的跨库检索。

中国高校在这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为此,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高校应加大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建构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库;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要及时维护、升级或更新,确保网络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信息环境;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培训,提高师生员工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力;加快无线网络建设进度,尽快使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整个校园,让师生员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免费便捷地上网检索文献资料。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学服务支撑体系

世界一流大学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培养优秀人才,产生一批政治领袖、商业巨子、科技精英、学术大师。哈佛大学曾培养了美国历史上6位总统和36位诺贝尔奖得主,牛津大学培养了英国历史上四分之三的首相,剑桥大学有5位毕业生出任英国首相,4位出任外国政府首脑。

如此成就的关键在于其提供了一流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服务能力。一流大学的教室大小、形状、颜色,课桌、电源插座及天花板的高度等,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相比较,目前中国大学总体规模虽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数以万计的教室和实验室的参数指标均没有经过科学研究。

世界一流大学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质量,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精选教学内容,减少讲课时间,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探索空间。牛津大学一周只安排半天课程,学生有大量自由安排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麻省理工学院设立“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为学生提供从事各种课题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精神。一流大学通常采取启发式或研讨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调查研究、论文撰写以及演讲等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中国大学至今仍然沿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和学校片面重视科研,对教改重视程度和经费投入明显不足。每年的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大奖,通常被各所学校和学院的领导垄断,挫伤了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

世界一流大学的校长、院长等经常会去教室听课,真实地了解教师的上课特点及学生的需求,与教师、学生共同研讨教学改革与创新问题,参与教师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相比之下,我国大学领导对教学投入的情感和精力较少,只有极少数的领导去教室听课,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各种会议、检查、课题和政绩,难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方案。因此,中国一流大学虽然有世界一流的本科生生源,却难以培养世界一流的人才。

中国大学过多过滥的评估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大学每年要接受多种评估,存在着评估过多过滥,体系和方法单一,评估专家权力过大等问题。由于评估事关大学的切身利益,因此大学通常会采取弄虚作假等方式取得“优秀”,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质量。教育评估是必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现行的大学评估机制存在偏差,导致种种负面效应,使得“弊”大于“利”,必须引起高层的重视,尽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大学评估机制。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科研管理服务支撑体系

世界一流大学通常都是研究型大学,拥有大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据统计,世界上诺贝尔奖得主70%是在大学中,特别是在那些世界一流大学中。近年来我国科研机构和高校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总量增长很快,但是质量明显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标准。1998~2008年,哈佛大学在Science和Nature期刊上年均发表约200篇论文。而同期中国6所一流大学总计在Science和Nature上分别发表63篇和46篇,每所大学年均仅发表1.65篇。

中国一流大学难以产生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现行的不科学、不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的。

第一,我国高校对教师科研实行严格的量化考核,导致高校教师为了课题费、SCI论文以及晋升而花费大量时间申请并应付课题,注重量而忽视质;第二,科研经费行政化的管理体系,导致了科研经费向校长、院长、院士和学术权威等少数人集中转移,使得20%的人垄断了80%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贫富悬殊过大,一批年轻有为的中青年教师处于科研失业和半失业状态。目前,在中国大学出现了一批靠不断地申请课题、获得科研经费发财致富的科研老板,他们因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而将课题转包给中青年教师;第三,现行的课题经费分配制度,导致了科研活动的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我国大量的科研项目,名义上由强大团队完成的,事实上都是由项目主持人和研究生完成的。如果将课题经费按比例直接划拨给课题组成员,申请人不会随意选择成员,成员获得相应研究经费后也会真正参与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强大的研究团队并开展有效的科研攻关;第四,现行的科技成果评奖制度阻碍了科技创新,助长了学术浮躁之风。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科技成果评奖制度。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校长和管理支撑体系

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的规模、结构、人事以及职能日趋复杂,因此校长必须掌握科学的决策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判断能力,能够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必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创造一种团结、合作、民主的气氛。一流大学之所以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具有战略眼光的一流校长的领导。在美国,校长的搜寻是各大学宪章赋予董事会的职责和权利。如哈佛大学第27任校长招聘发出信件30万封,回应1200封。搜寻委员会依照规定,剔除不合格的被推荐人,并通过面试推出候选人提交校董事会。董事会听取全面汇报,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决定校长最终的人选。

此外,一流大学还需要较长的校长任期。研究表明,较长的校长任期是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大学校长平均任期12.2年,我国仅为4.1年。大学校长过短的任期,会导致部分校长不思进取,注重短期利益,急功近利,影响了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学校长通常是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任命的,并设有行政级别。为了让上级满意,校长集中精力呈献研究生规模、重点学科数量、SCI论文和教学大楼等显性政绩。综观近10年来的发展,我国高校能见度最高的“政绩”是校园面积、大楼高度、研究生规模,以及博士点、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数量的递增等。

目前,中国大学教授对自己的校长和院长没有选举权和罢免权。我国要认真借鉴一流大学的校长选拔机制,发挥教授在选拔任用校长过程中的作用,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和评价体系,逐步取消其行政级别,加快职业化改革步伐。同时应适当延长大学校长的任期,给校长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真正有时间开展深层次的改革和试验,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其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支撑体系一流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校长管理要学会“望闻问切”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慈善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应用型本科院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研究
浅议消费安全问题多发的症结所在
关于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