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阅读.写作

2009-09-16陈焕尧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3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教材

陈焕尧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是指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重视积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这主阵地中的主要武器是教材,所以,利用好教材,是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一条捷径。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指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引走进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积累丰富的知识。

另外,要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仅有写作所需要的情节、人物、事件,同样生活中也有许多生动的语言。那些来自群众的语言形象生动,意思表达准确,用在文章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留心生活,留心群众的语言,能学习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二、扩大阅读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的,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校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1.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现在大多数家长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好。对学生所要求买的一些课堂训练、作文指导之类的书是有求必应。然而学生如果要买一些课外读物,则一概不买,认为买之无用,更有甚者说,学生读这些书会影响学习。所以就出现了学生想读书而没有书读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改变家长的观念外,家长、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人的需要,成为人对某种事物认识的先导。因此对学生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3.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如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助学生选好课外读物,又如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等,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课外阅读的殿堂。

三、强化写作

强化写作训练首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必要的思维训练。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合理设置引发学生思考的材料,明确训练目标。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充当一个点火者,让学生自己去燃烧思想的火焰。既然是思维训练,就应注意引发学生思考,解决“写什么”而不是“怎么写”的问题。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然后才能在文字的天空飞翔。

其次,应该尊重学生的创作主体意识,让他们写出真情实感。反思高考作文之所以出现新式八股文,是因为长期以来模式化训练湮没了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学生以他们的视角去关注社会和人生,让他们的作文与文学创作接轨,变被动写作为主体创作,这样才能乐于写,写出真情实感。

再次,要创设限时作文环境,培养应试作文能力。有的学生课外可以写出好文章,课堂上就写不出东西来,必须课外开夜车;有的学生平时可以写出优秀文章,考试时就不知所写。如果不改变这种写作习惯,即使这个学生平时文笔娴熟,也不一定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因为应试作文训练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高考作文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由立意到布局谋篇,形成文字,没有平时的强化性训练就难以适应。多进行限时作文训练,可以调动学生进入竞技状态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抓住培养语文能力这个中心,否则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本质特征,也就等于取消了语文。语文教师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是最大的失职。为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尽职尽责,努力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责编 覃亮生)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课外阅读教材
教材精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