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羽毛球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2009-09-23雷刚
雷 刚
学校体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学不容忽视,它是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对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起着重要作用。羽毛球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运动负荷容易调节以及只需要少数人参与的优越性而被大众所接受,它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的人进行锻炼。笔者重点对祁东县城郊中小学校(各6所)的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小学羽毛球教学现状
1场地设施落后,师资队伍缺乏
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运动开展的物质保障,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调查表明:不能很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羽毛球球项目场地设施的情况较差,没有专用的羽毛球馆,室外只有2-4个羽毛球球场地,小球项目的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方面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全省中小学专业的小球教师很少,大多数是其他专项的教师兼任小球课程的教学。在被调查的12所中小学中有24个担任小球课程的教师填写了问卷,他们的职称、学历等情况如下,中一占54%,中二30%,中高占16%,60%人是本科学历,40%人是专科,84%的人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大部分未进行专业系统的小球项目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自学或是参加短期培训班而后从事教学,对此方面的科研少,教学与科研相长方面也有待提高。年龄在35岁以下,80%的人教龄在10年以下,50%的人表示参加过小球项目短期培训班,84%的人表示未撰写过关于小球运动的科研论文。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大部分未进行专业系统的小球项目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自学或是参加短期培训班而后从事教学,对此方面的科研少,教学与科研相长方面也有待提高。
2课程设置不科学
教材内容的选择在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认为,发展中小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身体素质,田径是基础。因此,无论是制定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还是中小学牛体育锻炼标准达标项目的选择,都是以田径为基础。各类学校自然把田径项目列为必修教材的首位。但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被调查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最适宜的教材是球类(第一位)。中小学体育教学选用球类教材篮球占82;1%、排球占53,3%、而羽毛球只占12,5%。
3体育经费不到位
在调查的大部分中小学校反映器材严重缺乏,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紧缺,无力支持体育工作,而体育又无专项经费,许多学校主要靠争取、靠领导的重视程度,或采取从教育附加费和勤工俭学收入中挤压的办法筹措,数额极少,又极不稳定。不少体育项目由于器材不全,特别是教学、锻炼等所必须的器材,绝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配备,体育器材缺口较大。
4体育课中教材内容搭配缺乏科学性
教材内容搭配合理对完成教学的任务,培养中小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技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据调查,在中小学体育达标完成情况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晋升职称和学校评选“文明单位”直接挂钩。在被调查的12所中小学中,有63,3%的学校为了完成达标任务,教学围着“达标”转,因此选择“达标”项目为主要教材,其他项目为次要教材或完成“达标”项目主要教材后其他时间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球类部分项目自由活动,分别占25%和39,3%。
教师普遍感到这种课难上,学生积极性很难调动,学生身心得不到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体育达标项目的选择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评价标准欠合理,不能客观反映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待修改。只有35,7%的学校是较全面地按照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和要求,合理搭配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这些学校多数是市区重点学校和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他们认为:学生体育达标固然重要,但不能采取局限于田径运动项目的手段,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球类运动项目和游戏,同样能达到目的。球类运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全面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积极拼搏、遵守纪律、灵活应变、团队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
二、促使中小学开设羽毛球教学的对策
1充分利用现有场馆,加强教师培训
由于羽毛球的球馆建设要求较高,投资也较大,所以中小学羽毛球场地还是很少,正规球馆就更少。我们要合理地利用这项老少皆宜的体育运动,我们要利用这点寻找组建者,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场馆。建议各级人民政府按国家制订的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有计划地建设中小学体育场馆场馆应制订出对中小学生使用的优待办法,免费向中小学开放。
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通过函授、自考等途径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选派专业青年体育教师脱产或半脱产进修学习,或引进一些专业的羽毛球教师,定期对教师进行考察和评估;严格执行合格体育教师聘任制度,各级学校应通过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教师同等待遇、改善工作与生活环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并加强体育教师的思想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2提高认识,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各级领导要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快学校体育改革的进程,加大改革的力度。同时,教学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执行教学工作计划的情况和教学状况,促进体育教学的正规化、科学化、规范化,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要根本上扭转忽视体育的状况,把体育教育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来,摒除应试教育对开展体育活动的影响,加强学校领导对体育功能意义的全面认识,使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真正占有一席之地。
改善办学条件,要发展教育不增加投入不行,必要的投入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保证体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要按照国家规定的体育器材目录要求逐步配齐有关的体育器材。同时学校也可以采取多种渠道筹措体育经费,扩大体育场地、加强器材建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3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课程设置
建议通过课内、课外、宣传栏、组织专访、开展活动、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对羽毛球教学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面,增进人们对羽毛球的了解,争取得到社会、企业界来共同支持学校羽毛球教学的建设,保证羽毛球教学健康持久地发展。
在调查中开设了小球项目课程的占学校体育课的12,5%,而女学生对篮球喜爱占28,3%、排球占8,3%、乒乓球占10,1%。羽毛球占33%,据课程设置情况,增加开课次数,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
4多举办羽毛球比赛
要使羽毛球的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羽毛球运动的魅力,使他们认识到羽毛球运动是健身、娱乐为一体的一项运动。应在学校或社会举办羽毛球运动会,从小学开始广泛宣传,推广此项运
动对以后发展打好基础,储存后备力量的培养,重视少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建议学校应多与羽毛球俱乐部或专业羽毛球人员取得联系,可以向各学校体育系的专业羽毛球学生进行联系,扩展羽毛球的社交网。可以把所在羽毛球俱乐部的消费者统一起来或建组个一群体组织一些活动。经常举行比赛,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羽毛球这项运动。
根据调查,学生大多喜欢参加羽毛球运动锻炼,学生参与羽毛球活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第一是自身爱好,第二是外界的影响,第三是教育宣传作用。他们一般选择羽毛球项目作为体育锻炼的项目。但是大部分中小学羽毛球项目场地设施严重缺乏,领导重视程度一般,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竞赛活动开展得不多,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助与支持,在改善各种基础设施的同时,并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丰富的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小球项目在中小学中蓬勃发展。要加强对体育教师、教练员的培训,使他们正确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动作、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训练方法,使他们所教授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学到规范的技术动作。从体育运动的规律来讲,绝大部分运动项目都需要从小进行训练。12岁以前是掌握运动技术的最佳年龄阶段,从小进行运动训练一是可以让孩子们掌握扎实的基本技术;二是可以开发有一定特长的孩子的能力;三是可以培养这些孩子的体育兴趣;四是可以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和竞争力,让这些孩子从小在普通中小学接受系统、正规的训练,同时,文化课的学习也要跟普通学生一样正常进行,不能因为训练而耽误了文化课的学习,这样这些孩子在掌握了良好的运动技能的同时,能通过普通中考、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在进人大学后,继续进行系统、正规的训练,他们的体育特长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华彬,湖南省高校羽毛球运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2]常青,辽宁城郊中小学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1):66~67
[3]徐伟翔,中小学生球类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6(2):91-92
[4]冯明丽等,湘南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湘南学院学报,2005(4):105~108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