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活”起来的小花招

2009-09-01刘研英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

刘研英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面对新课改的挑战,笔者从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角度出发,略施小花招,让僵化了的语文课“起死回生”,让学生真正地“活”起来。

【关键词】 教学形式 活课堂 小花招

“语文难教,学生厌学”,这是大多数奋战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的体会。其实,很多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的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可并不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反而越来越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尴尬的结果呢?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及干扰,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往往由老师大包大揽,就像演独角戏,过多地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使本该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毫无生机。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长此以往,最终使学生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如何让语文课变为一潭活水,让僵化了的语文课“起死回生”,让恹恹欲睡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从而激发其潜能,培养其创造力,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活动教学,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是语文课堂“复活”的保证。

一堂语文课上得好不好,关键要看上课的形式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否能让学生感受、体验。换句话说,要想让学生在语文课里得到如鱼得水般的快感,教师就得设计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我的做法是搭建平台,让学生“秀一秀”:

一、让学生当回“说书人”。有些课文内容不深,学生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把握住课文内容和写法,体会出文章的语言特色,那我们完全可以设计一些新鲜活泼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如我在教《陌上桑》时,针对该诗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设计了以说书代替讲授的语文活动。在上课前,我布置学生认真收看现如今电视上类似说书的节目,比如《传奇故事》《王刚说故事》《牛群冒号》《拍案说法》等等,要求学生注意说书艺人(节目主持人)怎样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再要求学生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范本进行说书练习,在学生熟悉说书这种艺术后,特意通知本班将举行一次说书比赛。于是我布置把学生《陌上桑》改写成说书脚本,要求忠实于原诗,力求体现出原诗的思想内容,可适当添加情节,突出细节。在课堂上,学生先在小组说,小组再推荐一个普通话流利的、话本写得较好的选手参加班上的比赛,全组同学对选手的话本进行修改,为其表演出谋划策,这样,全班共推出六个选手决赛,他们表演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赢得阵阵掌声,课罢,学生意犹未尽。设计说书这一语文活动,既完成了《陌上桑》的教学,又让学生固有的表现欲在合适的环境里表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二、让学生当回“演员”。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有精彩的语段,故事生动曲折引入、矛盾冲突激烈,很适合学生表演。在教学中,我尝试在课堂上抓住契机,选一些适合表演又易于操作的片段来让学生(有时师生一起)即兴表演,再现文本情境,在“活”的基础上,力求内容与形式的趣味性,让学生达到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境界。在讲授《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陈毅市长》中的“齐仰之接电话”、《风筝》中的“风筝事件”、《清兵卫与葫芦》中的“师告状,父砸葫芦”的片段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在表演中“演员”们除了把人物的动作神情表演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外,还就地取适合当道具的材料(如临场折叠纸飞机代替风筝、学生“捐”的硬币),有些语言和细节,课文中没有的,学生也能够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作(如演“齐仰之接电话”,原文里只有齐仰之的台词,对方的话语全用省略号代替,“演员”能根据语境恰当地增补省略号里的内容),可以说大都有出色的创造。所以随着“演员”的精彩表演,课堂上不乏学生欢乐的笑声以及热烈的掌声。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不仅能够非常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创新。

三、让学生当回“老师”。主要是指有些课文让学生来讲授,老师作些适当地指导。如一些古诗词,学生借助各种工具书几乎都能将其内容理解得透彻,我就曾经以抽签的方式,让每个学习小组抽诗名来确定授课任务,然后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准备,放手让他们来讲授。每首古诗词由两小组讲授,目的是以比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也是为了互补授课内容的缺漏。在展示课上,学生们热情高涨,每个“老师”(各组代表)有模有样地讲课,有的设计的提问问题很精巧,有的将诗词绘成图画辅助教学,有的将诗词改为散文或编成话剧、小品,再现诗中景,诗中境……形式灵活多样,讲授紧扣内容,课堂氛围浓烈,让我对这些小“老师”们的表现赞叹不已,让我折服学生们的奇招妙计,让我为每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而倍感欣慰。这样做既让学生走上“前台”,又让学生走进“幕后”,还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其好处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四、让学生当回“导游”。语文课本中诸如《与朱元思书》《三峡》《巴东三峡》《周庄水韵》《小石潭记》等描绘自然景色、游记类的文章或“话说我家乡”“话说××”的口语交际活动,都可以尝试用这种方式。如是课文,可让学生自选喜欢的景点(段落),也可选全部景点(全文内容),根据作者的描述,以导游的口吻撰写出导游词,并在课堂上模拟导游介绍;口语交际活动课,则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游玩观光的素材(或几张图片,或特产或建筑遗址,或山水花草……)写好导游词,在展示课上脱稿扮演导游角色,向“观光者”介绍,如有“观光者”询问有关“景点”的问题,应有问有答,尽量让“观光者”心满意足。作为导游,必须具有多元化的文化底蕴、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鉴赏眼光,才能对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现代文明等作出准确的介绍。如要介绍一口古井,必须事先对这口古井的历史沿革搜集资料;要介绍家乡某种特产,必须事先了解特产的种植或制作原料、步骤,或种植、价值等有关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对收集来的资料加以整理,筛选,编排主次,“导游”时必须随“时”、随“机”应变。这种教学方式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学生“说”的机智应变能力,又使他们深入了解自然和社会,丰富了语文课的内涵。

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当然还有很多种,上述四种小花招只不过冰山一角。我想:只要我们语文老师敢于解放思想,勤于动脑,善于思索,就能找到深受学生欢迎且倍增效果的授课方式,就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充满魅力,就能让我们的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
初中化学课堂创新教学形式探究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根据学生特点开展识字教学研究
让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探讨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