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客运站外迁浅析
2009-09-29新巴依尔
新巴依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数量与规模都在日趋增加,城市规模在时空上拓展。与此同时,城市路网规划建设速度并没有适应城市车辆增加的速度,致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阐述整理原有观点的基础上,拟从客运站外迁引发的交通流量变化以及系统经济的角度对外迁的利弊加以分析,提出客运站外迁应该缓行的观点。
关键词:客运站 外迁 交通量 系统成本 经济分析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将道路运输客运站点迁至城市外围,意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轻城市污染以及减轻客运站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在众多人支持外迁的同时,也有不少专家和居民提出质疑。
支持道路运输客运站外迁的依据如下:①城乡客运一体化的需要。城乡客运一体化是指道路客运交通于城市公交实行统一管理、合理分工、衔接有序、资源共享、有利于发展的一种交通模式。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切实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要,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的局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②许多客运站处于城市交通繁忙路段,车站面积紧张,加之多辆车同时进站,排队进站车辆必然要占用站外道路,造成严重的堵车现象。③在我国各地市的交通管理规定中都有类似“营运客车应当按指定的时间和线路行驶,不得在道路上停车等候、沿街揽客或者在站点外上下乘客”的描述,这说明在现阶段我国道路旅客运输营运车辆还依然存在违规行驶或路上待客、揽客等不规范运作行为,这也成为市内客运站操守非议的一个焦点。④客运站设在市区,对城市造成的交通、环境压力也成为支持客运站外迁的又一论点。
1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我国各城市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城市居民出行次数增加,以及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城市交通压力大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单位车辆、私人购车等各种车辆的增加给城市交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二是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相对滞后,堵车现象严重;三是管理手段与方法的落后,未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即在信息共享条件下实现高效率载送和运输;四是城市规划对静态交通设施的用地规划存在严重不足,对停车问题的估计严重不足;五是从物理角度看,在城市交通网络中,机动车在无导向情况下选择通往目的地的路径是随机的,当交通网络结构具备产生拥堵的条件时,拥堵的现象就会出现,这本身和城市总的交通流量以及城市路网结构没有关系。
2 外迁与否的交通量分析
2.1 道路客运交通量的构成
道路客运引发的交通流量可以分为进站交通流量和离站交通流量两部分,与其选址无关。而作为周期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对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影响看作定值。无论客运站设于市内还是迁往郊区,换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旅客到车站都不会增加对城市交通流量的额外影响。
市内客运站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一般会有多路公交线路辅助送达与疏散旅客。依据经济人的观点,在我国城镇居民还未达到可以任意支配自己收入的情况下,若是公交系统还可以基本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多半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方式抵达客运站。因此,对设于市内的客运站而言,在外出旅客抵达客运站时引发的交通流量将会保持在较低水平上;同理,到站旅客在去目的地时,若是乘坐公交可以方便到达,一般也会选择乘坐公共交通方式。而对客运班车而言,无论是到站还是始发,其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影响总会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2 道路客运交通量对城市交通量的影响
从定性角度分析,道路客运班车数量只是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很小一部分,自然其形成的交通量也只是城市交通量的很小一部分,在非高峰时段,不会对城市交通造成不良影响,而在高峰时段,客运进城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也不会对城市交通量形成过大影响。
3 外迁与否的系统经济分析
若是客运站外迁,将会影响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的成本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会致使系统总成本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到系统的经济性。
从旅客角度看,一方面由于客运站外迁,市内旅客去客运站距离增加相应的时间耗费也会增加。原来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客运站的旅客可能不得不改乘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需要倒乘公共交通工具才能到达。而对那些需要多次换乘公交才能到达客运站的旅客就面临改乘私人交通工具或出租车的状况,使得城市交通流量加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旅客出行成本的支出。对于离站旅客,其面临和到站旅客一样的情况,抵达目的地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费用。
从运输企业角度看,由于铁路城际列车的开通,其速度、票价、舒适度都对城间道路运输产生强烈冲击。而客运站外迁,道路运输门到门的特色被严重弱化,部分旅客必然倾向选择价格相对较低舒适度也不错的铁路运输或水运,使城间道路运输企业效益下降甚至亏损,这也是导致部分客运车辆回城载客的重要原因。
从市政管理角度看,我国城市客运站大多处于城市商业中心或中心附近,而这些区位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土地价值比城市外围高出许多。想对于商业建筑,客运站的经济效益明显要差,加之客运站的用地面积往往较大,若是将客运站外迁,将这些土地改为商业建筑用地以使其增值,对城市经济繁荣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客运站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其效益具有一定的正外部性。这也是市政管理者应该考虑到的。
从国家角度而言,我国提出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在各级政府落实中央思想时,应该切实巴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处处为人民着想。而客运站外迁的做法增加了人们出行的时间和成本,从根本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4 外迁带来的新问题
而实际上客运站外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会引发如下的新问题:
4.1 客运站外迁将增大旅客出行费用负担,增大旅客换乘的困难,有违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交通部提出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精神初衷。
4.2 道路旅客运输比起其他运输方式的突出优点在于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客运站外迁使其与公交、铁路站场分离,从而严重削弱其长处,使其生存发展受到制约。
4.3 客运站外迁往往出现客车载乘率大幅下降的状况,从业者为确保其利润的正常实现,必然会回流到市区拉客,而这又给城市交通管理增加负担。
4.4 客运站外迁影响城市经济发展。中短途旅客出行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时间安排比较紧凑,若是在途中浪费太多时间,势必影响其在城市休息和旅游观光的时间,影响城市经济发展。
5 结语
依据上文分析,我国道路客运引发的交通量还远不至于影响到城市交通通畅的程度,所以现在许多城市将城市交通拥堵归咎于道路客运引发的交通量并将客运站外迁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当然,不排除个别客运站因发展需要和确实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大而需要外迁,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全国性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国各城市政府及交通规划主管部门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时,不应该再拿客运站作为替罪羊,而是应该把中心放在发展好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道路的建设上来,还客运站以清白。
参考文献:
[1]龚健,何杰.公路客运站场建设与营运探讨「J」.城市车辆.2005.(1).
[2]孟宪军.大连城市公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