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企业文化 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2009-09-07李永萍吕玲董自红
李永萍 吕 玲 董自红
摘要:融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旨在以企业文化为抓手,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大平台——教学生怎样做职业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教学生怎样做职业事,形成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同时,将高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相融合、相对接,引导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真实的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岗位目标要求。同时对实现基于企业文化的高职职业素质教育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职业素质;职业人;职业事
课题项目:本文为农职教学会“十一五”期间农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永萍(1963-),女,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等。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18-005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高职院校如何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条件下,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创设的不同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培养高职生职业素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做“职业事”的同时,如何使学生学会做“职业人”,是目前职业教育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融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正是在探讨一种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新途径。
一高职生职业素质的养成特点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过硬的职业能力,而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则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重在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社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职业岗位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动的时候,社会能力决定了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在职业能力养成过程中,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专业教育获得,方法能力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获得,而社会能力的获得,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需要一个具体的职业场所,更需要这个场所中的管理氛围去引导、去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态度。职业素质的这种养成过程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把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相融合、相对接。引导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潜移默化去影响、去改变学生的行为,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目的。同时,这种在职业场所中养成职业素质的特点,也为企业文化有机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找到了最佳平台。
二基于企业文化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部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本质和层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存在脱节现象,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素质是较普遍的问题,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因此,探索一条在校企合作中有效提高职业素质教育效果的最佳途径和实现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而将企业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在做职业事的过程中学会做职业人,就是要解决实现途径和实现平台问题。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高职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从学生角度看,基于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反映了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高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怎样做职业事的能力,满足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将很难出色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岗位工作,同时也将会深刻地影响自己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仅仅以某种(些)技能去适应岗位要求,只能适应就业的需要,却很可能不能适应创业的需要,创业更需要有基本的企业文化素养。
二是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迫切要求。从企业角度看,基于企业文化的职业素质教育,反映了现代企业对新型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现代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不仅应该是“实用型、应用型”的技能型人才,而且还应该是具有较好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对企业文化有一定了解的高素质人才。
三是提高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效果的需要,各高职院校以往的职业素质教育,多以说教的方式,将职业要求灌输给学生,方式枯燥乏味,效果难以尽人意。企业文化因其生动的内容、丰富的内涵、有效的教育方式,将抽象的职业素质教育形象化,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融入企业文化,构建高职素质教育体系
结合职业素质共性及个性的特点,以企业文化为基础,针对高职生应该具备的一些基本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构建职业素质教育的大平台,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将不同行业特有文化元素融入不同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中,构建职业素质教育的小方向。有效地培养学生做职业人。
(一)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大平台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本地区有代表性的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及其所处地域的经济与人文环境、企业经营管理及竞争特点、领导决策者的修养与风范、现有的管理经验与优良传统以及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因素的调研与分析,结合对相关行业的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并归纳提炼,找出各行业优秀企业文化共性元素,作为构建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大平台的基本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1价值观。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是共同的价值册,共同的价值理念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支撑着企业的发展目标。这些价值理念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不断适应内外部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成为企业大部分员工一致认同的努力目标。在共同价值观引导下,逐步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并习以为常的心智模式,使得企业文化得到真正的体行、固化和延续,成为支撑企业生存的组织凝聚力。因此,在高职生价值观培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先进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识,同时考虑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融入环境,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2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
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创新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的态度和行为,规定着其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具有较强的能动性。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就是要激发企业员工的创新活力。在创新意识培养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多探索、多研究、多思考,将诸多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去体验和发现。
3团队精神。在企业中首倡团队精神,是由现代企业的特点决定的。现代企业所从事的是社会化大生产,需要严格的组织化管理,需要许多人的协作。一个企业在社会中有无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企业的内在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管理的功能之一,就是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减少内耗、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在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要培养与人合作、团结奋进的精神。
4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与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长期等相比,是“群心”灿烂中的核心。由此可见,责任心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没有是非标准,责任心就无从谈起。它常常与敬业精神紧密相联。敬业精神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精神,是员工发自内心的对工作、对公司的热爱和忠诚。对自己、对公司的高度负责,是责任的延伸和升华。在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要将责任心与敬业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与专业教育中,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5诚信意识。诚信是一种社会资本,它存在于两个人以上的社会群体中,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一种“社会资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诚信”列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征途网络公司掌门人史玉柱的成功,是讲诚信与责任感的最好注释,史玉柱在其前公司破产时没有逃避本可以逃避的巨债,承诺还款并做到,其行为在商界传为美谈,受到人们的尊重与信任。因此诚信是企业长期立足市场的基石,也是高职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础。
6感恩意识。感恩,就是对别人的恩情有所感觉、有所觉悟、有所感动。感恩,就是对那些有恩于自己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激、感谢。感恩就是回馈别人,尤其是在精神上的回馈,社会学家把这种精神的回馈称为内在报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别人的承认、肯定、尊重与赞美。内在报酬的价值,是物质的回馈无法提供、也是无法比拟的。中国有深厚的感恩文化与感恩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一种美德,忘恩负义,则是对一个人严重的指责。在感恩文化氛围下,有利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感恩意识教育是基于企业文化高质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的基本内容
在企业文化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的特色,找出其个性化的元素,以此构建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现以农业类、经贸类及工科类三大行(企)业的个性化企业文化元素为例,说明农业类、经贸类、工科类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小方向的基本内容。
农业类专业。农业行业的企业员工,要具备不畏艰苦的心理素质,有服务“三农”、献身农业的精神,随着市场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的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还应有一种把握市场、进行市场趋势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因此,农科类专业强调员工的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市场分析能力等职业素质。
经济贸易类专业。经济类行业员工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环境的变动,要有一种善于捕捉市场机会的职业能力:还要有坚强心理素质,要拼搏进取、勇于竞争、不畏困难;要树立为他人、为顾客服务的理念。因此该行业企业文化中强调了员工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拼搏进取精神等素质。
工科类专业。这类行业企业文化中强调了质量意识,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讲究工作效率等。
四、实现途径
基于企业文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要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施,因此要找到合适的实现途径至关重要。
职业素质教育根据其内涵要求,它既是高职德育类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涵盖了专业技术岗位所要求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态度。因此,高职素质教育,不仅要重构德育活动课的内容,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将德育课作为主渠道,更要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其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与专业实践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真实地体验、感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并通过各种活动,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只有将高职素质教育融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融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构德育活动课的内容,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高职院校德育课是必开课目。也有规定的教学大纲,同时部分高职院校还有单列的德育活动课。学校在该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应有机地将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企业调研,开展以活动为主、方式灵活多样的职业素质教育专题活动,使学生在相关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2在工学结合中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养成。为体现高职生的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教学活动融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有机地将高职素质教育的目标与专业能力的培养过程相融合、相对接,引导学生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真切地感受企业文化,并通过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做好职业人。做好职业事的素质要求。
3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在环境中熏陶。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它体现在学校的环境建设、管理方式等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催人奋进、向上,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也是学生良好素质养成的基本土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使毕业生顺利适应企业文化管理的环境,有利于做好职业事。为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推行团队合作的校园活动及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领悟。校园活动是大学校园里最活跃的因子,要充分发挥它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传统的校园活动及教学活动更多的是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竞赛,忽视了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工作的技巧。结果导致学生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方面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巧,到企业中很难与其他人高度合作。因此高职院校应大力提倡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同时策划与组织一些以团队合作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吕玲,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构建高职素质教育平台[J],文苑-教育与教学,2006(4)
[2]杨君莲,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3]张振英,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及培养模式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7(20)
责任编辑王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