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历史沿革

2009-09-15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关键词:历史沿革思想政治教育

李 林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是思想政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古今中外贤哲们的环境教育思想为我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提供了知识铺垫和理论借鉴。马克思主义环境观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根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适应我国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历史沿革

[中图分类号]G40—0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036—02

教育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现代社会,环境与人、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关系又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着重视直接的理论教育,忽视间接的环境影响。因此,要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弱化的状况,必须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环境发展的互动关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深化与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提出及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是思想政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80年代中后期开始,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引起关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入系统建设阶段以来,有关专家、学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探索不断深化,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公方彬1988年撰写了《简论环境因素的教育作用》一文,认为注重用环境因素教育人是一个历史性的思想,注重用环境教育人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全力塑造良好的环境。以提高教育效果。张耀灿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率先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章写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并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体结构论”,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四个要素之一提出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一种突破,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视。陆庆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权威教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教材的第七章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彭庆红,陈成文《论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文就思想政治教育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文认为,一方面,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制约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又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它通过对环境的建设和优化,通过对人的思想意识,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确立而对环境产生能动的影响。张耀灿、郑永廷等合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戴钢书编著的《德育环境研究》一书,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在对环境、中介、人的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理论框架,对德育环境理论研究有重要突破。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学术文章,以“在市场经济(或知识经济、互联网、全球化等)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为思维框架。探讨了现代环境变化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分析了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知识借鉴和理论基础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的知识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是中国古代和西方教育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并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环境关系的思想。研究和探讨古今中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对于科学把握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在我国丰富的传统教育思想中,儒家伦理思想最为系统论述了环境与教育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孔子十分重视教育与环境的作用,他说:“性相近、习相远也。”认为人只有好学求教。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将道德品质的形成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重视人际关系的建设,主张交益友,向周围的人学习。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教育环境论,一方面重视客观环境在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又否定客观环境的作用。孟子在提出内发的先验教育观的同时,也肯定了环境的作用。孟子提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即主张建立亲睦友好的环境,发扬德行,相互帮助。荀子非常重视主观思想与客观环境的关系,他改变了仅从客观环境的单一角度认识环境与教育的关系,开始注意到人主观认识的作用。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偕黑。认为环境是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客观环境中包含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化消极为积极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理论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教育环境的思考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天人关系方面,突出强调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突出了人与环境互动关系。

2.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根据个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依赖于环境还是个体的内发,大体上分为思想道德素质外铄论、内发论和外铄内发统一论。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天赋的美德需要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把它引导出来的思想。主张“请人们把贪欲的、欺骗的、狡猾的、不道德的偶像抛出城邦”。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强调与好的环境接触。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要为儿童提供优良的环境,使儿童的潜能能够充分实现,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研究儿童的天性、优缺点和发展的可能性,认真考虑如何创造环境以便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天性。他在《爱弥儿》中设计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强调不断发展变化是社会与环境的共同特征,教育要具有预见性,要不断建设具有动态特性的社会环境。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认为人的“理智”的形成有如有机体进化一样,每一阶段都要与环境接触,特别是要学习控制客体环境,指出“我们的结论不是要离开环境进行教育,而是要提供一种环境,使儿童的天赋能力得到更好的利用。”古今中外贤哲们的环境教育思想影响着今天的教育,同时,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提供了知识铺垫和理论借鉴。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根本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环境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根本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环境论认为: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二者统一于社会实践。第一,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决定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另一方面,人在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改变环境。人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的同时能动地创造环境,对社会、对人自身进行改造。第二,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所以,环境创造人与人创造环境二者可以统一于社会实践。人的社会实践在改变客观环境的

同时改变着自身。马克思多次强调了两者统一的关系,并且强调了两种改变的同时性。第三,在环境与教育、环境与人的关系上,以改变环境为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中,强调要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在依据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加强对环境的改造。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正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去逐步改变旧环境和创造新环境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环境理论的重要论述,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人和环境的关系、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指导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批判地吸取了中外德育环境理论的成果,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毛泽东首先从哲学高度对德育环境的地位作用做出了科学概括,提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革命实践”的观点具体化、民族化,提出了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具体实践路线;在德育环境诸要素中,毛泽东比较注重政治思想舆论环境的作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物质条件极端缺乏,所以他特别强调政治思想舆论环境的地位作用,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提出了政治建军、思想领先、宣传鼓动、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和口号,造成群众运动的声势。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对“人创造环境理论”的认识和实践上也提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观点。邓小平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体制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要维护稳定的政治环境,将党风建设、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作为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观上,在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前提下,以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切合实际地实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江泽民立足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关头,站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制高点上,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和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高度来阐发德育环境问题。江泽民不仅强调新的国际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而且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对环境的改造和导向作用。强调把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对德育环境的改造、塑造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的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江泽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动体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环境理论的新发展。

21世纪初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伟大变革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随着中国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丰富发展了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

[参考文献]

[1]论语·阳货[Z]

[2]孟子·滕文公上[Z]

[3]荀子·劝学[z]

[4]戴钢书,德育环境论C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

[5]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0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4

[8]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李晓丽]

猜你喜欢

历史沿革思想政治教育
GIS在贵阳市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历史沿革脉络
党内监督机构和体制的历史演进
中药白及名称沿革考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