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沛县“新·心”生态德育大显成效
2009-08-26卢世国赵厚运
卢世国 赵厚运
江苏沛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新·心”生态德育系列教育活动,探索出了一条“课题引领——个性体验——校本模式”的创新德育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中国教育学会顾明远会长亲笔题词“生态德育”。
江苏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新·心”生态德育是沛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的“三生”建设(生态德育建设、生态课堂建设、生态校园建设)之一。“新·心”生态德育活动是“五新”德育活动和“五心”德育活动的统称。“五新”即:展文明新仪、讲文明新语、唱文明新歌、走文明新路、做文明新事;“五心”即:抱怀仁之心(对人)、秉公正之心(对事)、持洁静之心(对物)、怀感恩之心(对世间)、彰进取之心(对学习、工作)。“新·心”生态德育秉承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以“走进师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为切入点,以“净化心灵,提高道德素养,优化生命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以“新·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德育活动,从师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体验的方式,让师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醒师生的自我思考,打造沛县中小学师生文明礼仪新形象。
“新·心”生态德育系列教育活动突出的特点是“课题引领——个性体验——校本模式”。沛县教育局通过调查,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现学生德育问题,进行分类归纳,从课题研究的高度解决学生德育问题,以“新·心”德育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德育研究课题已被批准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在解决学生德育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体验德育的方式.讲究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推广“新·心”生态德育的方式上。采取“校本德育”的模式,不搞一刀切,全县各中小学针对各校各班各人的特点与实际制订方案,百花齐放。“新·心”生态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沛县中小学师生文明礼仪形象焕然一新,促进了全县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德育课题:领异标新二月花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位置,否则21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当前不少地方的德育观念与德育手段已远远落后于当前的德育发展形势。德育工作该如何开展才更具有针对性与时效性,沛县教育局郑恒良局长专门主持召开了沛县德育研讨会。
“我们的学生现在还会走路吗?”郑恒良局长此语一出,四座皆惊。难道,学生走路还有什么新说法?“同志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的学生走路的形象,耸肩缩脖走,勾肩搭背走,推搡喧哗走,踩踏绿地走,违反交通走……学生走路的形象体现着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折射出我们德育工作的成败。推而思之,我们的学生还会说话吗?我们的学生还会唱歌吗?我们的学生还会做事吗?如果我们的学生连最基本的走路、说话都不会,我们还奢谈什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常态下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细节人手,讲究时时德育,处处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才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根本啊!”
郑局长的一席话,开启了沛县“新·心”生态德育系列教育活动的大幕。2007年10月,“新·心”生态德育研究课题组成立,郑恒良局长亲自任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在全县中小学广泛调查沛县中小学存在的德育问题并把解决这些德育问题做成了德育实践课题。课题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一个是以教育局书记为组长的理论组,负责理论研究、调查分析、活动指导;一个是以教育局德育办主任为组长的实践组,负责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一个是以分管德育的副局长为组长的督查组,负责活动的督查与深化。2007年12月,课题被批准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年6月,“新·心”德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沛县汉源宾馆隆重举行。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县教育局党委全体成员出席了启动仪式,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心校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50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下发了《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广泛开展“新·心”德育系列活动的意见》。行政手段,课题引领,“新-心”教育系列德育活动在沛县中小学高调高位推进。
体验课程:绝知此事要躬行
体验课程是21世纪德育课程改革的新走向,体验德育已经成为继承和超越传统德育的新范式之一。体验式德育教材是对传统德育教材困境与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当代具有活力和魅力的德育教材新样态。我们来看一看沛县的德育体验课程:
姿容要求:要自信行走,精神抖擞,充满活力。行走时不穿拖鞋背心,不化妆、不戴首饰,不染黄发、烫发,不穿奇装异服;不耸肩缩脖,不手插裤兜,不东张西望,不急跑猛追;不踢物行走,不边吃边行,不看书行走,不勾肩搭背。
上面节选的是沛县实验小学校本德育教材《“走文明新路”文明礼仪规范》中的一小段。“走文明新路”文明礼仪规范几乎覆盖了学生所有空间、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文明行走的规范与范式,真正把规范落实到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
“新·心”生态德育研究课题组结合学生德育实际编写了《沛县中小学生新·心德育文明礼仪规范》。这本小册子成了全县中小学通用的“县本”德育教材,各校在此基础上又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还在每班每周安排了一课时的“新·心”德育文明礼仪课。学规范,习规范,内化行为,形成习惯,成了沛县“新·心”德育体验课程的宗旨。
沛县“新·心”德育使用校本体验式德育教材,坚持“生活即德育,德育即体验”的方针,不再是单纯的说教,不再是教师和家长居高临下的灌输,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创新德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德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大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校本方案:五更春鸟满山啼
“新·心”德育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采取感性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唤醒学生的自我思考”,因此沛县在实施“新·心”教育的过程中不搞全县一刀切,各校结合自身情况,深刻领悟“新·心”德育的内涵实质,积极制订“新·心”德育系列活动计划和方案,并上报县教育局“新·心”德育课题研究小组。各校在课题研究小组的指导下再进一步细化、实施,落实到各班级和个人。指导小组选派“新·心”德育课题组成员对各校活动进行调研,边研究边指导边推进。一校一方案,一班一主题。我们来看一看沛县各中小学校的“新·心”德育阶段性活动总结:
正阳小学:通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
电话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感恩教育,赢得了外出打工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城镇中心校:通过“新·心”德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的“三进”活动,促进了学生和老师、家长、社会的交流,建立起了和谐的情感沟通模式,成效显著。
栖山中学:借助本镇市级德育基地资源,开展“新·心”德育系列活动,学生感同身受,提高了德育的有效性。
沛县初级中学:通过开展“我校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对自身的言行重新审视的机会,活动虽小,效果显著。
沛县湖西中学:各班举行的“如何看待有偿拾金不昧、有偿为人带路行为”辩论会使高中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个性校园:万紫千红总是春
“关注社会理解人,活着要有精气神。有恩他人不图报,受恩他人要报恩……”走进江苏沛县歌风小学,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一阵清脆悦耳的歌谣传来,原来这是小学生们传唱老师和学生一起创作的新歌谣。创作、传唱新歌谣是江苏沛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新·心”生态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活动是如何开展的呢?沛县歌风小学德育主任介绍了他们的做法:
调查中发现,我校学生嘴里传唱的或是一些缠绵的爱情歌曲,或是一些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成人歌曲,甚至个别学生还传唱灰色歌谣。我们以开展“新·心”德育活动为契机,抓住学生喜欢唱、喜欢编儿歌的心理特征,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以编写“新·心”德育为内容的儿歌评选活动。活动评选出了很多首关于“新·心”德育的优秀儿歌。如讲文明新语的儿歌,“文明新语记心上,时刻运用不能忘,虽说只是一句话,体现社会新风尚。”关于安全的儿歌,“玻璃黑板真新颖,易碎似刀提个醒;拐弯处,莫急跑,以防对方来撞到;不追逐,不打闹,争当文明小标兵。”等等。我们把这些征集来的“新·心”德育儿歌在学校广播站定期广播,在校报、黑板报上发表,让同学们做到人人皆知,人人皆诵,人人践行。
我们又开展了为文明歌谣、童谣谱曲的活动。让音乐教师把音乐感比较强的同学组织起来,进行组词、谱曲,最后我们创作出5首适合于同学们传唱的校园歌曲,特别是我们学校的校歌《起点》——“美丽的歌风校园,是我们人生远航的起点,文明守纪,勤奋求真,好学善思,灵活创新,是我们永久的遵循。我们将从这里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要集体唱,在这昂扬向上的歌曲旋律中,同学们的心灵能不得到净化吗?
文明的种子撒下去就一定能结出文明的果实。如今同学们在课间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时口中念叨的是他们自编的文明礼仪童谣,在路上行走时传唱的是他们自编的文明礼仪童谣,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时唱的也是他们自编的文明礼仪童谣。活动深深地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现在校园里到处能听到文明的话语,看到文明的行为。
特色班级:一枝红杏出墙来
江苏沛县各中小学校在推行“新·心”德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整合德育资源,尤其在以班级为主体的德育资源的整合中取得了富有特色的经验。他们从班级中比较突出的德育问题入手,巧妙整合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甚至随机生成的德育资源开展德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班班如枝枝红杏傲立枝头,灼灼生辉。我们来看一则班主任手记片段:
受社会上流行发型的影响,我发现我班学生留长发、怪发、染彩发等现象很普遍,这有悖于“新·心”德育活动中“展文明新仪”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我主持召开了“美丽从‘头开始”主题班会,以发型为突破口,开展发型美丑大辩论,举行标准发型比赛,从而让学生提高了认识,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值得一提的是,我爱人是名美发师,她为我班同学作了“发型与健康”讲座,并根据每个学生头型特点免费为学生做了一次发型。新理的发型既时尚新潮,又合手中学生的身份特点,展示了发型上的文明新仪,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我班向县教育局“新·心”生态德育课题组推荐的中学生发型标准及图片在全县中小学推广。
江苏沛县教育局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整合德育资源创设班级德育特色的教育活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孤寡老人天使班”“社区安全护卫班”“垃圾分类处理班”“文明绿色上网班”……一个个富有特色的班级使德育工作呈现出万紫千红的局面。在“新·心”生态德育逐步深入的过程中,这些班级整合、丰富德育资源,正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甚至有的一个班级就成了一所学校的“形象代言人”。沛县教育局王云峰书记说,一个班级的特色出来了,就会使学生思想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得到提升,这是“一育多得”啊!
“新·心”明星:映日荷花别样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榜样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运用道德榜样进行道德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与道德榜样产生情感共鸣,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
长期以来,榜样往往是国家或教育主管部门推出的,虽然具有典型性与教育性,但那些榜样离学生似乎太遥远,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沛县教育局在推行“新·心”德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新·心”明星的发掘与培养,使道德榜样从学生中来。榜样不神秘,人人学榜样,人人都有机会做榜样成为了学生的共识。沛县各中小学校推出的“新·心”德育道德榜样种类繁多,可谓“五花八门”:“文明礼仪走路星”“文明礼仪吃饭星”“排自行车整齐星”“放拖把规范星”……当这些小明星评选出来后,学校就把他们的“星级”计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开大会表彰,把荣誉证书寄发给学生家长。这一系列做法激发了学生当“星”的热情。人人争当星,无人不成星。沛县中小学,星光灿烂。
“新·心”生态德育作为沛县教育“三生”建设的龙头,其成功的教育成果促进了“三生”建设的全面开花,促进了全县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2008年,沛县高考蝉联徐州前三强,生态课堂研究成效喜人;在徐州市第十九届运动会中小学生部田径比赛中,沛县中小学生代表团包揽高中部、初中部、小学部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徐州市中小学首届“器乐进课堂”竖笛比赛中,全县中小学获奖数居全市第一;沛县第五中学2008年荣获“第十届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中国区竞赛”中学组团体总分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培训实验学校”;沛县体育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人才后备基地”;沛县被评为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
“新·心”生态德育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沛县教育的美誉度,不少省市的学校也派员学习、交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苏沛县的生态德育正向更广阔的空间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