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重视大学生正确思想方法的培养

2009-09-25陈哲力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思想方法大学生

[摘 要]全面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是提高其实效性,因而要重视对大学生正确思想方法的培养。为此应探究正确思想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联系,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必要前提和主要途径以及讲授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学生 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4-0114-03

[作者简介]陈哲力,长春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吉林长春 130012)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此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和探索,这是明确的,也是必须予以肯定的,但相比之下,在对大学生正确思想方法培养方面却不够明确,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滞后。所谓大学生正确思想方法,是指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思想方法的培养,才能够真正体现“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而卓有成效地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探究正确思想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联系

目前,由于一些大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缺乏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作用的足够认识,特别是缺乏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确思想方法,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试图通过单纯传授基础知识和灌输基本理论,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成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但应当教思考的结果,更应当教思考的方法,因为教思考的结果只能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教思考的方法则能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掌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这样看来,在思想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之间必然在存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弄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将有助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深入探究正确的思想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那么,理论怎样才能做到彻底呢?显而易见,只有依据客观实际和正确思想方法创立的理论,才能做到彻底。由此可见,理论既来自于客观实际,也来自于创立者正确的思想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也是思想方法的成果。既然如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和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时,也必须依据正确的思想方法。关于这一点,毛泽东早有论述:“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由此也可以看出,只有依靠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深入大学生的头脑,进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三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必要前提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必要前提是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学思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孔子就特别提倡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他对学思结合必要性最精妙的诠释。在学思结合过程中,学习固然重要,但思考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然而,由于中小学阶段应试教育的结果,许多大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习惯,而未能形成正确思考理论问题的思想方法。尤其是到了大学阶段,虽然绝大部分学生期盼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来提高思想认识,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专注于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对于学生正确思想方法的培养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极易采取“照本宣科”和“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逐渐弱化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能力。故而,要设法让学生在真正产生内心感悟的学习过程中,接受基本理论并内化为正确的思想方法。要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艺术,变照本宣科为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其次,要激活他们的思维细胞,通过多用、巧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疏通他们的思维渠道,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变“平铺直叙”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由死记硬背变为积极思考,由“要我理解”变为“我要理解”。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主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主要途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坚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方面,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问题,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便于理解;使枯燥的理论具有丰富内涵,易于接受。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既要学懂弄通基本理论,又要学会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第一,变说教为说理,即由机械、简单灌输变为从思想方法入手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尽可能在思考过程中接受这些基本理论。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整理和使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互联网和现实社会中有关思想方法方面的教学资源,用这些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具体、鲜活、生动的素材,阐释基本理论问题。第二,要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如要求学生在问卷调查、课堂讨论、撰写论文、课程考试等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阐述对某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教师则注意从中梳理、提炼、吸纳反映学生思想认识中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和观点,充实到教案中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基本理论问题。第三,指导学生在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具体措施。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收集、整理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中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并有针对性地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正确认识现实问题。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讲授方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思想方法的讲授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第一,对比分析法。它是指对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比照思辨的方法。例如,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和俄国“十月革命”走城市中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行对比分析;把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与第三次“左”倾错误军事路线进行对比分析;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理论与“左”倾错误领导者鼓吹的“关门主义”谬论进行对比分析;把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制定的独立自主原则与王明提出的两个“一切服从”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些对比分析,既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自诩为百分之百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王明,虽然也极力想搞好中国革命,但是由于对马列主义的态度不端正,对中国国情的了解不深入,特别是在思想方法上不对头,才会对中国革命问题的认识发生偏差,在指导中国革命的实际斗争中犯下严重错误,给革命造成巨大损害,甚至几乎使革命陷入绝境。而毛泽东同志正是由于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所以能够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问题,能够在运用马列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创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且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第二,案例剖析法。它是指通过剖析具体案例阐述基本理论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某个理论问题的全面认识。如在讲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时,回顾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斗争实践,可以看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时,有一个思想认识变化过程。即从三路会攻长沙受挫到引兵井冈山,从攻打城市到进军农村,从暂避锋芒退居一隅到主动进攻创建根据地,从保存革命火种到发展壮大革命力量,这样一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认识转变过程。通过对秋收起义的个案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他对如何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问题的认识,有一个由一般认识到深刻认识的过程。他在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的过人之处,并非是“众人皆醉他独醒”,而是因为他善于审时度势,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得益于他灵活而不僵化的思维方式。毛泽东正是依据正确的思想方法,才能够从秋收起义和以后的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同时明确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用案例剖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全面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第三,有的放矢法。它是指根据学生对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进行针对性讲授的方法。采用此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思想认识状况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握学生对基本理论认识状况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因为通过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教师能够基本掌握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准。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必然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教师在对调研素材进行梳理后,筛选出学生对基本理论认识方面带有倾向性和片面性的观点、见解及困惑,然后将其反馈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时,许多学生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问题,难免会产生一些困惑和不同认识,这些困惑和不同认识必定会在问卷调查、课堂讨论、平时作业中有所反映。教师在对上述材料的整理中,了解到他们对上述问题的真实看法后,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阐释。学生经过疑惑、释惑、解惑的思考过程,就会逐渐加深对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思想方法和思想理论水平也自然会有所提高。采用有的放矢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深入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第四,启发互动法。它是指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问题时,要尽量避免“满堂灌”、“一言堂”,而要善于适当、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基本理论问题。因为“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并且极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疲劳,陷入被动学习状态,也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进头脑”。而活泼生动的启发式教学不但有益于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促使其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并且有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进头脑”的问题。比如,在讲授和谐社会理论时,可首先与学生深入推敲“和谐”一词的内涵,然后再和他们一起探讨为什么要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现实社会矛盾等问题。再比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问题时,可先从文化的传承性入手,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再从文化的相容性入手,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与西方道德观念相互碰撞和渗透作用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探讨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

综上所述,重视和加强学生正确思想方法的培养,是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且提高其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展现思想方法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看问题的思想方法,进而帮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全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常永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几个理论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2).

(责任编辑:向欣)

猜你喜欢

思想方法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例谈高中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