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个人及家庭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实证分析

2009-09-17韩海燕

关键词:学费陕西省高等教育

韩海燕

摘要:运用成本分担理论结合陕西省的实际情'况,分析陕西个人及家庭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可行性,并应用SPSS软件构建模型预测陕西高等教育学费的标准,并提出保证学费制度顺利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学费;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2009)04-0095-0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家单一拨款的经费来源格局被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格局所取代。从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问题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关于学费的讨论更是重中之重,而关于个人及家庭对高等教育学费支付能力的讨论则成为核心问题。

一、个人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理论依据一成本分担理论

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通(D,BraceJohnstone)提出了著名的成本分担理论,他指出在将一部分成本向支付得起学费的家长转移的同时,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向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提供资助,这向更加公平迈进了一步。同时新自由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考虑以下四种因素,让家长和学生分担一部分成本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一是高等教育仍然由少部分人享有;二是那些少部分人主要来自中上阶层或上层家庭;三是政府用于支持所谓“免费”高等教育的税收大部分由中等或中下阶层的纳税人承担;四是根据经济需要或经济状况提供的奖学金和容易获得的助学贷款有限。

约翰斯通的分析使成本分担具备了理论上的合理性,但实践中成本分担政策的实施还需依据以下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利益获得原则。即为了有效地分担教育成本,教育成本的支付应与收益相结合,收益多的人分担较多的成本,收益少的人分担较小的成本。政府社会、个人应根据各自的收益负担相应的成本比例;二是能力支付原则。即所有从教育中获得好处的人都应该按其支付能力大小支付教育成本,能力越大支付越多,能力越小支付越少[1]。

二、中国个人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问题研究

中国的学者在分析约翰斯通成本分担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于中国个人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一种观点认为个人应缴纳高等教育经费。因为高等教育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收益,还会带来巨大的私人收益。而且,高等教育的私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所以个人应承担一定的教育费用[2][3]。同时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受教育者个人实行成本补偿、实行高等教育学费政策可以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并增加高等教育经费[4]。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民间资本的存量来看,市场提供有很大潜力[5],而且随着近些年来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家庭和个人负担教育经费提供了现实可能[6]。因此,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收取学费是必要的而且已基本成为可能,并且合理地运用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可以扩展和均等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但是,如果学费增加的幅度大大超过了学生及其家庭的付费能力,那么这句话的真实性和运用价值将大打折扣[6]。

另一种观点认为现有的学费已超出了居民的支付能力。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的研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的学费增长过快[7],在家庭开支中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超出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8]。因此,学费标准的确定必须建立在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基础之上,要控制在学生及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学费太低,有违受益就需付费的原则;收费太高,容易过多挤占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加重居民生活负担[9]。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对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实行贷款[10],而作为学生,即使现实的经济条件相当差,但由于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日后是有偿还能力的,因此贷款也可作为补偿高等教育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大多数文献讨论的是全国总体的情况。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与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地区差异极大,为了讨论得更加有针对性,本文仅以陕西为例,分析在陕西这个教育发达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收取高等教育学费是否可行,个人及家庭是否有能力承担高等教育的经费,并通过SPSS软件构建模型来预测出陕西高等教育学费的标准,并指出应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及不同层次的学费等相关措施来保证学费制度的顺利实施。

三、国外个人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比较

研究表明,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不仅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较大的收益,而且其还具有私人物品的特征,总体上可视为一种收益内在化的“私人物品或服务”,这种服务不仅能给接受者带来一定的预期经济利润。而且还能够得到某些非经济利益。并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失业机会一般比其他人小得多。即使当他们面临失业时,也能迅速地转换工作,使其生活保持稳定。因此,从权力与义务对等这一公平角度看,个人应负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或者说,个人至少应按教育的成本价格缴纳部分学费。

在此种理论支撑之下,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对高等教育收取了一定的学费。如美国由于政府投入的经费占总额的比例逐年减少,学费占据高等教育经费的份额越来越大,2003~2004学年,公立四年制高校学费收入占经费来源的24%,比80年代中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11]。英国是自1998年开始收取学费,大学学费的建议标准是1000英镑。1997—1998年,学费收入相当于经常性经费贷款的近一半[12],2004~2005学年增加到1150英镑,至2006年9月各高校可在学费上限为3000以内自由设置学费[13]。日本国立学校、私立学校住宿在外的学生这一指标从1970年起分别基本稳定在22%-25%左右和31%-36%左右[12]。

四、陕西省个人分担高等教育经费的可行性分析

(一)陕西省居民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迫切追求,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投入,教育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1980年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家庭的思格尔系数由54%和59.8%降到了2007年的36.4%和36.8%[14],城乡居民的生活逐渐由“饥饿型”迈向“小康型”,人均收入也逐渐提高,这种转变意味着家庭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家庭成员的人力资本投资。

同时由于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通过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强的就业岗位竞争力和以后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前景;提高文化素质和教育消费层次,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投资是一项持续时间长且高回报的投资。因此,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支出日趋提高,如从1995~2007年,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城镇居民的教

育消费支出从135.05元快速增长为685.95元,增长了5倍多[14]。

(二)陕西省未来高等教育学费的预测

上述的分析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明显向个人倾斜,这为家庭和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可行性提供了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依据。但陕西2005年的学费收入已占高等教育总收入的31.7%[15],2005年的生均收费(学费和住宿费)在5000—6000元之间[16],占人均GDP的50%-60%左右,远超过了英美等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17]。现在的成本补偿水平已对居民构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陕西省在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该收取多少学费。而要预测出未来学费水平,首先必须预测出陕西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

而要预测陕西的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需从陕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陕西过去高等教育经费的增长率和高等教育生均经费的增长速度,在保持目前教育质量和提高的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SPSS软件分析,陕西的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采用如表2的陕西省19.94~2005年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同期人均GDP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回归方程为:y=50445.9+730ln(x)

(1)

其中,y代表高等教育生均经费,x代表人均GDP,经检验,整个回归模型其调整后的判定系数R=0.97。因此,此模型的拟合度为优。回归方程的F值为206.97,通过了a=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方程的各参数均通过适当水平的T检验。

根据上述模型,我们在对自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的基础上来预测到2020年陕西人均教育经费支出的状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未来的预测,根据"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测算”的低线递增速度7%为基准来预测2010--2020年间的人均GDP值[10],在此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前面建构的模型方程(1),可以预测出2010~2020年陕西人均高等教育经费支出量。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学费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高校收取的学费最高不得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25%。但是以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学费不可能立即从30%降到25%,假设在国家对经费制度的逐渐管理和控制下,到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来预测未来陕西高等教育的学费水平。依据前面已经推算出的陕西省生均教育经费可计算得出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由于前面的生均教育经费计算包括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所以由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计算得出的学费也就包括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的平均值。

从推算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人均GDP的快速增长,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将会逐渐下降,逐渐降到居民可以支付的程度。但同时也必须看出,在2016年以前,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如果要降低学费,使学费不再成为居民的负担,则要努力开拓其他渠道的经费来源。

五、个人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的保障措施

正如前面所预测到的,随着人均收入的快速提高,以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不断完善,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将逐年下降。

到2020年高等教育学费占人均GDP比例将下降到25%左右,这一显著变化是由于人均GDP的快速提高而导致的。同时,也可看出,在不短的时间内,高等教育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将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这一比例在2016年之前一直处于30%以上,而这种较高的比例超出了很多家庭的支付能力,这就要求在不断完善收费制度,使个人成为高等教育经费主体的同时,也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使收入较低的家庭也能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应不断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并尽可能做到让所有需要资助的学生都得到资助和不需要资助的学生不浪费资助。另一方面,应实行不同层次的学费制度,以达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同时,应该在制定学费政策时不仅应考虑教育成本问题,更要从陕西居民的实际经济情况出发,考虑陕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可支付能力,使学费政策符合陕西居民的整体利益。只有这样,陕西的高等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炜.高等教育财政: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选择[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27-128.

[2]王普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6):24-29.

[3]程宏.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问题探讨[J].发展改革,2004,(4):20-21.

[4]李文利,闵维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现状和潜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28-39.

[5]王冲.王晓明.高校教育资本来源主渠道的机制改革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5):38-44.

[6]李文利.解决高教经费供求矛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6):28-31.

[7]张琦,孟繁华.中美高等教育学费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9):36-40.

[8]郭凯.中英高等教育学费的比较研究[J].文教教资,2008,(8):113-115.

[9]金珺.高校学费超出居民支付能力的实证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8):139-142.

[10]申培轩.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比较与启示[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3):82-85.

[11]张蓉,张炜.美国高校“高学费高资助”政策研究及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3),112-117.

[12]张芳.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参考2004,(8):22-31.

[13]余英.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国际比较——兼评中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政策依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6):111-118.

[14]中国统计局.陕西省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79-181.

[15]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59-160.

[16]黄卫华.大学学费尚需更多公平[EB/OL].[2008-12—23].http:∥edu.people.com.cn/GB/1055/3479826.ht.ml.

[17]袁连生.我国居民高等教育支付能力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162-169.

[18]2020年我国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测算[EB/OL].[2006-11-18].http:∥www.macmchinB.mon/news-Bpeed/hgjj/20030416047697.shtnd

猜你喜欢

学费陕西省高等教育
太阳第一家
123的几种说法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杨建军被调查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