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悬念式的课堂总结

2009-09-02郭淑红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后继分式加减法

郭淑红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堂总结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设计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可以再次激起学生思维的高潮,还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巩固知识,检验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发挥创造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好课的教学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良好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数学教材的严密逻辑性,以及前面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前提,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扩展和深化的这一特性,在进行课堂总结时,笔者经常根据内容及前后知识的衔接,巧设具有悬念性的课堂总结。

一、转变角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是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知识与技能的总结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如“用平面截几何体”一课的教学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甲总结说:“在这节课中,我尝试了从不同方向来截一个正方体,可以得到的截面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变形,并且我知道只要棱柱有几个面,用平面去截最多可得到几边形。”

学生乙站起来说:“我最大的感受是能成功的截出五边形、六边形,并且掌握了方法。”

此时,其他学生也纷纷谈了自己在这一节课中通过动手、猜测得到结论的过程及感受。

最后,笔者肯定了学生们的总结,同时提出:如果用平面去截圆柱体、圆锥体,得到的截面又是什么图形?

这样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总结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还设置了悬念,引出了新问题,激发了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计有目的、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总结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总结的设计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同分母分式加减法”一课时笔者这样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认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计算怎么样?

生1:我认为同分母分式加减法非常简单,只要在计算中注意正负符号就可以了。

生2:不仅在计算中注意正负符号的运用,还要恰当运用加减法的运算律,使计算过程更简便。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那么实际上大多数分式的分母是不相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又该怎样计算?下堂课我们将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学习,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请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

这样设计便为后续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理下了伏笔,激发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再如,在教学完“平行四边形”后,和学生共同总结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制作方法,这时,提出问题:“若把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改为直角,那么它是什么图形?”学生议论并总结说:这是一个长方形,我立刻总结说:“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

这样不仅很自然地概括了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还巧设悬念,引出了下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精心设计具有悬念性的课堂总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课堂教学的和谐与完美;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产生“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效果。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后继分式加减法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如何认识分式
加减法的由来
拆分在分式题中的应用
例谈分式应用中的大小比较
皮亚诺公理体系下的自然数运算(一)
甘岑后继式演算系统与其自然演绎系统的比较
滤子与滤子图
基于多元索引后继树的序列模式挖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