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反思

2009-09-25王立范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师范毕业生竞聘上岗的严峻就业形势对高师院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根据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4-0119-02

[作者简介]王立范,白城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吉林白城 137000)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形成驾驭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教育见习、实习和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一、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现状调查

笔者在教学和教育实习过程中对两届150 名师范生进行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常规情况的调查。

1.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调查。此调查从思想政治课教师胜任课堂教学应具备的主要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入手对学生进行调查。关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从初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内容入手,如对基本概念的描述和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理解;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等。总体情况来看,80%的师范生对纯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好,20%的师范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似是而非。能灵活、准确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释社会现象、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师范生仅为60%。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考查, 主要选取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相关的理论,涉及学生心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技能、教学评价等多个维度,考查方式有课堂提问、闭卷考试 、微格教学、说课等。从结果来看,纯理论方面知识的正确率为78%,而案例分析的准确率仅为59%。其中教学方法与策略运用以及熟练掌握教学技能的正确率为47%。这说明师范生对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知识的应用还比较差 ,还没有形成运用理论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在实践性知识掌握方面,主要是结合教育实习,从师范生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调控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其中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调控得分低于对教材的处理,师范生明显表现出实践能力差的特点。

2.对教学常规能力的调查 。从备课、上课、评课三方面对实习生进行了调查。考查方式有检查教案、听课和评课。关于备课方面,90%的学生能够认真备课,编写教案,但大部分学生备课质量不尽人意。10%的学生编写的教案内容只是教材的翻版,35%的学生编写教案的内容只是对教参或网上现成教案的复制,仅有55%的学生能恰当处理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关于上课方面,90%的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大部分学生上课质量不尽人意。有35%的同学上课只是复述教案内容,缺乏讲解味道;有14%的学生上课只是机械地再现别人的现成教案内容,不会从课堂实际出发,与学生交流知识;仅有51%的同学能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上好每节课。关于评课方面,85%的实习生能够积极参与评课活动,他们认为评课是向别人学习的好机会,通过评课,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但是,实习生的评课大多数都是在评授课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基本功,缺少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评价。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当中发现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空泛,脱离实际。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材理论性强,即使有关教学实践方面的论述,也只是一些实践原则、策略和理论建议,缺乏与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将课程改革、课程标准和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有机结合,课堂所讲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知识与新课改不同步。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学生参与教育实践的机会很少,仅限于教育见习和实习。教育实习时间短,地方普通院校实习时间仅为6~8周,短暂的实践,不能使学生巩固教育教学理论,充分掌握教学技能。部分学校甚至对实习生采取“自主实习”的政策,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教育实习流于形式,很难使师范生迅速积累实践经验,形成教学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乏体验。多少年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一直采取以讲授法为主,以微格教学、见习和实习为辅的方法进行授课。讲授法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教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系统连贯地掌握知识。但这种方法使用不当,就会表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缺陷,颠倒了学与教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发挥,缺乏对知识的理解、体验,只是死记硬背地掌握知识,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4.教学评价死板,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培养的关键在过程。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考核中书面考试分数占70~90%,平时表现仅占10~30%,这种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高校文科学生课堂记笔记、课下扔笔记、考前背笔记的不良学习风气,违背了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新课程理念。

三、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的教学反思

1.优化教学内容。现代教学论认为,教的起点与归宿都应该且只能是学,因为学是学生有效吸收知识、发展自身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要实施有效教学,应根据本门课的课程目标,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及师范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心理需求,以基础教育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标准和高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理论体系和内容加以优化,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新课程理念和反映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纳入到本课程教学内容中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新课程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教学都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教学要突破传统的单一讲授法,采用多种方法实施教学。第一,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结合学情,灵活运用文字、图片、电教媒体等手段,把学生带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情境之中,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发现、理解和运用知识。第二,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典型课例,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体验课例中涉及到的教学理论知识。第三,合作式学习法。将学生按性别、学业、能力等,分成8~10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教师将本门课的教学内容划分成不同的板块,每个学习小组承担一个板块的教学内容,开展集体合作性的学习活动,共同研究、相互协作。将每个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随着本门课程的教学进度依次展示,既调动了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环节中的理论分析和技能培训。新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重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体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理论的主渠道,它不仅要求学生很好地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理论知识,还重视培养其教学技能。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第一,观摩教学。结合所讲的教学理论知识,组织学生观看优质思想政治课教学录像,开展讨论、评析,巩固教学理论知识,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向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学习。第二,微格教学技能训练。每讲完一种教学技能后,马上布置学生编写教案,利用学校的微格教学实验室进行训练。针对微格教学录像,全体师生相互评议、自我剖析。第三,中学课堂教学模拟。具体做法是:选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某一节,让学生自行设计教学方案,经过老师审阅、指导后,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小组试讲,并讨论加以改进。准备充分后,采用抽签的方式,抽取一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试讲,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扮成同行或学生听课。讲课结束后,大家运用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对该节课进行点评。第四,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学生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亲身实践、体验、感悟教育理论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善于在实践中消化所学的知识、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途径。地方高校应向重点师范院校学习,将实习时间调整为一个学期或一学年。采取多学科混合编队、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方式,改变以往师范生教育实习主要以协助在岗教师教学为主的方式,使师范生能全面了解基础教育一线的实际情况,“完全”体验教师角色的职业要求,切实提高从师的实践能力。高师院校应全力安排集中实习,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应安排分散实习。

参考文献:

[1]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韩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车广吉,林月周,窦焕坤.中学德育学科教学概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5]林清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到底要怎么教[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3).

(责任编辑:刘新才)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