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思考

2009-09-02李庆华梁温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困境与出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李庆华 梁温英

摘要:成绩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导致了考核结果失真,激励机制失效。通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改革考试形式,加大平时课堂表现的评价力度,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规律来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期顺利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困境与出路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103-0077-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载体与具体表现,但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和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成绩评价日益暴露出诸多问题。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反思既有的评价模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寻找“突围”的新路径。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评价的考核,多关注检查学生对理论体系和理论知识要点的把我,用统一的闭卷考试方法,致使学生为应对考试,大量的死记硬背,从而忽视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只关注考核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知识的准确度,而弱化了对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全面考核分数的简单量化的评定,过分注重评价学生的记忆力,不能有效的检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方式,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2思想品德应是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及思想素质的提高

对理论或者时事政策的单纯记忆考核,这种简单量化的考核和评价方式,造成了目前相当部分大学生看重学习成绩,轻视身体力行的思想道德实践倾向和思想道德修养上的知行脱节以及“高学历+低品行”的矛盾。

3思想政治理论课量化考核方式运行中的不足

有些高校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量化考试的问题,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试图达到学习成绩与道德修养的双重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偏差仍然难以规避。为了做到德育考核量化的客观公正,个别搞笑制定了名目众多的德育量化加分细则。但无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评价标准后边附有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加减”的实施细则,也为部分人弄虚作假、徐私舞弊开了方便之门。

4当前社会上诚信的缺失,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课程结构评分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凡此种种,挫伤了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积极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滑入重“量”轻“质”的恶性循环,导致了部分学生功利思想滋长,亵渎了道德的本义,也违背了评价考核的初衷,与教育培养目标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5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考核的目的和意义应具备实践价值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学习成绩考核的目的和意义都是应具备实践价值。因此,要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考核的传统误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相一致,并以此为依据来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反思

据有学者对目前我国学校采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的调查情况显示,学生对目前高校采用的一些考试方法最赞成的是“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考试形式”(52.7%)和“减少闭卷增加开卷”(37.4%),学生最不赞成的依次是:“考教分离,外校命题”(45.3%)、“全国全省统考”(29.6%)、“闭卷考试”(29.2%)。(见表1)

把以上调查结果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对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考核模式进行深入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行的成绩考核模式具体存在着以下不足。

1考核结果失真

成绩评价具有直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间接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双重功能。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实践中,这些功能却不同程度地丧失了。据调查,在高等学校中,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均成绩居各科之首,不及格率极低,有的学校甚至为零,但是谈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却是美誉度偏低,总体情况处于社会不太满意、学校不太满意、教师和学生自己也不太满意的“三不满意”状态。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各方满意度的反差,表明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这种成绩评价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2激励机制失效

学习本是一种艰苦的认识活动,在它由被动向主动发展的过程中,考核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促进力量。考核机制其实就是一种竞争激励机制,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不管是通过在考核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来体现自己的才能和价值的愿望,还是对考核中失败的担忧,都可以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欲望,促进良性竞争,调动学习积极性。现行的考核模式没有提供充分的激励和约束,既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也无法对学生形成压力,使之发挥潜力。这就失去了对学生日常学习的导向作用。

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他们讲现实、重实效;喜欢独立思考,反对死板教条;喜欢创新,反对守旧。如果评价方法或内容不合理,他们会以各种方式给予否定,其极端方式就是考试作弊。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相信他们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创新考核方法、内容和形式,把考核过程变成学习、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重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路径

学生成绩评价体系,不能墨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死记硬背只重课堂考试的模式,应着眼考察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理想信念的坚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广泛调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在具体实施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采取“六个结合”,即:区分层次与分阶段改革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熟记知识点与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相结合;主课程小步改革与副课程大步改革相结合;平时成绩考核与期末试卷考核相结合;考核成绩与学生网上读书撰写心得相结合。力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改革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在平时,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要注重考试和考察相结合。只有这样,

学生才不会出现“平时松、考前紧、考后忘”的情况,才不会有通宵达旦一次就能侥幸及格的心理。同时应实行多元考核体系,采用复合成绩,评分标准事先公布,事后可以查询。这样学生才能注重平时努力,重培养能力,重学习过程,降低一卷定论的心理压力,不仅注重“知”,更重“思”、重“德”、重“行”,成为政治觉悟高、品行优良的“和谐人”。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困境,我们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1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改革考试方式

比如,期中考试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或写小论文的形式。开卷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利于纠正死记硬背的传统应试习惯,有利于学生在了解和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开卷试题不同于闭卷,它重在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考试题目应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既要挖掘学生的知识潜力,又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倡导多向、发散型思维方式,不求惟一答案,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小论文可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和时事,确定考察范围,让学生自拟题目,课下查阅资料,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如,对和谐社会、和谐教育的思考,对依法治国、依法治教的见解,对学习、生活、就业的看法等。让学生写论文的目的是考察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分析推理能力,为防止抄袭或从网上直接下载,也可采用答辩的形式。

期末考试既可采用开卷的形式,也可采用闭卷的方式,或者二者相结合。尽管这种传统的考试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但也应看到,闭卷考试对于强化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以及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是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改变一下考试内容、命题形式、考查重点,它仍然不失为检查课堂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考试内容要以学生为本,不仅要检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还要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仅包括基础理论题,还包括综合应用题;加大辨析题和论述题的比重,合理确定理论知识考核的比重;考查重点既重知识,又重能力,还要考察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各章节分配要合理,难易要适当。

2加大平时课堂表现的评价力度

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理应占据成绩评价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期末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导致教考分离的一系列弊端,完全可以通过以课堂表现评价为主得到彻底改变。加强课堂互动,可以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沉闷局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实,以课堂表现作为成绩评价的最重要依据并不新鲜。美国的MBA教学就一直以学生的课堂发言作为计分依据,使课堂讨论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头脑风暴”,每一个课堂参与者都获益匪浅。随着我们物质技术基础的大幅度提高,授课教师甚至可以每一节课都全程录像,课后心平气和地给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分。这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更强化了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规律来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权重的设置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课程不一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有着强烈的实践性。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期末笔试占的比重很大,通常超过60%,这种本末倒置的设置导致激励机制的严重扭曲,产生了诸多弊端。我们要尊重课程的内在规律,加大学生品德实际表现的评价权重。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试模式上要实现突破,绝不是一个“单一工程”问题,而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系统工程”问题,是一个需要积极主动尝试的工作。基于前述分析,笔者认为,改革的方向很明确,那就是全面评估当前试卷考核的实效性,探索并重构考核的权重指标体系,引入并积极尝试实践考核途径,加大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权重。为此,应该重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考核的新模式和新办法,形成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提高表现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杜风静,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方法的改革刍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105—109,

[2]姬晓琼,德育考核能量化吗?[N],中国教育报,2006—10-08(3),

[3]许鹏奎等,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证问题的研究[J]教育与现代化,2006(1):50-57,

[4]杨现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l黑龙江教育,2007(6):77-79。

猜你喜欢

困境与出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XBRL语言应用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困境与出路
我国检委会制度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