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先驱的思想轨迹
2009-08-25李安增
李安增
董一冰教授撰写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集学术性、史料性和创新性于一体,是我国起步较晚的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新成果。作者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力图反映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全貌。该成果既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刘少奇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专著,又是一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推向深入的创新之作。作者能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且观点鲜明,体现了一位青年学者实事求是、认真求索的理论勇气。
一、视角新颖,系统研究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关于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思想,目前已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但由于历史的因素,学术界深入、系统研究刘少奇思想的专著还较鲜见,特别是对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更显薄弱。作者对于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剖析,包括刘少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思想等。作者不是孤立地研究刘少奇本人的思想,而是把其与党的领导集体、特别是与毛泽东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从毛泽东一直处在党中央领导核心地位这样的事实来考虑问题,还注意了不用两条路线斗争的观点来说明建国后毛泽东与刘少奇之间的关系,说明刘少奇是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问题,从中揭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不回避刘少奇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局限性。作者能够选择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思想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体现了一位青年学者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对历史的负责精神。
二、定位准确,把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源泉。刘少奇是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他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都作了认真的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见解。他正确指导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极为可贵的思想启迪。尽管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刘少奇当年所取得的成果与今天我们党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步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主题并没有改变。作者遵循历史发展的脉络,站在理论全局的高度,把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宝库。这一定位既是对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贡献的科学总结,又是对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关系的历史和逻辑的把握,对于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大有裨益,同时又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创造了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新高度。
三、观点鲜明,在诸多方面有创新。作者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勇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第一,对“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思想给予了公正、准确的评价。作者不拘旧见,认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思想有其历史合理性,但把其绝对化是不当的,后来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所取代也同样是我党根据形势发展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如果在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时,能充分吸收刘少奇的合理意见和正确主张,就会克服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过急、过快以及所有制形式过纯的弊端。第二,对刘少奇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做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走自己的工业化道路,其精神实质是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刘少奇在这方面的孜孜追求和探索,不仅是当时全党指导思想的一部分,也成为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的重要渊源。第三,认为刘少奇一贯坚持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反复论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被绝对化时,他也有过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提法和做法。第四,作者提出,刘少奇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贯穿了“以经济办法领导经济”的思想,对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直接的重要意义。但总体来说,刘少奇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未能从根本上触及计划经济体制,有些理论也未展开阐述和接受实践的检验。第五,作者认为,刘少奇对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探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思想内核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标、价值取向和重要的内容、方式、手段,对新时期政治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没能很好坚持下去,也未来得及在实践中检验。第六,作者认为,刘少奇的“两种劳动制度和教育制度”思想,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原有教育体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史料翔实,学术含量较高。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学界成果和文献史料来论证,其学术观点是从丰富、翔实、典型的资料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而具有可信性和说服力。这些资料包括近年来公开出版的《刘少奇选集》、《刘少奇年谱》、《刘少奇自述》、《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等文献资料,以及《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王光美访谈录》等回忆录。作者在对纷杂的史料作出鉴别、考评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学术专著,根据刘少奇本人的著作、讲话和相关文件研究,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原貌,这体现了作者尊重历史事实、求真务实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使该书具备了扎实的史实基础,也体现了作者驾驭浩瀚繁杂史料的深厚功力。作者不拘泥历史资料,力图从宏观上透视刘少奇所处的历史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思想,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既有对刘少奇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宏观叙述,又有对其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及演变的整个过程实事求是的理论评述。作者还注意吸收当今史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观点,既重视历史本身的源流考察,又重视对某一思想的深刻剖析。作者运用历史和逻辑、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方法,将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的脉络置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在科学分析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形势的基础上,对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历史考察,在些基础上对其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和局限性进行了较为中肯、客观的评析。书中凡是对刘少奇使用“第一次提出”、“独特贡献”等判断时,都能尽量做到言之有据。这就避免了抽象的泛论和空论,其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方法使该书的深度和信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刘少奇社会主义思想。
责任编辑:何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