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选文的教学价值看教学内容的开发和选择
2009-09-23张聪慧
张聪慧
同一篇选文由不同的教师来教,教学内容往往大相径庭。为什么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会教出迥异的教学内容呢?这些教学内容有对错之分,高低之别吗?我们把目光聚焦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经典案例,揣摩其创生和开发语文教学内容的角度,概括提炼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规律,以期能够有益于我们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路径
目前语文课程的学习(特指阅读教学),是先有了选文的存在,才有了教学内容的开发和选择。因此,教学内容必然与选文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发现形形色色的教学内容和选文的联系点,也就明白了教师开发教学内容的路径。
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文一旦进入语文教材,除了具备它们原有的文本价值以外,还具备了新的价值,即选文的教学价值。选文的教学价值主要有:积累价值,示例价值,引发价值。那么,教学内容的创生和开发必然围绕这些方面展开。下面,我们以《愚公移山》为例,来考察其教学内容与选文内容的联系。
1侧重于发挥其积累价值的教学内容
选文的积累作用包括语言文字积累、语文知识积累、文章结构积累、文化积淀等方面。选文的积累作用可以通过阅读、涵咏、背诵、做读书笔记等多种活动来实现。
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是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课堂教学。其教学内容呈现如下:
教学内容1:学生在预习课文、齐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解决“曲”、“本”、“残年”、“余力”、“以”、“之”等字词的理解和用法。
教学内容2:从列人物表人手,通过“曲问”引导学生关注“且”、“龀”等字词的理解和主语省略的常识。
教学内容3:紧扣课文语言,认识愚公之妻和智叟的不同,并体会“跳”字的感情色彩和“杂然”、“杂”对描绘气氛的作用。
教学内容4:划分愚公“笨派”和“不笨派”,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辩论,正确认识愚公不愚和智叟不智。
教学内容5:设计练习,落实部分字词(长息、且、故、亡、惠、何苦)和句式(甚矣,愚公之愚),认识愚公精神的可贵。
钱老师把《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当作了学习文言文的经典文章,稳扎稳打,处处落实,将知识敲在实处,实词、虚词、句式都加以落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经典文化的积淀。
2侧重于发挥其示例价值的教学内容
(1)阅读示例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从青年现在或将来需要读的同类的书中举出来的例子;其意是说你如果能够了解了语文教本里的这些篇章,也就大概能阅读同类的书,不至于摸不着头脑”
我们依然选用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课例作为代表案例进行分析。
方法指导1:有学生提向“曲”的意思时。指导同学们查字典;
方法指导2: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这里用‘本字”,提醒同学们这里“本”字跟后文呼应,读文章应思前顾后。
方法指导3:提问“且”字,提醒同学们读书要细心。
方法指导4:分析愚公妻和智叟的不同时,要求大家比较比较,在同学们发现差异后,要仔细比较分析,动脑筋,多想想。
方法指导5:分析愚公笨还是不笨时,要求大家从课文中找根据,不能凭空想。
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钱老师依据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心理、阅读的思维流程,随时给予学法的指导和点拨,或对原有习惯予以肯定,或对现实态度提出要求,或对读书方法加以指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既侧重于发挥其积累价值,又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方法的引导,二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2)写作示例
一篇篇文章,就以其活生生的状态告诉学生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运思定稿、如何遣词造句,甚至如何修改成文,都在选文中有所展示,因此,选文同样具有写作示例价值。
比如,还有一些老师注意到了本文的寓言特色。认为本文是一篇寓言,应重点分析讨论课文写作技巧和主要人物的艺术形象。
教学内容1: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一^物对话。
教学内容2:正面描写愚公的语言、行动。
教学内容3:愚公与智叟的鲜明对比。
教学内容4:山高、路远、操蛇之神惧、帝感其诚的侧面烘托。
尽管本教例依然关注文章主题的揭示,但教师显然更侧重于文本在写作方面的示例性质,深入挖掘了其写作示例价值。
3侧重于发挥其引发价值的教学内容
(1)引起议题
选文在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引起议题的价值。主要是对选文中所表达的观点,进行研讨。、批判、吸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选文中的观点。可以就选文中的某一个问题引起讨论,也可以就文章的主题进行讨论。比如,郭初阳老师把《愚公移山》当作了一个来源于生活的故事,他引领同学们对故事的枝枝节节甚至主题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质疑。在这里,解决字词,只是为了让同学们疏通文意,更好地进行批判思考。从愚公的成功来自外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不现实、子孙是否情愿、山是否增加,到靠山吃山者的质疑、到不可持续发展的批判、到愚公应该下赌注、到愚公的自私、笨蛋;当然,同学们也说出了对愚公的赞赏:他的勇气可嘉、他的坚持不懈以及中国的孝道传统、团结等等。
(2)引发活动
选文的价值,还可以是引起活动,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或者口语交际活动。比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这就是由选文《愚公移山》引发的写作活动。
二、导致语文教学内容现状的原因及对策
尽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是制约教学内容创生的因素,但在语文课程目标应当逐步细化、明确化。语文课程内容尚待构建有序和无序统一的体系,教材内容有待进一步教学化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因素约束无力;在语文教师的主导下、在学习对象的发展中、在教学现场的变换中,语文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因素威力彰显。这就导致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同的老师会教出不同的内容。
这里,提供一种教学内容开发和选择的步骤,希望可以为语文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1准确定位
教学内容是由文本自身或其相关内容繁衍而来,那么,教学内容的开发和选择,也应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判断、确定其教学价值。
比如,对于“经典文篇”,即从古今中外文化典籍中选出来的世界和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文学作品,显然适合发挥其积累价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主要任务是沉浸于这些文章中,并加以内化。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显然适合发挥其示例作用,或认真揣摩其写作风格,或仔细品味其遣词造句,或看其如何选材,如何组篇,总之,要发挥其例证作用,揪住一点,不及其余也不妨。代表文体类型的文章,则适合发挥其阅读示例作用,举一反三,学习同类文体类型的阅读方法。对于主题有争议且有讨论价值的文章,不妨发挥其引发价值,围绕主题开展专题讨论,以期对其有深刻、全面的认识;对于经典文篇的节选类文章,教师应发挥其引发作用,将关注点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切入角度,认准其引发点,重锤敲打。
2深入挖掘
一旦确定好其价值定位,就要深入挖掘,切忌浅尝辄止。一篇文章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不在于是否全面,而在于是否深入。
发挥其积累价值,就要像钱梦龙老师那样细细品味其语言;发挥其示例作用,就要像案例二中那样全面探讨;发挥其引发价值,就要像郭初阳老师那样处处发问,对故事的枝枝节节甚至主题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质疑。
3巧妙预设
找准定位,深入挖掘,还要巧妙预设。比如,发挥选文的积累价值,教师要预设好如何引领: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语言,引领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规律及相关的语文知识,引领学生领会其文化内涵;发挥选文示例价值,教师要预设好如何呈示:呈示阅读过程,呈示写作范例;发挥引导作用,教师要预设好如何激发:如何激发阅读的兴趣,如何激发其写作的愿望,如何激发其交际的需要。当然,这又是涉及到教学方法了,这里点到为止。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实录_我和语文导读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95-215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2-187
[3]《愚公移山》教学实录1997-2005语文教育研究大系·中学教学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95~408
[4]苏立康,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3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