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定位与作用
2009-09-22王华
王 华
【摘 要】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首先是把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实现学生发展与学校发展和谐统一的基层组织、和谐人才成长的孵化基地、大学生获取进步思想的辐射源。使高校学生党支部真正地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政治引导作用、组织协调作用、舆论宣传作用、凝聚力量作用。
【关键词】 以人为本;学生党支部;和谐校园;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支部掌握的是方向,凝聚的是人心,它是贯彻和落实党的政策的前沿阵地,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而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等院校的基层组织,是高校落实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点。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挥,依法治校得到真正落实。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与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提高、教职员工生活富裕、工作生活环境良好。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构建和谐校园体现了这种要求。
“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是一个由主客体有机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主体,由教育者(包括校领导、教师、教育行政人员)和受教育者(主要指学生)构成;客体由校内教育资源和校园自然环境所构成。受教育者即学生,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力量。教育者中的专任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当他们作为教育资源与学生相对应时是客体;当他们作为校内教育资源和校园自然环境的使用者或建设者时是主体。
高校和谐校园这一系统,主要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教育资源的和谐、人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指在校园学习、工作、居住的个人或群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育行政人员等之间和睦相处。人与教育资源的和谐,主要指教育者与教育资源的和谐和受教育者与教育资源的和谐。人与校园自然环境的和谐,即在高校学习、工作和居住的个人或群体,尊重自然规律,爱护校园自然环境,使校园自然环境适宜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人的心情舒畅和身心健康。
对于高校的学生党支部而言,“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就是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不忽视学生的独立和个性问题的条件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即是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在学校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党支部在构建和谐校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努力构建和谐寝室、和谐班级,从而促进校园中的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二、学生党支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性质和定位
1、学生党支部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学生党支部要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就要结合所在系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引导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和服务指导作用,有的放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党的基层组织活了,和谐校园建设就有了雄厚的组织资源。离开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学生的心就难以拧成一股绳,和谐校园的建设便无从谈起。因此,努力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这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和谐校园建设起着重要的组织支撑作用。
2、学生党支部可以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力量支撑
建设和谐校园,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特别需要广大党员在学校的各项事业中发挥带头作用,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影响着和谐校园建设水平,因此,高校学生党支部应真正成为大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鼓舞学生、鞭策学生,又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力量支撑。
3、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大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桥梁和纽带
党依靠党支部在群众中开展日常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把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党的领导。高校中的学生党支部在党的日常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推动学生班级团结进步,负责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培养教育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它为广大学生服务,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因此,学生党支部要将广大学生团结在支部的周围,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带领他们积极参与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来,起好党联系大学生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学生党支部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和途径
1、加强党支部建设,营造和谐的党内氛围
加强支部建设,首先是加强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自身建设。支部书记是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人,是学生群体中的领路人、是他们生活中最直接、最接近的党员形象代表,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完善,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了解学生思想、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人格修养。必须从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开始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共产党员的形象,树立党支部的威信。
其次,发挥支部成员的榜样作用,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榜样的力量是最直接有效的,特别是当今的大学生,他们强调个性,反抗传统。因此,党支部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信念,从而使他们的特长、个性得以正确地发挥。在学生党支部的活动中要注重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如,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党员回校座谈,也可以建立毕业生优秀党员与在校学生党员或积极分子的长期对话制度。让这些优秀的榜样以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和工作岗位上亲身的体验,教育、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
再次,开展“党员之家”活动。通过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在强化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等基本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凸现党组织在党员的思想交流、情感归属、生活关爱等方面的功能,通过树立典型和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逐步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承载和体现时代精神、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团结温馨的党员之“家”。
2、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努力形成和谐的发展态势
在高年级的班级中成立党支部。在创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是着力教育与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学生进入党组织,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形成和谐的发展态势。把“支部建在班上”,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大学时代就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有助于通过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党员培养和教育的力度,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班级团结进步的核心力量。把“支部建在班上”,还可以使党组织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内教育活动和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班级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创新性,有利于好的班风、系风、校风的形成。
发挥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寝室中的主导地位。大学生党员在寝室内的示范作用,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学习的模范、遵纪的模范、团结的模范、主动地完善自我,为突出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寝室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学生党员“联系弱势群体”活动。每个党员都要联系若干名弱势学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以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周围群众。它要求党员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同学服务、为学院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共同创建和谐校园,服务弱势群体。从而架起党支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作用,改变了更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
建立学生党员公开“述责测评”制度。“述责测评”包括“述责”、“答辩”、“满意度测评”和“反馈”几方面的内容。“述责”是学生党员在所在班级的班会上阐述自己履行党员义务和发挥作用的情况以及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答辩”是班级同学根据学生党员平时的表现和现场的“述责”,向“述责”的学生党员本人以无记名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请学生党员当场进行答辩;“满意度测评”,即班级同学根据学生党员的实际表现,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无记名“满意度测评”;“反馈”即党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向学生党员反馈测评结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整改措施。“述责测评”制度不仅使学生党员重新了解自我,体会党员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创建和谐校园的环境中去。同时它让学生党员接受广大的学生的监督与考核,使学生党员在创建和谐校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开展“优秀学生党员引领工程”,它是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党员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功能,时时刻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是在思想上要有创建和谐校园的意识。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与骨干队伍,党的信念、党的事业要靠他们继承和推动,党的优良传统要靠他们发扬光大。思想上要有意识,这是学生党员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并在其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前提。
二是创造自身条件创建和谐校园。大学生要加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成为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带头人。同时学好专业知识,成为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表率。不断提高心理素质,树立学习生活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磨练顽强的意志。要不断学习,求新求真,求善求美,不断调控自己的心理,使心理得到平衡健康的发展。
三是在行动中做模范与表率。构建和谐校园,与大学生的文明道德密切相关,也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学生党员,还是普通同学,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作出贡献。大学生党员应更加严于律己,在各方面以身作则,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4、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稳定作用
学生党支部和党员应成为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纽带,建立网络式的联系人制度,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思想情绪和实际困难,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党总支反映,对学生思想上产生的问题要主动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做好和谐校园建设的稳定工作。学生党支部每学期至少要召开两次学生座谈会,达到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联络感情和接受监督的目的。
5、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党员来说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大学生党员通常是主要的学生干部,在各项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起着发起、组织与统筹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本着丰富大学校园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理想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 张文明.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3] 许亚非.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光明日报,2006.3.31.
[4] 钟小明.赣南师院:学生党员公开“述责”.中国教育报,2006.4.21.
[5] 陈胜国.论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与构建和谐校园.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Vol.27.
[6] “以人为本”与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陕西教育学报,2004.2.
[7] 冯晓宪.创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贵州大学学报,2005.5.
【作者简介】
王华,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辅导员,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