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目中的名校
2009-08-26邸晓茹
邸晓茹
学校文化深厚
学校之间的真正差距,其实并不是物质上的差距,而是学校文化之间的差距。学校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既有表层的物质文化,比如校园环境、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师生的研究成果等等;又有深层的精神文化,比如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团队风貌等等,精神文化才是学校的核心文化。一所名校最根本的就是要有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师生的脑海和心灵之中,只有这种精神文化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持学校持久的生命力。要办成一所名校,归根结底是要进行学校的文化建设和积淀,注重学校文化的生成和培育,打造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形成学校的办学风格与理念,提炼出自己的学校精神,激发出广大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推动学校工作不断前进。
师生和谐发展
从教育的终极目标看,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因此,学校应该努力成为学生持续和谐发展、幸福生活的家园。学校应大力倡导爱心教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去爱护、去培养;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有多元课程,教学要体现开放性、人本性、人文性,使学生能快乐学习,能自在成长;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要办成一所名校,应该拥有一支能讲终身学习、敬业、不断创新、心理健康和注重科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就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教师的发展是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信任甚于得到物质利益。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在保证教师正常物质需求的同时,注重满足和实现教师的精神需求,要完善机制,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教师精心设计职业生涯,同时应搭建各种平台,为教师的历练提高创设必要的条件。
务实、人性化的管理
管理是学校的生命线,要打造一流名校必须有科学、务实、人性化的管理。学校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应在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力上做文章,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是合作伙伴,更是一种服务与支持的关系。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切实践行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对人格的尊重。学校要让每位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做学校的主人,鼓励并奖励教师为学校规范管理献计献策,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达到人人是管理者,人人是被管理者的效果。
管理者要立足学校实际,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引领,帮助教师明确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动向;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制度,管理者要亲自参与组织、研究、协调与引导;建立组织与评价机构,发挥教研组、课题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主导引领作用,对教师的备课、说课、上课、论文写作与评议、专题研究、学习观摩活动,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实施策略;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教育效果显著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因此学校教育要重德育,提升办学理念,高度认识“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的道理。树立“德育是核心,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互动德育”的德育理念,强化全员德育,提倡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积极探索网络德育新途径,充分利用本地、本校资源,拓展德育课程,形成育人新格局。坚持以学科渗透,拓展体验和社会实践为渠道,以树魂立根、道德养成、社会实践、问题探究、自主管理为主题的德育新格局。
学校教育中,体育和美育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体育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用美育来陶冶学生情操,使每名学生都有爱好、有特长,为每一名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在德育、体育和美育基础之上的智育才是真正高效的。在德育的作用下,学生有理想、守纪律,学生勤奋好学,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体育的作用下,学生身心健康生动活泼。在美育的熏陶下,学生爱好广泛。最终形成德智体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自然形成学校教育真正的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