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文化理念嫁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2009-09-23杨美娜
杨美娜
【摘 要】高职教育要实现“职业、就业、企业”的办学目标,就必须进行深度的校企结合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嫁接,形成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创新型高职校园文化。本文从校、企双方两者文化嫁接的思想理念等方面入手,分析实现校企文化互渗互融,是建设特色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近几年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得到广泛关注,内涵发展成为当今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题,而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职教育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着“误区”,即校园文化的建设大都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为主,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和兴趣爱好。而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求在办学上必须面向企业一线的人才需求,对准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要围绕职业、企业、和就业来办学,其中企业的需求是最根本的,是最终的落脚点,因此高职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以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而实施,以便使培养出的毕业生能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文化。本着这个思路,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嫁接进行了分析。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嫁接的思想理念
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形成和维系自身竞争优势的战略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可构成高职学院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成为高职学院持续的活力和发展潜力。首先,文化传承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大学通过文化的继承、传播和创造,不仅使得受教育者成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人,而且与社会形成了文明互动、文化传承的态势。作为大学一部分的高职院校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其次,文化育人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文化之“化”,即教育人、影响人、陶冶人、教化人的意思,校园文化能够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由其自身的功能与特征所决定的。第三,文化兴校是高职学院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争相打造竞争制胜点上,都在谋划各自的发展道路寻求文化的支撑、凝聚、融合、提升,以真正形成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文化品牌是树立高职形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都起步较晚,缺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了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资源和品牌,高职院校应当在建校之初,就有较为明确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建设目标并着力分步实施。
二、校企文化的嫁接必要性
高职教育只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就必须建立这样一种校企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的熏陶,高职学生就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对高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首先,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认识到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动机。
其次,高职学生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再加上对企业不熟悉,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使得不少高职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跨出校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而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嫁接,主动让学生感受企业严格的钢性管理,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因此,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嫁接,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就业的素质和能力。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嫁接的模式
首先,通过科研课题合作和举办企业家文化论坛、讲座等等进行学术嫁接。学院可以利用师资条件,参与到企业的科研中去,专业教师们利用现有实训实验室等条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销售合作,从而实现双赢共荣。企业文化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业企业家个性的不同,我国企业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无论是什么出身,谙熟企业运营的社会环境是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点,因此可以说,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家的成功,企业家的成功,是企业家文化的成功。高职学院经常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把自己的文化个性通过论坛、讲座等形式,通过讲堂或者校园网络,介绍给自己的学生,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碰撞中及早完成由“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
其次,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不断地开发新的专业、课程,实行专业及课程嫁接。以培养适合新的职业岗位的人才,服务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课程开发建设上,一方面要根据企业新的生产实践需要进行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另一方面要及时吸收企业反馈的生产实践的经验,修缮或者建设新的课程,从而使专业、课程文化建设更好地为培养人才和企业服务。
第三,以实习实训为桥梁。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教育融入实习实训教学环节,即可由熟悉本企业本专业但不懂教学环节的企业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与熟悉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共同完成该实习实训教学,通过企业的兼职老师不但将该专业的实践经验带进课堂,同时也将企业的企业文化带进校园、课堂,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企业运作业务流程、经营决策的制定方法,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等等,提高毕业生的企业认知度,从而让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在实习实训时,一方面实现该专业环境的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一方面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作为职业人(而不是学生)去参与企业生产。
第四,搭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网络文化嫁接。比如,考虑实现校园网和行业网、企业网页(站)双向友情链接。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已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利用网络构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嫁接,建设智能化的数字化的校园文化,实现教学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学生学习、择业的网络化服务。将企业的校园的不同文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贮存、以网络化方式实现校园网和行业网、企业网页(站)双向友情链接,面向学院、企业和社会服务,及时向学生、企业发布各种信息,比如企业产品广告、岗位人才招聘、学生优秀成绩、科技发明、毕业专业、人数信息等等。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嫁接,是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以企业文化为主导,以精神文化为重点,以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为抓手,以专业课程文化为基础,以实习实训教学为桥梁。对高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参考文献:
[1]李友清.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2] 包秀华.论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北方经济[J].2006,(12).
[3]夏鹂,杨必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