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在关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009-09-15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齐齐哈尔

王 超

[摘要]就齐齐哈尔的历史影响、战略地位、行政位置、社会底蕴、抗战义举、解放贡献而言,齐齐哈尔历史在关东文化中的占据十分重要地位。

[关键词]齐齐哈尔;关东文化;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019—02

关东一词在明代以后,指山海关以东,即辽宁东部地区,后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现指东北广大地域。由于关东地区位于蒙古、俄罗斯、日本、朝鲜的中心地带,长期遭受日俄侵略者政治上的奴役和经济上的掠夺,又多以关内大批汉族移民和部分流人为社会活动主体,融合当地满、蒙、朝鲜、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少数民族,形成了具有多民族生活特色、兼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区域性独有的文化特点。

为了弘扬中国关东文化,由中国旅游协会、黑龙江省旅游局、齐齐哈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齐齐哈尔)关东文化旅游节已连续举办七届。2008年中央电视台一套开年大戏,52集电视连续剧《闯关东》,又把关东文化空前播散和推广。齐齐哈尔市政府之所以能够站在东北的大视角,超前六年主办一个小城市、大文化的关东文化旅游节,无不源于齐齐哈尔历史文化在关东文化中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历史发展悠久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远古人类活动。碾子山西北的蛇洞山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昂昂溪五福遗址和昂昂溪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五六千、六七千年的历史。克东县西北金城乡古城村的蒲峪路故城遗址,建于金天四年(1152年)前,为金代上京路所辖四路行政建制之一。经由甘南县、龙江县、碾子山区的金代东北路界壕边堡(承安五年1120年),被史学界誉为“祖国北疆第二长城”,全长达1500余公里。据《金史》记载和近年专家论证,金初乌虎里、迪烈底两部东迁驻地庞葛城(今梅里斯哈拉古城),建于金太宗天会三年(1125年),距今已有884年的历史。为此,齐齐哈尔市早在2005年就举办了隆重的建城880周年纪念活动。就关东三省历史走向来看,尽管沈阳在先,吉林在后,其次才是齐齐哈尔,尤其是目前沈阳建城已追溯到公元前300年,吉林建城追溯到公元前206年,但是齐齐哈尔在黑龙江地区最古老历史地位确定无疑。因此,齐齐哈尔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是构成黑龙江文化的基础,而且也是构成关东文化的重要支脉。

二、战略地位重要

齐齐哈尔是达斡尔语,“喜扎嘎日”的近音,意为“边疆”或“边境”。齐齐哈尔是关东之北的边境城市,在关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贯通关东地区的交通要冲。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开辟吉林乌拉(今吉林市)至瑷珲(今黑河市爱辉镇)的驿道,其中黑龙江辖区19站,索伦总管卜奎村为1站,时称卜奎站。雍正十年(1732年),又开辟卜奎至呼伦贝尔(今海拉尔)驿道。卜奎是南接伯都纳(今扶余)北通墨尔根(今嫩江)、瑷珲,西达呼伦贝尔的交通中心。二是关东北部的边防重镇。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衙迁至齐齐哈尔城,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裁撤黑龙江将军为止,先后共有76位将军在齐齐哈尔城镇守,它突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三是黑龙江流域的重要关隘。为抗击沙俄对黑龙江中上流域的入侵,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设黑龙江地方将军,开始镇守黑龙江流域。清代“边外七镇”,瑷珲、墨尔根、卜奎、宁古塔(今宁安)、吉林乌拉、伯都纳、依兰,各相距三百公里左右,沿松花江、嫩江流向成U形防守阵势,加之呼伦贝尔成W状态,而卜奎处于“七镇”中心的位置。四是黑龙江地区的交通枢纽。水路,沿嫩江南下,入松花江,再入黑龙江;沿嫩江北上,可达墨尔根。陆路,北通瑷珲,南通吉林乌拉、奉天。中东铁路,初期西起满洲里,中经昂昂溪、哈尔滨,东至绥芬河,后期连接到旅顺口,成T字状态,纵贯黑吉辽,横连欧亚大陆。齐齐哈尔所特有的战略地位,是构成关东文化的重要军事要素。

三、行政位置突出

齐齐哈尔在清末、民国、伪满以及解放后,长期是黑龙江省的首府,始终处于黑龙江最大城市的地位。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黑龙江将军移驻,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黑龙江行省前,一直是黑龙江将军府所在地。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是龙江府所在地。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是伪龙江省公署所在地。从1945年到1954年,先后是嫩江省、黑龙江嫩江联合省、黑龙江省所在地。从1946年到1947年,还是纵贯中长路沈阳至哈尔滨以西和齐齐哈尔以北,辖嫩江省(齐齐哈尔)、黑龙江省(北安)、辽吉省(白城子)、兴安省(乌兰浩特)的中共中央西满分局所在地。齐齐哈尔自建城1691年的历史来看,其中255年是黑龙江省的省府、省会。前期虽经历盛京留都总管三省、吉林兼辖黑龙江、后为三省分治的演变,但齐齐哈尔在黑龙江乃至关东地区的突出地位毋庸置疑。

四、社会底蕴厚重

在千里绵延的白山黑水之间,有一句流传于上百年前的传说:“狗咬奉天(沈阳)、火烧船厂(吉林)、风刮卜奎(齐齐哈尔)”。吉林卫视《老乡话东北》节目堪称其为关东三大传说。传说虽不能等同历史,但历史因此而耐人寻味,特别是透过有本源的传说,完全可窥见历史的一隅。“狗咬奉天”,奉天是满洲龙兴之地。顺治十四年(1657年)自辽阳移于盛京(今沈阳),改称奉天府。虽有“狗救罕王”、“乌鸦救祖”、“贼来狗咬”等版本,但都演绎了狗与奉天的渊源。“火烧船厂”,顺治十五年(1658),清政府为抵制沙俄入侵,在吉林市设厂造船。“火烧船厂”发生在宣统三年(1911),大部分城市转眼化为灰烬。“风刮卜奎”,相传城址初选嫩江西岸齐齐哈尔村,并进行测量埋好界桩,一夜大风把界桩刮到卜奎村,故齐齐哈尔城建在卜奎。当时卜奎指代的是黑龙江,在关东地区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从三省建城时间和设置将军辖区来看,虽然是先奉天,后吉林,再黑龙江,但都是1907年改称奉天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另外,卜奎还是关东地区清政府发遣罪犯的七大流放地之一。当年卜奎与奉天、吉林是相提并论的,卜奎在关东文化中完全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位置。

五、抗战义举显赫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光复,关东人民经受了长达14年外侮与战乱。这期间关东人民对卜奎的认知,已不再是“风刮卜奎”,而是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一是,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向沈阳、长春等地发动全面进攻。由于蒋介石坚持不抵抗政策,中国守军奉命不战而退,日本关东军一周内便占领辽宁、吉林两省30多

座城市,并把侵略矛头直指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妄图一举吞并整个关东地区。同年11月4日起,马占山将军违抗蒋介石“绝对不能抵抗”的政策,统领黑龙江军民,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16天的江桥阻击战。这是关东人民首次与日本关东军进行的大规模正面作战,展现了中华民族士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如今,在齐齐哈尔和平广场上矗立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的大型碑文,已向世人昭示了江桥抗战“民族先声”的抗战地位。二是,关东人民觉醒最早的省会城市。黑龙江走在了辽宁、吉林抗日斗争的前列,而且早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六年,表明以马占山将军为代表的黑龙江军民觉醒的最早。江桥抗战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怒潮,各族人民抗日烽火由此连绵不断。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等纷纷兴起,开展了一系列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关东地区有力地牵制了日本关东军的南犯。三是,展示了关东人民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关东精神是关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东精神重点是:保卫家园,抵御外侮,敢于牺牲,勇于斗争的民族精神。黑龙江军民首赴国难,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同时提高了中国人民在国际上的威望,展示了关东人民誓死不屈的精神风貌。四是,齐齐哈尔是一座古老的英雄的城市。从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遏止沙俄军队对黑龙江上游的入侵,持续三年之久的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政府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最后确定了两国东北的边界,到第七十四任黑龙江将军寿山,舍己一死保全江省,以身殉国的壮举,再到江桥抗战血染卜奎的风采,都为齐齐哈尔这座英雄城市做出了诠释。目前,遗存在齐齐哈尔的大量红色旅游资源,仍旧在广袤的关东大地上熠熠生辉。

六、解放贡献卓著

在黑龙江历史上,曾有鲜卑、女真、蒙古、满族等南下民族入主中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问鼎中原,也是由黑龙江向南大举推进的。齐齐哈尔在解放战争的地位列居关东地区之首。第一,党中央对齐齐哈尔地区极为重视。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9日,苏联红军进驻齐齐哈尔市,伪地方政府随之解散。1945年11月初,中共中央即派东北局刘锡五、于毅夫、朱光、王盛荣等一批领导干部到齐齐哈尔组建地方政府。1945年11月间,中共齐齐哈尔市工作委员会、齐齐哈尔市政府相继成立。第二,齐齐哈尔是我党在东北乃至在全国解放最早的省会城市。苏联红军为履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雅尔塔协议》的规定,将收复的中长路各大城市交给国民党政府,通知中共刚组建的党政军撤出齐齐哈尔。1945年12月31日,齐齐哈尔市党政军机关和部队撤离城区。1946年3月末,中共中央电示东北民主联军,要求在苏联红军撤离后,适时解放齐齐哈尔。1946年4月24日凌晨,解放齐齐哈尔的总攻开始,黎明前战斗胜利结束。4月25日,以韩立中为代理市长的共产党接管了国民党齐齐哈尔市政府,重新组建了齐齐哈尔市民主政府,并在龙沙公园召开了万余人参加的“齐齐哈尔市人民庆祝解放大会”。第三,齐齐哈尔是解放战争的大后方。齐齐哈尔解放之后,既是西满地区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又是东北根据地黑龙江的中心城市。齐齐哈尔解放后在“一切为了前线”思想指导下,通过参军参战、军需供应、干部南下等,强有力地支援了辽沈战役,为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昔日作为省会齐齐哈尔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哈尔滨替代了,但饱浸千年历史印记和深藏关东文化底蕴的齐齐哈尔,依然保持着亘古永存的古韵风情,依然焕发着不可替代的现代活力。

[责任编辑:孙文政]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齐齐哈尔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AI
嫩水龙沙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齐齐哈尔粮食物流中心设计研究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上世纪齐齐哈尔地域马戏节目表演之状况
汉代音乐的艺术特征及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