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生涯教育: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

2009-09-02王凤琴李秀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

王凤琴 李秀梅

摘要:在全球化国际背景、市场化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和谐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多渠道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和社会化,实现“人职和谐”,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理性选择;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09)03-0008-03

职业生涯一词来源于英文"career",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原有“道路之意”。它涵盖了个体一生的发展历程,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所从事工作、承担职务的职业经历或相继历程,是伴随个体终身的动态发展过程。“生涯教育”一词最早由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MarLand博士提出。如今,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常态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制度和模式。

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萌芽较早,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和黄炎培先生的“生计理论”为主要代表。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理论上并没有较大突破,发展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根本变化,职业生涯教育已引起社会、高校和大学生的高度关注,但总体来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选择。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制定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全球化国际背景、市场化社会环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和谐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

1全球化国际背景下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系Frederick T.L.Leong博士在《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国家竞争策略的一环》的论文提出:在全球化以及国际竞争的时代趋势下,应将职业生涯教育纳入国家整体竞争的策略。纵观世界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教育在美、日、德等国已成为其国家人才战略之一。目前,在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知识和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人力资本上的投资是任何国家竞争策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这就对国民素质和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生是特殊的人力资源,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增强教育的整体供给能力,提高大学生对职业性质、目标、发展方向的认识,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回应和必然选择。

2市场化社会环境下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成功转型,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给拥有13亿人口的我国政府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2009年又将有610多万大学生面临就业,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应该说,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推动了社会转型,经济成分、经济组织、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人们价值取向多样化。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抢业”、“盲目择业”和“高违约率”等现象,就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多元化的体现;另一方面,顺应人才需求和人才流动的市场化趋势,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被动承受变为主动参与,变消极等待为积极出击,从无序择业到有序竞争,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日益凸显。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使其理性评价自己、准确定位,顺利实现“人职匹配”。同时,更可以有效地控制人才市场的高流动及无序流动,克服供求双方需求结构性错位,避免人力资源浪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3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呼唤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现代社会是职业化社会,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实现个人理想、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教育成为大学生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环节和获得职业成功的有效途径,是最重要的一道“人才培养关卡”。教育环境的变化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合理定位和转轨变型,大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在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其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及工作适应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培养,这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实紧迫性

实现国家创新型人才发展战略,必须立足现实,着眼发展,加快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步伐,加速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大学生职业生涯认知意识亟待提高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了解程度低,对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联度认识不清,自我定位不客观,缺乏正确的职业理想。2005年,《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进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调查中,5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能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只有17.6%的人有短期内的职业规划。口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认知意识尚未被唤醒,更谈不上行为实践。当面临职业选择和困惑时,他们要么自己冥思苦想,要么由父母包办代替,要么干脆被动等待、坐等伯乐上门,只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由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指导。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相当一部分学生社会责任感减弱,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需要,重物质轻精神、重实惠轻道德的现象屡见不鲜。职业价值观偏颇致使一些学生择业时期望值过高,大城市、大公司、大企业人满为患,边远地区等急需岗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局面难以根本改变。

2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更新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教育理念不超前,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体系相对滞后等问题。很多高校用简单的就业指导取代职业生涯教育,把职业生涯教育仅仅局限于就业前的政策咨询和招聘信息提供,教给学生应急的应聘技巧和包装方法等,而疏于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理念、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同时,绝大多数高校缺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健全的组织机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建立,根据教

育部规定,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与就业指导的专职队伍的人数比为500:1,但目前多数大学在安排就业指导专职工作人员方面尚未达到这个比例。据统计,2002年全国高校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在1:700以上;2003年达到1:1000~1500。目前,有些万人大学专职人员甚至不足2人,职业指导人员数量严重短缺,更谈不上提供完善的人才培养措施和职业发展服务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展和整体功能的发挥。

3全社会职业生涯教育的氛围亟待强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由于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薄弱,高中时期才在懵懂中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学选专业也少考虑到职业兴趣和能力发展。等毕业择业时,已错过了储备必要职业素养的最佳时期。而目前,社会整体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职业院校发展如火如荼,但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和学科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援助服务体系,缺乏相关的法律、道德的约束,与全球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不同步,全方位的职业生涯教育还没有全面展开。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途径

职业生涯教育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追求的是“人职和谐”。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高校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准确定位职业生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化、专业化、个性化和社会化。

1强化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全程化

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崇高职业理想的树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这个过程,从受教育者角度看,接受职业生涯教育应伴随其职业生涯始终;从教育者角度看,职业生涯教育应着眼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教育活动的规划与实施应连续不断地贯穿于其职业生涯全过程。教育部[教高厅(2007)7号]文件提出,“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作为高等学校,就是要通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教育,系统解决大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价值观问题。在教育对象上,由应届毕业生转向所有年级和学生;在时间跨度上,由毕业前转向整个大学阶段。使学生一入学就认识到职业素质的提高与一般知识技能的提高同等重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潜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强化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层级化

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和专业特点及实际需要,分层次确定教育内容和方法。大一时主要进行职业生涯基础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扩大对职业的了解和各学科的认识。让他们懂得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价值观。大二时主要是集中了解所学专业和相关专业,使其尽可能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就业“双选”用工结构和获取职业途径,正确评估自己,初步确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大三时在所选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入探索,并作出实际尝试,如企业走访、教育实习、社会实践等,最终确定决策职业方向。大四时主要通过毕业设计或论文,进一步深化对本专业前沿理论的认识,并通过毕业实习,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经验与启示,积极适应环境变化,学会独立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生活。

3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个性化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必须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成长背景、经历、认知和情感。在彰显个性的时代,普遍划一的教育,已不能满足其职业选择、规划和发展的需要。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指导,就是除利用专业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外,高校可按照“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其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入手,开展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心理测试;提供个别咨询和专门辅导,给出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意见与建议;建立个人档案,做好跟踪服务,也可以采取导师制等有益的尝试,注重个性化的引导、教育,将其个性变成优势,把劣势转化为强势,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立职业目标、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强化教育管理的全员性,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化

职业生涯教育应是由国家支持、社会企业参与、高校主导、大学生为主体的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一方面高校本身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理念,形成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抓职业生涯教育的政策引导,专兼职队伍抓规划设计指导和心理矫正,教学单位抓专业调整和知识传授,广大教职工提供信息服务的全员化格局;另一方面,要加大高校与社会的协调力度,有效整合资源,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其及早树立职业理想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同时,要通过广泛宣传,在政府、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中形成普遍共识,营造全社会认可、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为建立健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莉,高职院校开展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08(4):3~4,

[2]教育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EB/OL],新华网,2008-12-03,

[3]吕军战,高扬,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7):160-162,

[4]吴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理性趋势[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8):83-84,

[5]李强,解读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J],管理观察,2008(12):90-91。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有效途径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实效性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