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院校科学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
2009-09-23高战国
高战国
【摘 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的内涵,是高校的重要标志,是高校教职工创业的动力和源泉,是高校科学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因此,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高校 荣辱观 和谐发展 道德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自觉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从而构筑高校的道德理念,巩固党执政兴国的坚实基础。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本质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高校性质的根本体现。胡锦涛同志指出,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但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产生决定性作用。这深刻阐明了高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高校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培养优秀建设人才和研究开发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增强高等院校的竞争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这是用科学知识武装、培养、教育人的过程。高校必须站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前沿,引领知识分子和学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进行主观世界的改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保持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青年学生作为进步力量的爱国热情。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内涵。当前,高校实现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要以良好的道德规范为院校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在社会主义高校具体的体现:“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以发展高校、繁荣文化教育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知识分子要牢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抵制背离学生根本利益的倾向;“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形成尊重劳动、创造和知识的良好机制,让每一个辛勤劳动、热衷奉献、有成果、有建树的知识分子和学生都得到回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塑造作风过硬的高校团队,形成“合力产生战斗力,团结提升竞争力”的新共识;“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要以诚实守信作为立校之本、执教之基、发展之道,人人维护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形象;“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坚持依法治校,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由他律向自律转变;“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反对铺张浪费的行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学校。
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教职工创业的动力源泉。思想认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有什么样的实践就有什么样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具有能动的作用,表现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表现在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飞跃。要发挥好理论对于实践的能动作用,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塑造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人,培育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人,凝聚知识分子,依靠教职工,造福教职工和学生,把创业力量和奋斗目标构筑在集体主义上。在实践中突出知识分子,使其按照科学标准抉择行为,激发创造性,形成促进发展的创造力量。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促进高校科学和谐发展的保障
1.树立“三位一体”的多重责任观。高校的本质决定其行为要遵循办学规律,符合道德规范,做到辩证统一。高校必须以德治校和以依法治校相统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深化对现代高校发展特点和内在矛盾的认识:高校在从事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和维护社会稳定中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必须实现社会和人一起进步和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责任一起负责和担当。坚持“发展、创新、和谐”的要务,以提高办学质量为责任,以发展壮大为政治责任,以和谐稳定为社会责任,以对群众、社会和国家负责为荣,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多重责任观。
2.树立“务实为民”的和谐发展观。高校领导班子和党员牢固树立“务实为民”的和谐发展观,以“为教职工和学生谋福利、做教职工和学生贴心人”为荣,以“漠视教职工和学生利益、伤害教职工和学生感情”为耻,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形成新型的教学关系。务实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师与高校、学生与高校、高校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各高校党委,把实现教职工的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民心工程”。改善教学一线的工作环境,彻底解决职工“房子”、“票子”、“车子”问题;改善职工就医环境,为困难职工进行医疗保险;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实行带薪年休假、健康检查等举措,使学校科学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教职工。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高校深化实践创新
1.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坚持形式的创新,由单纯说教向形象引导转变,推出专题片光盘增强教育效果;由政治教育向案例教育转变;探索经验,强调结合,突出特色,实现内容与形式、共性与个性、务虚与务实的统一。高校党组织必须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用典型鞭策、用典型激励”,树立可亲的道德楷模、可敬的自律模范、可信的人物事迹、可学的典型经验,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
2.与培育先进校园文化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制度体系和激励约束体系,形成学习先进、惩戒落后的高校文化管理机制,开展以“学校创名气、教学创名牌、教师塑形象”为内容的活动,塑造学校形象。坚持继承创新原则,把高校传统的“团结、进取、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发扬学校“百年办学历史”的优良作风;贯彻“崇德上学,育人达才”理念。充实教职工价值观、人才理念和学校发展理念,用科学、先进、正确的理念武装教职工头脑,使理念成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以文化力提升道德力,以道德力提升执行力,使教职工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对岗位的热爱,把个人的前途同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促进认知的趋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