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建

2009-09-11杨莉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杨莉君 曹 莉

摘要:新时期,社会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我们构建新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的定位、招生方式的改革、课程的设置、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重构了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招生方式;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09)04-0082-04

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强和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变革。

21世纪,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幼儿园教师。在原来要求的基础上,当下迫切需要能用研究的眼光观察孩子,能够真正了解孩子的发展潜能,尊重孩子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和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建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到主要培养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一线幼儿园教师上来。这迫切需要我们构建新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试图从培养目标的定位、招生方式的改革、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重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长期以来,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一直主要定位在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育学科的教师、幼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及幼儿教育科研人员上。这样的目标定位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尝试改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建立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品位。例如,湖南师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南京师大学前教育专业也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科研型”学前教育实践人才,包括幼儿园、幼教师资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教育工作者。依据现状,大多数高校的培养目标都定位于:一是幼儿园教师;二是有关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幼儿园专业化教师将成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

这样的目标表述抽象地定性描述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但这样陈述的培养目标无法从根本上显现出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人才与专科、中专层次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目标的差异。因此,我们认为,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应该定“性”在教育、定“格”在本科、定“向”在学前。具体地说,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注重理论水平的提升,科研能力的增强,也强调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技巧。这样的目标定位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与时俱进,主动与社会的变迁和进步接轨,根据幼教人才市场的需要办学,同时为自身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拓展广阔空间的理念。毕业生既可以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以直接面向一线的幼儿园工作,还可以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部门的工作。

因此,具体诠释与落实前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要突出和强调以下几方面:

一是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为教师专业行为提供了理性支点,使得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与非专业人员区别开来。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教育发展中的前提性的、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态度归根到底都潜移默化地受自身专业理念的影响。没有专业理念的更新,教育的面貌就难以呈现出焕然一新或有活力的局面,教育也难以胜任时代与社会的重托。专业理念是在专业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信仰。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要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师幼观、自我发展观等,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方法。

二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育机智,具有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包括教育技能与艺术技能。良好的教育能力包括:全面、正确地观察、了解幼儿发展的能力;教育设计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的能力;教育评价的能力;教育科研和自我反恩的能力;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国际化观念与借鉴国外幼儿教育先进经验的能力。具有艺术技能是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简单的舞曲)、制(作手工)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它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弹、唱、跳、画、编等基本技能,能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教育教学达到最优的效果。

三是专业态度。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将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总目标,以为教师的长久专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促使教师具有优良的道德素质。同时,要培养热爱和尊重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信、宽容、积极主动、适应性强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等。

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势必要求我们改革原有的招生方式和课程结构设置。

二、改革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方式

培养目标的调整。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将主要面向基层幼儿园,艺术素养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专业技能技巧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比以往要高。从社会需要来看,今天的用人单位——幼儿园要求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他们录用毕业生首先要进行唱歌、绘画、舞蹈、钢琴、语言等五项技能考核。如果这些方面考核不合格,其他方面素质再好,也很难被录用。

为了达到调整后的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必须改革以往的招生方式,从生源上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但是,一般文科新生入校后,学生的艺术基础太薄弱,有的纯粹是从零开始,影响大学艺术课程的学习。即使在本科期间开设了较大比重的艺术类课程,由于他们入校年龄都有18~20岁,进人大学以后才开始的艺术训练难以达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前教育专业不仅要求学生

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而且从其专业特性出发,充分考虑幼儿教育的职业特点和幼教师资的素质要求,也要求学生注重艺术技能技巧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而以往我们采用的面向普高招生的方式,虽然使生源文化素质有保证,但因缺乏对考生艺术素养的考核,生源素质也难以达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要求。有的学校采取对口招生方式,虽然使考核艺术素养有了一定的保证,但近年来由于中师、幼师生源质量降低,对口招生生源的文化素质达不到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要求。为了达到调整后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改革了以往的招生方式。

以湖南师大为例,我们确立了在取得湖南省音乐专业联考合格证的考生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根据高考文化成绩单独划线,按照文化分数由高到低录取的新的招生方式。其具体操作方法是:考生首先参加湖南省音乐专业联考。音乐专业的考试科目分为:主科(分为声乐、乐器、钢琴、舞蹈、理论作曲五类,考生可任报一类)、视唱、练耳(笔试)、音乐基础理论(笔试)、副科等五门。专业成绩满分为300分,其中主科占60%,视唱、练耳、音乐基础理论和副科各占10%。音乐专业联考合格的考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按照全国统一高考的文化分数单独划线,从高到底择优录取。2007、2008两年来,我们以新的招生方式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新生,文化分数线略低于文科类本科线而高于音乐类,专业分数线为音乐专业之下而在全省联考合格线之上。具体分数根据当年报名考生的总体水平来定。

参加音乐类考试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进入本专业学习,既有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和提升,又有扎实的文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经过几年的教育和培养,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有较高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又有较高技能技巧水平的人才。新的招生方式从生源上有利于高等!币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改革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

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招生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

1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

以湖南师大为例。原有的培养目标和招生方式下的课程结构包括: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学院专业共同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限选课程、弹性素养限选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大部分。学校公共基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大学生的一般素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基础及应用》、《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学院专业共同基础课程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教育素养和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测量与统计》、《发展心理学》、《教育实习》、《毕业论文与设计》等。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学前教育原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音乐系列综合(包括《声乐》、《乐理》和《钢琴》),美术系列综合(包括《美术基础》和《JL童绘画》),舞蹈系列综合(包括《形体训练》和《幼儿舞蹈》)等。专业限选课程包括《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儿童音乐欣赏与创编》、《玩教具与手工制作》等。弹性素养限选课程分三组,学生可任选其中一组,课程有《钢琴配弹》、《教育心理学专题》、《教育哲学》等。专业任选课程可供学生在学院范围内选课,有《社会会理学》、《变态心理学》、《高等教育学》、《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等。

2改革原有课程设置的原因分析

相对于调整后的培养目标和招生方式,原来的课程设置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

第一,课程设置门类多而重复。首先是学院专业共同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存在重复部分。如《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和《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有许多相同或相通的知识内容。其次是专业课程内部的重复设置。如五大领域课程的开设和《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有重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和《学前儿童体育》有重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整合成一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课程的重复开设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浪费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和师资力量,也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二,课程设置与改革后的招生方式不相符。大部分新招收的音乐艺术生已有一定的艺术基础,没有必要开设大量的艺术技能技巧课程。只需要给—部分艺术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提供即可。对这些学生主要是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提供多重选择的机会。

第三,没有体现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要求。

第四,实践课程所占比例太小,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不重视学生参与幼儿园全面教育活动的锻炼,从而使高师幼儿园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不能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这样的课程设置显然与新的培养目标和招生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成为必然要求。

此外,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确立了“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复合型、创新型的教育(科学)专业人才”的人才规格定位,构建“立交自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样化的教育科学专业人才,形成了“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知识传授、能力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并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同步,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学术研究相连,主干突出,选择多样,基础坚实,个性鲜明”的较为优化的课程结构体系。

3改革后的课程设置

据此,我们确立了新的课程体系,形成了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弹性素养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主要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科研能力和专业艺术素养三个方面的培养。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等;专业必修课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含学前)》、《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含学前)》、《外国教育史(含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等;专业限选课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儿童游戏设计与指导》、《儿童观察与记录》、《教育实验设计》、《spss操作》、《学前教育评价》、《比较教育(含学前)》、《乐理》,等等;弹性素养限选课包括《钢琴配弹》、《儿童绘画》、《玩教具与手工制作》、《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美术)》、《社会心理学》、

《心理咨询技术》、《心理诊断与评估技术》、《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中国教育论著选读》、《外国教育论著选读》,等等;任意选修课包括《营养学》、《钢琴》、《幼儿舞蹈教学与创编》、《西方著名大学概览》、《教育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像与动画》、《生理心理学》、《教育行政学》,等等。

具体来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

第一,打破原有的课程分割的局面,加强专业课程的统整,删减多余重复的课程。例如,把原来的《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比较教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学前比较教育学》整合成《中国教育史》(含学前)、《外国教育史》(含学前)、《比较教育》(含学前)。这样大大减少了多余重复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去阅读大量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奠定了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秉承了我院“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第二,加强专业科研能力的训练。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毕业论文与设计》等课程纳入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撰写毕业论文和深入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把《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儿童游戏设计与指导》、《儿童观察与记录》、《教育实验设计》和《spss操作》等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课程纳入专业限选课程,提高专业科研课程的地位。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三,调整艺术课程的设置。把音乐系列综合(包括《声乐》、《乐理》和《钢琴》)、美术系列综合(包括《美术基础》和《儿童绘画》)、舞蹈系列综合(包括《形体训练》和《幼儿舞蹈》)等课程从专业必修课程改为专业选修课。改变原来为每个学生都提供艺术训练课程的方式,只为部分需要这方面训练的学生开设艺术课程。艺术素养较好的学生可以不用选择这类课程。这就为他们腾出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训练,也是新的招生方式在课程上的反应。

第四,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切实抓好幼儿园的教育见习、实习。学习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避免理论知识的空洞,与幼儿园的实际脱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例如,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中,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并到幼儿园实际操作,发现不足,及时纠正,这为以后真正的教育实习奠定了基础。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开展模拟实习(学生用微格教室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实习(课堂上激烈的讨论和课后进幼儿园观摩、参观等)等丰富多样的实习活动。另外,将集中实习、分散见习、穿插见习等多种形式的幼儿园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此外,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和学前教育各种社会咨询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重新定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招生方式和课程结构设置,重构了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然,这只是我们对构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初步尝试,其间还有许多问题期待我们的进一步探讨。例如,招生方式需进一步完善,可以增加面试的环节;课程设置也需更加切合新的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可以对实践课程这一部分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处理好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和艺术技能技巧及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湖南师大教务处,湖南师大本科生培养方案[s],2008

[2]杨莉君,康丹,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6,(5):70-74

[3]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汇报[z],2006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