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2009-09-15戴益民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关键词:舆论网络民主

戴益民

[摘要]近年来,网络舆论空前活跃,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民意通道,为推进中国的民主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把民主与宪政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网络上,因为在网络舆论活跃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键词]网络;舆论;民主

[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038—02

近年来,中国民主建设有不断加速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发挥着显著的作用,那就是网络舆论。相对于传统媒体的舆论来说,网络舆论显得更加活跃,在推动民主进程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一、网络舆论激发了国人的民主参与意识,推动了民主制度的进步

民主重在参与。科恩在《论民主》中说过:“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而通过大众传媒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正是公民政治参与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方式。然而,传统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传达的往往是政府和社会精英的言论,即使有少量的民意,也是经过层层筛选、过滤的。而在网上,广大民众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言论自由,网络舆论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参政渠道,它激发了人们的民主意识,使人们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通过网络,人们可以就共同关心的事情迅速发表意见,形成网上舆论,进而影响现实政治生活,甚至能够导致制度变革。

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当数孙志刚事件。03年3月20日,毕业于武汉的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因外出时未带暂住证而被错误收容并致死。4月25日,《南方都市报》率先发表了关于孙志刚事件的报道,此时其他传统媒体却集体“沉默”。但是以人民网为代表的各大网站迅速转载了“南都”的报道,广大网民纷纷发表评论和留言,孙志刚的纪念网站也迅速建立起来,短时间内访问量就突破20万人次。网上巨大的舆论声势震动了中央,案件得以迅速侦破,相关罪犯受到严惩。同时,在法学界人士和广大公众的强烈呼吁下,6月国务院废除实施了21年的《收容遣送制度》,代之以新的《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从“收容遣送”到“社会救助”,孙志刚事件使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舆论功不可没。

二、网络舆论使民众有了与政府博弈的力量,促使党和政府转变执政方式

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不同层面、不同人群的对话和交流,尤其是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而中国目前的状况是上情下达的渠道非常通畅,而下情上达的渠道却很有限。在这方面,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传统媒体本该成为反映民意的重要载体。但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当一些涉及民众利益的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却往往保持“沉默”。

网络的出现使情况发生了变化。网络空间使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在内的普通公众第一次拥有了话语权。就所关注的事情,成百上千万网民可以向有关方面或政府施加巨大的舆论压力。网络舆论使民众拥有了与政府博弈的舆论力量,并推动一些事件得到合理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党和政府也在逐渐转变自己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即由传统的执政方式不断向科学的、民主的执政方式转变。

厦门PX事件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06年台商投资的PX(即“对二甲苯”,一种化工原料)项目通过国家审批开始在厦门动工兴建,此事引起广大厦门市民的强烈不安。2007年3月两会期间,厦大教授赵玉芬联合百余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厦门PX项目迁址建议”的提案,此事由此开始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当地传统媒体却集体“沉默”,于是网络、手机成为了民众表达呼声的场所。在厦门著名的网络社区“小鱼社区”及厦大BBS上,出现了大量关于PX项目的帖子,并引起数以万计的点击率。6月1日和2日,上万厦门市民以集体散步的方式,向市政府表达反对意见。12月初,“厦门网”就此事的调查结果表明,九成市民反对建设该项目。12月中旬,厦门市政府连续两次召集上百名市民代表举行座谈会,会上90%的代表反对在厦门建PX项目。在12月底,市政府决定将PX项目迁出厦门。

正如一些人士指出的:“(通过这一事件)政府和市民在一起成长”。厦门市政府从最初的漠视、压制民意到倾听、尊重民意,并最终向民意妥协,实现了执政方式的伟大转变。而厦门市民则学会了以理性与和平的方式,表达意见,与政府沟通。在这一事件中,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将民意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潮流,成为事情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网络舆论强化了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

在民主制度下,权力必须受到各方的监督。在诸种监督手段中,舆论监督是重要的一环,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来进行。传统媒体本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然而它们在现实中却受到种种限制,其舆论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这时,互联网却异军突起。网民身份的隐匿和把关的削弱,使得网上民意的表达几乎不受限制。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互联网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舆论监督的主流媒体。近几年来,在孙志刚案、哈尔滨宝马车撞死农妇案、山西黑砖窑案、太湖水污染案等事件中,网络舆论为这些事情的公正解决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8年6月底才真相大白的“虎照门”事件,再次证明了网络舆论的强大监督力量。2007年10月12日,陕西林业厅宣布,陕西发现了绝迹多年的野生华南虎,还公布了该省镇坪县农民周正龙拍摄的两张华南虎照片。第二天,网友“第一印象”在网上发帖,怀疑虎照是用软件伪造的。随后,质疑声音陆续出现在国内各大网络论坛。11月,四川一网友发现周正龙所拍的老虎与家里的老虎年画极为相似,于是他让另一网友上传了老虎年画。接着一网名“19楼”的网友到印制该年画的浙江一家印刷厂进行采访拍摄,这段视频后来被央视播出。网上舆论的鼎沸引起了传统媒体的兴趣,《人民日报》、CCTV等许多传统媒体也跟进作了报道。面对公众和媒体的广泛质疑,陕西政府一再申明此事不容置疑。但网上的质疑之声有增无减,越来越多的网民加入进来。2008年6月29日,陕西省政府正式宣布,华南虎照片系周正龙伪造,周以涉嫌诈骗罪被捕,陕西13名官员受到行政处分,事件由此告一段落。

在“虎照门”事件中,虽然传统媒体也起到相当作用,但自始自终,网络媒体都是舆论的主导力量。不论是最初的质疑还是几个关键的证据都是网民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的,网民那种不屈不饶的质疑和求真精神令人赞叹。可以说,周正龙和陕西有关官员最大的悲哀不是造假,而是他们没有意识到网民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力量。

四、网络舆论促进了上下沟通,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

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决策民主,决策的基础是充分地了解民意。民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如上访、投诉、选举、人民代表的提议等等。另外,传统媒体也是沟通政府

和民众,反映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传统媒体上情下达的功能发挥得很充分,而下情上达却做得不够理想。网络的出现为民意表达提供了一条新的更为畅通的渠道。与此同时,网络民意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如今,许多官员纷纷上网,通过网络来了解民情,采集民意,改进工作。

近几年来,每年“两会”期间都是网络舆论特别活跃的时期。2006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两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单是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不完全统计,给政府提出的意见和针对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就多达几十万条。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这段话充分证明了我国高层对网络舆论的重视。

可见,网络日益成为政治决策与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平台,民众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意愿,促使政府决策更多地以民意为基础,这就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众对政府政策的认同感,这对于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五、网络舆论活跃背后的问题

当前,中国网络舆论的活跃达到一个空前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的舆论表达。然而,在网络舆论繁荣的背后,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1.网络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首先,网络舆论不能等同于社会舆论。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居世界第一,但网络普及率只有22.6%。另外,网民结构也不平衡,城市居民使用网络的比例远高于农民,青年群体显著高于中老年群体。因此,网络民意还不能代表真正的社会民意。如果单纯依靠网络民意,政府制定的政策很难确保其公正性。其次,网络舆论具有情绪化的特点。由于网民身份的隐匿和网上管理规范的缺乏,网民在网上发言时往往缺少责任感,因此网络空间弥漫着情绪化的言论。如果任由这种非理性的舆论蔓延,就可能会导致社会的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再次,网络舆论会受到虚假有害信息的误导。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和敌对势力,在网上大肆造谣诽谤,攻击党和政府,严重危害社会稳定。法轮功在海外设立网站,进行煽动就是一例。

2.网络舆论的活跃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民主制度的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政治参与渠道的匮乏上。本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协、工会、共青团、妇联、职代会等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渠道。然而由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制度设计的不完善,这些参政渠道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至于上访、投诉、举报等民意通道,则是使用的成本(包括经济和心理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传统媒体由于体制等因素的束缚,也难以充分的表达民意。而网络因其参与的成本最低而政府管制的成本较高,于是就成为了民众政治参与优先选择的渠道,网络舆论也就空前活跃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舆论的活跃也折射出我国民主制度的不完善。

结语

总而言之,网络舆论在中国社会转型这个特定时期,为推动中国民主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很多人也把民主与宪政的希望都寄托在网络上。然而,我们不能对网络舆论寄予太大希望,毕竟民主建设从根本上说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实现。当然,在民主发展过程中,网络舆论作为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通道,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科恩,论民主C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0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R3,2009

[责任编辑:李晓丽]

猜你喜欢

舆论网络民主
中国式民主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