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立体化课程教学探索
2009-09-25卢伟刚
[摘 要]本文在高校教学一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平台加模块的课程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平台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4-0093-02
[作者简介]卢伟刚,浙江财经学院助理研究员(浙江杭州 310012)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很多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和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位高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平台的一般框架
目前,高校在不断改进中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成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大体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所有教学方式中占主导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与网络技术逐渐成熟并成为高校教师的辅助教学工具,课堂教学形式由利用板书教学向多媒体教学或采用两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后,由于教学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形式多样、过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形象、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师生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直接感受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节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教师作为知识的引导者,通过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已成为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课堂中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生动的多媒体信息,满足了学生对大信息量获取的需求。虽然课件依托的主体还是教材,但由于经过教师的制作,课件已经融入了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
(二)实验教学
通常,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的是理论知识,却无法直接完全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应用能力。只有当知识转变为能力后,才会使知识在记忆中永久保存。因此,实验教学作为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主要载体和桥梁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实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及学生必备技能而安排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加深对专业相关设备更明晰的认知与熟悉。
(三)课余互动教学
大学教育区别于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传统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多以传道授业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很少,表现出知识单方面传输的典型特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通过网络、电话联系越来越多,各种现代通讯方式已经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重要渠道。这种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也成了高校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探索“平台加模块”的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所谓立体化的课程教学,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对有限的教学时间、空间、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多向延伸。在时间方面,将教学从课堂延伸至课余;在空间方面,将教学平台延伸至网络;在教学方式方面,改变传统的知识单向传递形式,强调师生互动,增加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理论,在理论研究中提高动手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和要求由浅到深、因材施教。立体化教学的核心是建立另一个教学平台——网络平台。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教学模块,形成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模拟实践、网络观摩与讨论、作业评析等教学为主要手段,辅以名人讲座、参观展示等特色教学,形成课堂与网络、理论与实践互相推动、交叉进行的立体式课程教学模式。
(一)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为课程搭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依据教学内容在网上开辟教学空间,已成为近几年高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新突破。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网络平台在设计上可以把有限的教学内容借助网络空间加以无限扩充,其功能如下图所示: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网络教学平台具有如下基本功能:
1.网络教学平台是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利补充。课堂教学受时间、环境、教师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在深度上受到限制。而利用网络教学辅助平台,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两方面的不足。教师将教学内容放在网络空间上,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知识加以消化和理解。网络教学的另一个优势是教学资源的多样化。网络所呈现的不单单是书本上单调的文字,它可提供给学习者以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2.网络教学平台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在“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中,课程教学只是网络教学平台所具备的功能之一。教师利用在平台上开辟的资源区域,可将专业前沿领域方面的知识上传至网络平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在网络上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教师进行探讨,也可上传自己的观点或更新教学网站的专业知识内容,丰富教学网站,促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去认知和驾驭知识转变。
3.网络教学平台是课堂的延伸。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对问题的交流和探讨仅停留在有限的时间和层面上,并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同时,同专业或同班级的学生之间对知识的交流也缺少一个交流的平台。而当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开辟BBS和博客群,将自己研究成果放在网上与学生共享,和学生们对专业方面的某一观点展开深层次的讨论。学生也可以在此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作品。
4.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教师可通过教学网站实现教学辅助管理。通过学习网站,教师可完成对作业的布置与修改、课外习题的自测与练习、跟踪学生登录网站的次数及自学情况等,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效果。
(二)教学模块的设计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搭建的平台形成了高校教学的格局(如图2所示)。学生在此平台上实现了对专业知识从“了解”、“认知”到“掌握”的过程,从而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
网络教学平台已被大多数高校认可并投入教学工作中,这种集知识获取、管理、交流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并作为课堂的延伸,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通过在教学中增加模块设计,利用开设讲座、研讨、情景模拟等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
推行“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方式,要求高校教师不能仅满足做一名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程度及运用要求,关注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学术前沿领域发展。在“平台加模块”的教学设计方法中,教师还应合理分配各环节的学时,明确通过教学模块教学锻炼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增强和巩固哪些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投入精力规划设计网络教育平台,按教学需要及时更新、关注和维护教学网站。这要占据教师大量的时间,也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工作量无形中大大增加。因此还需要教师有强烈的奉献精神。
(责任编辑:袁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