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2009-08-28梁善真
梁善真
【摘 要】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而高一又是这一关键期的基础。因此要重视提高高一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可开放的初中教学造成的尴尬后果、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等都制约着教学效果提高,为此我们应做到:1.切实转变学生观念;2.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3.培养创新型教师。
【关键词】 困惑 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
高中阶段是人生当中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高一又是这一关键期的基础。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探究和总结。在此我就新教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反思结果进行总结,以抛砖引玉。
一、高一政治教学的困惑
(一)开放的初中教学造成的尴尬后果
最近几年,初中思想政治课已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进入“素质教育”,考试制度也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进入开卷考试,课程改革还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教学虽带来一系列的新景象,但也形成高一教学的尴尬地位:
(1)学生对政治学科存在认识偏差
由于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平时教学中,学生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教师和学生对政治课的认识产生偏差。
(2)活动课的负面影响
初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亮点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 而缺陷又恰恰是在活动课上。部分初中老师所上的政治活动课已是活动与理论的脱节,极易形成学生的误区:政治课就是热闹,就是玩。让学生从热闹好玩的课堂中回到相对抽象的课堂中来并非易事。
(二)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
以高考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致使高中的教学只能围绕高考指挥棒进行,政治课教学必然地形成了“老师教书,学生背书,国家考书”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教学质量,不少学校把竞争片面理解为分数的竞争,政治教师只能通过填鸭式、题海战术等办法来培训学生的应试能力。一方面是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一方面是高考的压力,谁能协调完美,而没有偏差呢?
(三)师生“逆反性”心理误区的制约
逆反心理普遍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中。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其职业、专业的不顺心;对教材“多变性”的反感等。而学生的逆反心理主要又表现为对一些枯燥教材内容的乏味;对社会存在轻视政治科现象的认同;对为应试而大量背诵的厌倦;对教师教育要求的直接或间接的抵触等等。上述师生逆反心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取得成功。
二、高一思想政治教学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切实转变学生观念,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观念是实践的先导。要想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喜欢政治,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新的政治观念,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在最初的教学时,应注重结合高一的教学内容列举贴近生活的事例,让学生明确这些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学是关键,因此要注意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高中思想政治虽然确实有些难学,但还是有方法、规律可循的。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方法、规律,还是可以学好的。这些学习的方法和规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更需要教师予以指导。教师可在高一刚开学时利用专门时间在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记忆、学会把知识系统化、学会解题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法指导。
(三)培养创新型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增强课堂教学活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知识生成和能力获得的引入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实施新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一的政治课教师必须是拥有“全而新”的知识创新型、具备构建“活而实”的和谐课堂能力、准确把握高中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的教师。
总而言之,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好多,随着课改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更多。我们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既热情倾注,又冷静面对;既大胆前行,又稳妥探求,不断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探索和反思,从实践中反复摸索和总结解决的对策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保证学生素质的提高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2006
[2] 王彦才.新课程改革:尴尬与应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6(26)
[3] 深圳市南山区课程改革调研组.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6.9(3)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