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实训课教学中构建“企业化师生关系”的研究
2009-09-23曹贤庆
曹贤庆
摘要职业院校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推行“行动导向型学习”模式,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和谐、民主、平等的传统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应当在“行动导向型”专业实训课教学时构建“师徒关系”、“生产劳动关系”、“服务关系”等企业化师生关系。以营造真实的职业岗位“软环境”。实现学生的角色重新定位。
关键词专业实训课行动导向型学习职业意识企业化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建立的基石,也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伦理、心理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职业院校的专业实训课教学过程。已不单纯是教育教学活动,而是具备了企业生产活动的特征。师生之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关系外,还具有企业主与员工、上司与员工、客户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因此,应当补充构建一套“企业化师生关系”。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训练,提高其职业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由教学活动而形成的校园内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从其体系结构来看。师生关系由单纯的自然人之间的关系、教学关系、心理关系、伦理道德关系组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关系是最重要的,是至高无上的,具有角色身份的确定性、地位与任务的非对称性。以这种教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统治与被统治”的师生关系,因阻碍了教育的发展,扼制了学生的成长,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一种和谐、民主、平等、“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更注重师生关系的本质——人与人的关系,它强调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与交流,也更突出教师为人师表的表率性,因而极大地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推进了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然而。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仅仅维系于校园之中、课堂之上,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推动其社会化进程,缺乏有力地支持。尤其是在中职专业实训课大力推行“行动导向型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师生关系略显单薄,应予充分扩展,补充建构起一套企业化的师生关系体系。
二、专业实训课行动导向型学习的特点
“行动导向型学习”是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学习者在实际或者模拟的专业情境中,参与设计、实施、检查和评价职业活动的经历,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由此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是职业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教育范式。这种范式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实训课教学应当与相应企业的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甚至部分教学直接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教学过程同时又具备了企业生产过程的特征,追求教育教学效益的同时,兼顾生产劳动的经济效益。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教学活动。
经考察,在企业生产过程的人际关系中,“师徒关系”、“生产劳动关系”、“服务关系”是现实存在的。因此,在专业实训课的教学活动中,这三种企业化的关系应纳入师生关系体系结构中。营建起职业意识训练的“软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专业实训课教学中“企业化师生关系”的构建
行动导向型专业实训课的教学场所,与职业岗位的环境氛围相同或接近。在此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再是纯粹的师生关系。因此,这样的教学场所非常适合而且也应当成为职业意识训练的主要场合。职业意识训练的内容包括:学习意识、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等。“企业化师生关系”对现有的师生关系体系的补充构建主要有以下三种。
1、师徒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师傅与徒弟的关系。师徒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人际之间是有相应等级的。学生就业实习时一般会有跟班师傅。处理好师徒关系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相当重要。学生在校期间应树立一定的师徒观念。
教师在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水平、做事能力及人格素养上具有较大优势,是学生的师傅。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确立实训课的师徒关系准则:①改变称呼,称教师为师傅,尊重师傅,听从师傅的安排;②真诚相待,相互信任,长久以后是朋友;③师傅耐心教,徒弟认真学;师傅授课,徒弟认真听讲,不插嘴;④上课时轻松愉快,不能太严肃;⑤服从师傅的任务安排,保质保量完成指定的工作项目。归纳起来是十个字:尊重、真诚、认真、愉快、服从。为达此境界,确立师徒关系比较侧重的训练有:学习意识、规范意识、沟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2、生产劳动关系。实训场所等同于生产车间,完成学习任务就是一种生产劳动。教师是车间主管,学生是劳动工人,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种生产劳动关系。如此构建的原因在于,学生就业后,就是一名企业员工,除提供劳动之外,还要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其安排,遵守其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企业文化和组织行为。让学生接受并适应这种事实是必要的。
因此。可以和学生探讨形成实训课内劳动者与管理者的关系准则:①认真负责完成主管下达的工作任务;②服从主管的安排,听从主管的指挥;③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同学(事)或主管寻求帮助;④严格遵守工作场所的制度;⑤对同学的请求给予热心帮助;⑥爱护机器,不私自拆装设备。为达此境界,确立生产劳动关系可以进行的训练有: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沟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3、服务关系。这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是指按照企业或顾客的指示或要求,利用企业提供的条件,以自己的技能、学识为企业或顾客提供各种劳务。当一个人成为企业的一员时。就开始形成了各种服务关系。当学生进入企业工作时,他就是一名服务人员,需向企业、顾客、上级、同事提供优质服务。他的服务,代表了他的企业,也代表了他本人的形象。
当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时,学生要做的就是提供一种具体的服务。此时,学生面对的是需要服务的对象,而不是教师。据此,可将实训场所内的服务关系准则制定为:①进场早一点,动作轻一点;②讨论声音小一点,行为礼貌一点;③嘴巴甜一点,微笑美一点;④学习时耐心一点,个性收敛一点;⑤不懂多问一点,懂了多做一点;⑥听课认真一点,任务外多学一点;⑦值日勤快一点,做事细致一点。为达此境界,确立服务关系比较侧重的训练有:服务意识、工作责任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沟通意识,等等。
四、构建“企业化师生关系”的意义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的总和,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是个体在职业岗位工作时拥有的职业道德水平、适应企业文化的能力、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是一个人胜任某种职业活动须具备的自我调节力量。构建“企业化师生关系”,主要是为了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引进和确立师徒关系的意义。
(1)师徒关系增强了师生之间的认同感,促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令,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2)在社会生活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中,等级制度是始终存在的一种客观事实。让学生适应等级观念,学会理解和服从规则,是一种职业规范意识的训练,对适应企业制度文化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3)师徒关系建立了一种指令上下畅通的机制,有利于课堂控制,以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引进和确立生产劳动关系的意义。
(1)模拟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管理模式,获得自身作为劳动者的心理体验,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即劳动的观念,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成本观念、效率意识、劳动纪律观念。
(3)适应和学习企业中的行政隶属关系,提高就业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3、引进和确立服务关系的意义。
(1)培养良好的细节观念,良好的服务是从细节上体现的。
(2)树立等级观念,学会遵从和主动服务。
(3)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职业的含义,了解岗位的真实内涵。
构建“企业化师生关系”,实质上是对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使他们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向“工作者”。综观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究其根源,可以将其归结为“工作者角色”尚未确立,表现为“学习意义的缺失”。只是把自己锁定为单一的学生角色,在心理上就很难接受“工作者”定位,从而形成僵化的读书心态。“工作者角色”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厌学现象、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动力,都具有良好的激发作用。
总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构建“企业化师生关系”,完成角色重定位,对其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相当重要和必要的,在“行动导向型”专业实训课教学中进行训练也是切实可行的。利用三种“企业化师生关系”进行职业意识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职业意识水平,培养职业能力,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课堂控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