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历史沿革脉络
2016-12-26郑英烈
郑英烈
摘要:中国大陆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已有百年历史,一个世纪来,先辈们披荆斩棘、拓荒耕耘,经过数代人薪火相传,历经沧桑,才有了今日的格局。作者依据亲历所见所闻和参阅相关文献,梳理成该文,分别以:1949年前中国三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府、早期的“海归派”、1949年的基本格局与全国院系调整、独立设置的九所音乐学院和六所艺术学院、几所历史较长的非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等进行了介绍,并对“新世纪音乐教育的‘大跃进”记下了笔者的个人观察。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史;音乐学院;历史沿革;音乐家;音乐教育
缘起
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已有百年历史。在这一个世纪里,从无到有,从启蒙到正规,从分散到集中,先辈们披荆斩棘、拓荒耕耘,又经过数代人薪火相传,历经沧桑,才有了今日这个颇为可观的格局。对此,今日音乐学子大多知之甚少,就像不了解自己的家史,可叹可惜。虽然学生入学后必修“中国音乐史”,但该课程讲授的多着重古代史,而贴近自己生活的、更鲜活的、更具借鉴价值的现当代音乐教育史却涉及不多,以至于脑子里模模糊糊甚至一片空白。编者为弥补此题而编撰本文。
创建于1927年的“上海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专业音乐学府。之前的二三十年里,虽出现过一些音乐教育机构的雏形,如北大的音乐传习所和各地师范类学校的音乐科,但这些教学机构或规模很小,或师资不足,或程度很浅,或学科不全等等,虽曾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这座大厦一砖半瓦,起过积极的铺垫作用,也终为雏形。故本文就从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专”记起。
一、1949年前中国三所独立设置的音乐学府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1927年10月1日,在南京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奔走之下,政府通过了萧友梅提出的创办国立音乐学院的计划。“萧友梅制订了详尽的办学计划(包括招生人数、筹建校舍、经费使用等)。建校之初,蔡元培亲任院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院址设在上海陶尔斐斯路56号(今民京路918号)。10月26日国立音乐学院登报招生。专门学习音乐的院校登报招生,这在当时是从未听说过的稀罕事,报名人数极少。在著名教育家教育部长蔡元培亲任院长的广告作用下,勉强招了20余人。11月27日正式开学(后将这一天定为校庆日)。后来,因蔡元培公务繁忙,12月3日任命萧友梅为国立音乐学院代院长。”
1929年,南京政府修正大学组织法,规定仅传授一种专门技术的学校都应改为专科学校,并公布了“专科学校组织法”。音乐学院遂改名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任校长。他将当时在上海及全国各地能寻求到的中外著名音乐家,或高薪聘请或苦言相劝,网罗于该院。就连国文、英文等共同课,他也要请水平最高的人来教,如易韦斋、龙榆生(时为暨南大学国文系主任)。1929年,国际著名钢琴家、俄罗斯的查哈罗夫旅居上海。为请其任教于国立音专,萧氏多次登门拜访,并将月薪提至400元(普通教授为200元)。实践证明,查哈罗夫从那时起直至1942年病逝于上海,对中国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1930年秋,萧友梅聘请留美回国的音乐家黄自任教务主任。此后,二人携手为中国刚刚起步的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育部曾拨款给校长购买小汽车,萧友梅却用该款购买了一台三角大钢琴供音乐会之用。其个人修养、办学之心,可窥见一斑。
抗战时期上海沦陷后,音专位于租界而得以为继。1937年11月,萧友梅在音专创办的《音乐月刊》发刊词中写道:“在此非常时期,必须注意利用音乐唤起民众意识与加强民众爱国心。”1941年“珍珠港事变”后,上海音专1942年曾一度被汪伪政府接管,改为国立上海音乐院,李惟宁任校长。1945年抗战胜利后恢复原校名,曾出现过一段时期的繁荣景象。上海音专除作曲大师保罗·兴德米特(Paul Hindemith)的学生谭小麟留美归国在上海音专作曲系任教外,还有犹裔德籍作曲家弗兰克尔(Fraenkel)和许洛士(Schloss)(他们曾分别为勋伯格和贝尔格的学生)也在作曲系任教,使学生有机会开阔眼界,了解世界较新的作曲理论。1941年入校学生桑桐的无调性作品《夜景》和《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桑桐时年24岁)。1944年转入该校的学生罗忠镕师事谭小麟教授学作曲,也成为兴德米特和声理论体系的权威。
黄自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期间,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出其门下的江定仙、贺绿汀、陈田鹤、刘雪庵,被称为“黄自四大弟子”。可惜黄自和谭小麟这两位奇才均英年早逝,分别享年仅34岁、36岁。
“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办学时间自1927-1949年,历时22年。
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陪都重庆,重庆成了战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重庆城西50公里处宝峰山口的青木关,被称为“重庆第一关口”。为避日军空袭。大批机关、学校先后迁到青木关,一些党政要人和社会名流也随之落户青木关。一时间青木关镇成了抗战陪都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区。
1940年国立音乐院在青木关成立,留学比利时归国的作曲家、指挥家,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的吴伯超来到重庆青木关,被聘任国立音乐院院长。
国立音乐院虽是在兵荒马乱中诞生,生活条件艰苦,教学设备简陋,但教师中却精英荟萃,杨荫浏(1899-1984)、曹和安(1905-2004)、黄友葵(1908-1990)、陈田鹤(1911-1955)、江定仙(1912-2000)等都在该校任教。
1941年江定仙受聘来音乐院教授钢琴,1942年音乐院成立作曲组,转教理论作曲。他和黄自一样,是四大件样样都教的全才教师。这年入学的作曲组学生共10人,到1947年毕业时剩下五人。他们是谢功成、孟文涛、严良垄、王震亚、郭乃安。五人后来都是“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获得者。
国立音乐院的作曲学生思想特别活跃,为探讨和声的民族化问题,他们成立了一个社团——山歌社。他们为民歌编配钢琴伴奏,由声乐和钢琴的同学开专场音乐会;“山歌社”成员争相撰写文章,发表在壁报上,学术氛围显然。“山歌社”成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一个亮点。
抗战胜利后,1946年国立音乐院迁往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后,音乐院被人民政府接管,迁往天津,收编了华北其他一些音乐教育机构,易名“中央音乐学院”,马思聪任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时又合并了燕京大学音乐系。
“国立音乐院”办学时间自1940-1949年,历时9年。
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
1939年福州的“师资训练培训班”迁至永安县。1940年经留日归国的蔡继琨的努力,当局同意将师训班提升为“省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蔡继琨为首任校长。1942年又升格为“国立福建音专”,成为民国时期全国独立设置的三所国立音乐学府之一(另两所为上述的国立上海音专和重庆国立音乐院)。抗战胜利后。福建音专于1946年迁往福州,解放初院系调整时合并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今上海音乐学院)。
福建音专历任校长,先后有早期留日“海归”的蔡继琨(1908-2004)、萧而化(1906-1985)。教师中不乏国内名师,如缪天瑞、黄飞立、陆华柏等;还有尼哥罗夫、曼者克(曾任德国柏林乐团大提琴首席)等外籍专家曾在该校任教。抗战期间,福建音专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从上海买回的一批教学设备遭海盗抢劫,为数不多的乐器只能24小时轮流使用,即夜里也排琴点。抗战结束、台湾光复后急需音乐人才,该校许多师生先后赴台从事音乐工作,成为台湾音乐界的创业骨干。
“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办学时间为1940-1949年,历时9年。
二、中国音乐界早期的“海归派”
兰心蕙性,光风霁月。早期的“海归派”是指1949年之前出国深造并归国服务的音乐家。他们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奠基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现择要介绍如下。
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人,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1912年获官费留学德国,就读莱比锡大学和莱比锡音乐院,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和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1927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创作的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1916,为中国第一部重奏作品),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等100多首声乐作品,还有《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论著和《和声学》等大量音乐教材。
王光祈(1891-1936),四川温江人,音乐学家。早年曾任职于清史馆,并担任北京《京华日报》编辑,积极参与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发起的“少年中国学会”、“工读互助团”等社会活动。1920年赴德国留学,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1927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1934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发表或出版有《东方民族之音乐》、《东西乐制之研究》、《翻译琴谱之研究》、《欧洲音乐进化论》、《中国音乐史》、《西洋音乐史纳要》、《西洋名曲解说》等大量论著、译著,洋溢着他主张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藉以推动民族进步,并提出发展民族音乐的观念和思路。
廖尚果(1893-1959),即青主(笔名黎青主),广东惠阳人,音乐理论家。武昌起义时曾参加进攻潮州府的武装行动。民国成立后,于1912年。以功臣资格受广东政府派遣留学德国,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同时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192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9年,应萧友梅之邀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并担任校刊《音》和《乐艺》季刊主编。后曾任教于同济大学。新中国后,在复旦大学及南京大学教授德语。他在《乐艺》上发表译著和作品60余篇。编写出版了两本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还译有梅雅尔及丽莎的音乐论著。
周淑安(1894-1974),曾用名胡周淑安,福建厦门人。1914年作为清华学校官费女留学生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校、纽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理论、钢琴与声乐等科目,取得哈佛大学艺术学士学位。她是中国现代第一位专业声乐教育家、女合唱指挥家、女作曲家。1928年回国后,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声乐系主任;1959年应聘至沈阳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她的合唱《佛曲》和一些儿童歌曲曾录制了唱片;创作歌集《抒情歌曲集》、《恋歌集》由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儿童歌曲集》(4册)由开明书店1935年出版。
吴伯超(1903-1949),江苏武进人,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中学年代即随刘天华学习民族乐器,1922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继续从师刘天华学习琵琶、二胡。1927年毕业,先后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上海国立音乐院。1931年赴欧洲。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夏罗瓦音乐学院及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与指挥。回国后任教国立上海音专。1940年赴重庆,后受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至1949年。
郑志声(1903-1941年),广东中山人中国作曲家、指挥家。1922年入广州沙面法国天主教圣心中学学习,郑志声在学生管乐队里吹奏中音萨克斯管。1927年赴法留学习音乐,1928年入法国国立里昂音乐戏剧学院学习,1932年毕业时得奖,因成绩优良,经老师推荐,1933年10月入法国国立巴黎音乐戏剧学院学习作曲。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1938年任教云南潋江中山大学;1940年9月受聘重庆实验剧院(后改为国立歌剧学校);1941年4月,接任中华交响乐团的指挥。代表作品有管弦乐与合唱《满江红》、歌剧《郑成功》等。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人,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1924年取得全额官费留学美国。先入欧柏林学院心理学系就读,兼修音乐,1926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继续留校在音乐院主修作曲理论,兼修钢琴、声乐;1928年转至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专攻作曲,1929年完成毕业作品交响序曲《怀旧》,由其导师该院院长维德·斯坦利指挥耶鲁音乐学校和新哈文交响乐团首演,作品赢得很高评价,获音乐学士学位。同年8月回上海,先任教沪江大学,后受聘为国立音专作曲系教授,兼任教务主任。黄自留下了107首(部)声乐、器乐作品,其作品涉及交响音乐、室内乐、复调音乐、清唱剧、合唱、重唱、独唱等体裁领域。他是第一个系统全面地向国内学子传授欧美近代专业作曲技术理论,并有建立中国民族化新音乐抱负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的《怀旧》是我国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最早在外国演出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他的《二部创意曲两首》(1928年)等作品是我国第一批复调音乐作品;他创作的《长恨歌》是我国最早的清唱剧;为我国最早的“音乐周刊”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首任主编。1938年黄自因病辞世。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禺人,作曲家。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4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创作大量群众歌曲,并为电影《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话剧《复活》《大雷雨》等作曲。后赴武汉与张曙一起组织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师。他创作有《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第一交响乐《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等作品。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萧淑娴(1905-1991),广东省香山人,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4年考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科,1928年毕业后在上海国立音乐学院教授钢琴。1930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音乐学院深造,先学钢琴,后改学理论作曲,1935年毕业。1941年,萧淑娴创作的管弦乐曲《怀念祖国》由指挥家舍尔兴指挥在瑞士首演,1943年录制成唱片,成为欧洲具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管弦乐作品。1950年回国,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蔡继琨(1908-2004),台湾彰化人,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32年毕业于厦门集美学校高级师范,1933年赴日本东京帝国音乐学院留学,随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大本正夫、铃木镇一和奥地利籍指挥家约瑟夫·罗森斯托克(Joseph Rosen-stkck)教授学习理论作曲与指挥。1936年以管弦乐作品《浔江渔火》获得“国际作曲家协会交响乐曲公募首奖”,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大奖的交响乐作曲家。1937年7月回国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筹建福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46年赴台,为台湾现代音乐事业作出了艰辛努力;199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创建“福建社会音乐学院”,蔡继琨任院长(2010年,福建省政府将该学院整体划拨给闽江学院,冠名“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2003年,蔡继琨获“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荣誉。
黄友葵(1908-1990),湖南湘潭人,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927年入苏州东吴大学学习生物,同时进修钢琴。1930年赴美国入亨廷顿大学主修声乐,193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获特立西格荣誉学会会员奖,并参加了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的独唱演出。同年回国,返回东吴大学任教,创办了音乐系,招收声乐和钢琴专业学生。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1949年后任教于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1979年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出版专著《论歌唱艺术》、《黄友葵声乐教学艺术》。
喻宜萱(1909-2008),江西萍乡人,歌唱家、声乐教育家。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俄罗斯戏剧女高音斯拉维安纳芙和周淑安主修声乐。1933年毕业后在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1935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在多个城市举行独唱音乐会和广播演唱。1939年学成归国,先后在多所音乐教育机构任教。1947年演唱《康定情歌》,1948年由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录制唱片而传扬全国。1948年至1949年,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前往欧洲考察音乐教育,并在巴黎、伦敦举行独唱音乐会。1950年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声乐系主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声乐教材与曲选,多次代表中国艺术家出访或担任国际声乐赛事评委;1961年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2002年荣获中国文联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丁善德(1911-1995),浙江绍兴人,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初学琵琶,一年后转习钢琴。1934年首演贺绿汀的获奖作品《牧童短笛》及《摇篮曲》,并被录制唱片,为中国首位录制唱片的钢琴家。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师从N·布朗热和A·奥涅格等教授学习作曲。1949年回国后执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曾任该院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先后担任柏林国际舒曼钢琴比赛(1956年)、波兰国际肖邦第六届钢琴比赛(1960年)等评委。主要作品有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新中国交响组合》,钢琴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大合唱《黄浦江颂》等。编写有《单对位法》、《复对位法》、《赋格写作技术》等作曲理论教材。
谭小麟(1912-1948),广东开平人,作曲家。自幼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琵琶,同时选修作曲理论。1937年转入理论组随黄自学习作曲。1939年赴美国深造,先入欧柏林音乐学院,两年后转入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师从大师保罗·欣德米特学习理论与作曲,深得欣德米特赏识,并多次为谭小麟作品演出担任中提琴声部,演出了作品《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中提琴、竖琴合奏曲“罗曼斯”》等。作品《弦乐三重奏》荣获“J.D.Jackson作品奖”,《小提琴与中提琴二重奏》荣获“耶鲁音乐奖”,名扬纽约。1946年谭小麟学成归国,受聘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作曲系主任、教授,深受学生爱戴,是我国专业音乐学院以保罗·欣德米特的《作曲技法》为教材最早讲解现代作曲技法的教师。他创作的歌曲《自君之出矣》、《别离》、《金陵城》、《鼓手霍吉》、《江夜》、《托姆的幽灵》等在他去世后汇编为《谭小麟歌曲选集》@。其创作运用20世纪“新古典主义”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风格相给合。作品清新而富有中国气韵@。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汕尾市海丰人。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23年,11马思聪赴法国留学,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1930年再次赴法,向Binembaum学作曲。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音乐创作》主编等职。马思聪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小提琴独奏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独唱曲《李白六首》、《唐诗八首》,合唱曲《祖国》、《春天》,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作于1937年的《内蒙组曲》,尤其是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已成为饮誉世界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作品。
马革顺(1914-2015),陕西乾县人,合唱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师从奥地利音乐博士史达士学习指挥,1937年毕业。抗战胜利后,赴美国维斯铭士德合唱音乐学院专攻合唱指挥,获硕士学位。1950年毕业于美国西南音乐学院研究院。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由于他在合唱艺术事业上的成就,获颁“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2001)、美国威斯敏士特合唱学院授予“荣誉院士”(1981)、古斯塔夫学院授予“艺术荣誉奖章”(1981)、“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等荣誉。
周小燕(1917-2016),武汉人,歌唱家、音乐教育家。1935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学习声乐。1938入法国巴黎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7年10月回国。1949年后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88年5月,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周小燕歌剧中心”,为发展中国歌剧事业。培养歌剧演员、加强国际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郎毓秀(1918-2012),杭州人,歌唱家、音乐教育家。1933年入上海国立音专,师从对中国美声教育的起步和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前苏联男低音歌唱家苏石林教授(1896-1978),同时从事电影录音和演唱活动,在百代唱片公司先后录制过多张唱片。1937年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主修声乐。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国。1944年担任四川省国立艺专声乐教授。1946年赴美国辛辛那提师范学院和音乐学院深造。1948年回国,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专任教授。2001年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三、1949年的基本格局与1952-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全国音乐教育机构曾有一个暂时的调整格局。例如:1949年9月,原1940年创建于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往南京的国立音乐院(含幼儿班)、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工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香港中华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合并组建而成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址天津,1958年迁往现址)。这1940年11月抗战期间在陪都重庆青木关成立的国立音乐院,是中央音乐学院多个前身中一脉相承的主要前身。
1952~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各地众多分散的,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音乐教育机构按中央决定进行合并(基本以大区为单位)。调整结果为:全国有两所音乐学院即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为上海音乐学院),四所音乐专科学校即中南音专(武汉)、西南音专(成都)、东北音专(沈阳)、西安音专(西安)。现简介如下:
中央音乐学院该院基本情况已如前述。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音乐学并入。1958年自天津迁往北京。直属教育部。首任院长马思聪。1999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
上海音乐学院该院基本情况已如前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校暂称“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
中南音专中南音专(武汉音乐学院的前身)1952-1953年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武汉的中南文艺学院音乐系、广州的华南文艺学院音乐部和桂林的广西艺专音乐系合并而成。1950年华南文艺学院在广州成立时合并了原广东省立艺专、广州市立艺专和香港中华音乐院部分师资。1949年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在武汉成立时合并了原湖南音专,并有部分武昌艺专师资加盟;不久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又独立成为“中南文艺学院”。故中南音专还有其“前身的前身”。
西南音专1939年3月,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著名戏剧教育家熊佛西先生创建了“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设戏剧科。同年11月,为躲避日机轰炸,从成都迁往郫县新民乡。同时增设了音乐科,校名改为“四川省立戏剧音乐实验学校”。1941年春,学校更名为“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1942年8月又改名为“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省艺专”),设音乐、应用艺术、建筑、绘画四科。1950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华西大学音乐系合并到“省艺专”,更名为“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成都艺专”)。1953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中,将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的音乐系合并到“成都艺专”,成立“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简称“西南音专”)。
西安音专西安音专的前身是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次年5月学校随军西渡黄河迁至西安,定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1950年西北军政大学艺术系科改建为西北艺术学院。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改建为西北艺术专科学校。1956年西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美术分制独设。分别改建为“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和“西安美术专科学校”。
东北音专东北音专的前身为1938年4月10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鲁迅艺术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鲁艺由延安迁往沈阳,仍沿用原校名。1953年院系调整改称“东北音专”,李劫夫为第一任校长。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
四、独立设置的十一所音乐学院和六所艺术学院
此后,先后独立建制的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与原来四所大区的音乐专科学校也先后改为音乐学院,全国便产生了“九所音乐学院”。这九所音乐学院都是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不从属于其他大学)。2016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建立哈尔滨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九所音乐学院”便增为“十一所音乐学院”了。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1957年10月,广东省政府创建了广州音乐学校,使得这一地区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得以延续。随后学校数易校名,几经变迁。1958年更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65年初与广东舞蹈学校合并为广东艺术专科学校;1969年与广州美术学院合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1978年3月复名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198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1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天津音乐学院该院前身是1950年创办于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195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留津部分,同时将原河北艺术师范学院音乐系并入称师范系,而新建天津音乐学院。1973年,改称天津艺术学院。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音乐、美术独立分建。而恢复天津音乐学院。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硕士授予单位。
中国音乐学院该院建于1964年,是一所在中国声乐表演、中国器乐表演、中国音乐创作、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与历史、中国音乐的传承与教育等领域取得瞩目成就的高等音乐学府。学校拥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艺术硕士(MFA)授予权,建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专业分布为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三大类。
哈尔滨音乐学院是黑龙江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公办的艺术类高等院校。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优质资源为主要建校基础,整合省内相关高校音乐教育资源,引进俄罗斯优质音乐教育资源,组建哈尔滨音乐学院,于2015年9月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考察评估,经教育部审核后,于2016年3月正式获批成立。学院学科专业齐备,是本科层次普通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于2016年面向全省招生。首批设置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3个本科专业,下设37个培养方向。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精良。校园主体建筑具有鲜明的俄罗斯建筑艺术风格。
浙江音乐学院于2012年7月3目,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是一所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艺术类院校,隶属浙江省文化厅,业务接受浙江省教育厅指导。该院按全日制在校生5000人规模进行规划建设,为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好浙江音乐学院,2013年11月28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成建制划转浙江音乐学院(筹),作为筹建主体基础。到2020年,努力建成国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艺术本科高校。
除了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我国还有六所历史较长的艺术学院。它们是: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广西艺术学院(南宁)、山东艺术学院(济南)、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吉林艺术学院(长春)、新疆艺术学院(乌鲁木齐)。
南京艺术学院(简称“南艺”)是中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也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其前身是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等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梁先生在苏州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2年,这两所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
广西艺术学院(简称“广艺”)始建于1938年,追溯于“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先生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先生倡议建立;1946年,艺师班与龙潜、关山月、马万里等人创建的私立桂林榕门美专合并,成立了“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学校的美术科、音乐科分别并入“中南美专”与“中南音专”;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获准恢复重建“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60年,广西艺专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2012年,广西艺术学院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原来的“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已于1953年院系调整时合并到中南音专和中南美专,现广西艺术学院实为1958年重建。)
山东艺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是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改建为山东艺术学院,开设本科专业,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2014年末被批准为省部共建高校。
云南艺术学院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西南地区一所特色鲜明、艺术门类齐全的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新城吴家营乡雨花片区西南,占地800亩,规划办学规模约为12800人。
吉林艺术学院该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学院前身萌发于1946年的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1958年组建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此后,学院先后合并了吉林省文化干部学校、吉林省艺术学校、吉林省歌舞剧院附设的音乐舞蹈学校、吉林市艺术学校、长春电影制片厂附属长春电影学院等五所各具特色的艺术院校。初步形成了艺术学科完备的综合性办学格局。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新疆艺术学院该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新疆艺术学校。1960年升格为新疆艺术学院。1962年又调整为新疆艺术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恢复成为新疆艺术学院。学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地方特点显著、民族特色浓郁、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五、历史较长实力较强的非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原为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创建于1964年3月,1992年改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2003年3月正式建院。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40余年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一直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处于我国师范音乐教育发展的领先地位,属北京市“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现设有7个系,分别为:音乐教育系、理论作曲指挥系、钢琴系、声乐系、器乐系、音乐科技系、舞蹈系。该校音乐学院常年承担外国留学生培养培训任务,开设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课程和各类中国民族器乐课程,以满足广大留学生的学习需求。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该校在原办音乐系基础上,于2011年成立济南大学音乐学院。该校音乐学院下设理论系、声乐系、器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系、基础教学部等六个系(部),另有音乐研究发展中心、数字音乐制作中心、艺术实践中心。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湖南文艺学院,始建于1958年。学院具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及艺术硕士、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音乐与舞蹈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湖南省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个。该院以音乐教育学、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史论、民族音乐学、音乐表演学为重点建设学科,研究成果斐然。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学院的前身是解放初期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华中高师”)。1952年由原私立华中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组、湖北省教育学院音乐科及海南师专音乐科合并,成立华中高师音乐系(地址武昌昙华林)。1956年华中高师改名“华中师范学院”,其音乐、美术两系独立建制为“武汉艺术师范学院”。该院1958年与中南音专合并扩建为湖北艺术学院。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为1985年重建,该音乐系于2004年升格为音乐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是华南地区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的一个特色鲜明、发展快速的学院。其前身为1988年开设的艺术专业及1990年成立的音乐系,2005年改为音乐学院。1992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被教育部定为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改试点单位,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艺术师资培训基地。2009年获得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招生培养资格。
六、新世纪音乐教育的“大跃进”
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出现了第二次大规模院系调整。这次调整的特点,一是一些本为单科的学院升格为大学;二是原有的大学合并了其他独立设置的学院。随着这次的院系调整,许多大学(或独立设置的学院)纷纷增设“音乐学院”或“音乐系”。一时间,新成立的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这类“音乐学院”和“音乐系”已超过两千所。与此同时,原有的独立设置的音乐学院或艺术学院开设的系科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招生人数成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称为“扩招”。
例如广西艺术学院现设有美术学院(二级学院,下同)、设计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民族艺术系、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漓江画派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公共课教学部和广西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19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1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
又例如四川音乐学院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声乐一系、声乐二系、钢琴系、民乐系、管弦系、音乐教育系、舞蹈系、现代器乐系、成人教育中心、社会科学部、基础部、音乐附中、成都美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国际演艺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戏剧系、戏剧影视文学系、歌剧与艺术管理系、传播艺术系、数字艺术系、艺术附中、歌剧合唱系、艺术教育培训中心等26个教学单位。截至2014年,在校学生13000余人。
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教学单位和学科之多,学生人数之众,实在叫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
至于那2000多所属于各大学的“音乐学院”和“音乐系”,据说生源普遍差强人意,但部分院系却拥有博士点。这类大跃进产物的“音乐学院”和“音乐系”,招聘教师的条件还相当高,有的内定非博士和副教授莫属。一方面是师资奇缺,一方面是大量硕士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就是目前的情况。如此迅猛的发展,到底是喜是忧,实在值得认真思考。
(责任编辑 刘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