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及对策
2009-09-01刘丽萍
刘丽萍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关注学生的心理,注重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这既是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更应该关注和探究学生学语文的心理。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
1.轻视心理。重理轻文,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不但影响着家长,也影响着现在的学生。除了在学校的学习,课余也参加什么“数奥”班,理化培训班,而对语文的学习则十分漠视。
2.惰性心理。现在的学生不少娇生惯养,怕背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对他们而言早已经过时。因此脑袋空空,连基本的组织语言能力都越来越缺乏。而“苦读”“苦记”“苦背”也实在是“天方夜谭”。
3.厌烦心理。由于学习语文有“听、说、读、写”的要求,写作中有各种文体的训练,加上从“牙牙学语”就接触语文,学生没有新奇感,考试也比较难得到90以上的高分,所以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
4.自卑心理。一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勇气,对学习感到迷茫。
5.猎奇心理。网络的风靡,就像一把双刃剑。很多缺乏文采的语言充斥了学生的生活。QQ聊天,直接用表情替代,用符号表示。学生觉得不会网络语言是很掉价的事情,而用正常文学语言则成了怪物。
6.焦虑心理。有些学生有不切合实际的过高期望,认为语文学习是一朝一夕的事。常因经过短时间努力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情绪上的极端焦虑。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
7.敷衍心理。平时学习马马虎虎,听课心不在焉,对课后阅读则更是只求应付。要求读名著,很多学生只是翻翻,就认为已经读过了。而考试只要分数没有个位数出现,混个六七十还挺容易,所以很满足,就敷衍了事。
8.埋怨心理。自己学得不好,却埋怨老师教得不好;有的则认为老师“看人头”,喜欢聪明、伶俐、反应敏捷的学生;有的则埋怨自己“笨”,记忆力太差,恨自己不如别人聪明。
9.投机心理。不努力学习,靠碰运气,或靠临时突击,相信语文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认为只要考试前背背书,看看笔记就行了,或者背一两篇满分作文,对语文知识就掌握了。
这些消极心理,对语文教学影响极大,它往往使学生缺乏饱满的学习情绪,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在这种种心理因素支配下,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
二、对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调动学生良好的情感,让学生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讲演、故事、谈话、示物、音像等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并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教学《核舟记》一文时,针对这篇说明文内容不生动的情况,笔者由“鬼斧神工”这个故事导入,还展示一只“长约八分又奇,高可二黍许”的桃核,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了学习的内驱力,课堂自始至终呈现活跃的气氛。
2.设疑问难,激发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种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设置问题,以疑促思,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的乐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置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层层推进,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笔者在教学《孔乙己》时,设计了几个问题,全面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这些问题是:第一,文章有几次写到“笑”?第二,谁在笑?笑谁?第三,为什么会笑孔乙己?第四,难道值得取笑的只有孔乙己一人吗?第五,笑的背后有什么深刻含义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又在笑声中死去,这说明什么呢?学生对前四个问题均能对答如流,因为在文中都能找到答案,可到了第五个问题就被卡住了,但学生对这个问题特感兴趣。学生讨论热烈,最后得出结论:以笑写悲,更突出孔乙己命运的悲惨,更有力地鞭挞了封建科举制度。
3.组织竞争,增强兴趣。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竞赛可以定时间而不定任务,也可定任务而不限时间。
如教《岳阳楼记》,我们搞竞赛看谁默写得快,就限定一分钟时间,从第二段开始默写,看谁写得多,我刚说完“开始”,大家就全身心地投入竞赛之中。比赛结果,除三名同学外,大部分人一分钟都写了40多字,还有15名同学超过了50字。教《于园》时,有的段落,大家感觉很好,尽管教材没要求背诵,但同学们愿背一背,那好,就来个一分钟背诵比赛,能背多少算多少,结果一分钟时间,同学们都背了60字以上。即使在盛夏高温的日子里,并且正值疲劳的下午午读,一听说开展学习竞赛,同学们也为之一振,忘记了炎热,忘记了疲劳,全心身地投入竞赛之中。
一节课有一两次乃至三四次短时间的竞赛,使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的思维有张有弛,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4.体验成功,延伸乐趣。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后,总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感觉。因此,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稳定下去,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在努力中看到希望,从成功中尝到甜头,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在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经常受到老师的关照和表扬,因而表现出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愈学愈乐学;而那些学习差的学生,本应加倍努力学习,但由于失败,再加上经常受到老师的冷落、批评甚至斥责,因而学习情绪低落,愈学愈厌学。其实,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智力就差,他们也有自尊心、好胜心,只要我们能转变观念,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就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他们学习有所进步。在语文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体验。同时,通过开展语文活动,如办手抄报、墙报、故事会、朗诵会、社会调查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显身手的机会,使他们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式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思想更解放一些,胆子更大一些,路子就越走越宽广。
(责编 覃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