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2009-08-24王献军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评价思维

王献军

【摘 要】近年来高中阶段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的新课标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到教育实施,都有较大变化,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本文主要论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希望能对高中地理教师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课标 地理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中学教育又迎来了新的课程改革,实施全新的课程标准。高中地理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教有用的地理知识,把教学还给学生,是新课标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教师今后教学理念更新的基本标尺。

一、怎样教有用的地理知识

高中地理新课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强调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准确把握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有用教学,必须认真思考。

1.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在于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课程设计得再好,如果不适合自己的学生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地理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才能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激情。

2.地理课的教学应突破以知识为中心的观点,重点强调地理思维的培养,教会学生知识迁移的思维意识。第一,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分析,从而拓展课本思维的课外迁移。如由中国的南水北调事例给出调水工程的原理及国内的水资源分布材料,让学生去分析调水的路线;再给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两边水资源分布差异及其原因,让学生分析调水的方向、原因等,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第二,应注重延伸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广阔性。如流域的开发,课本只谈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好的方面,讲课时把探讨三峡大坝建成的弊端也加入其中,如会影响下游动物的生存环境,会淹没库区的文物古迹,会因移民引起许多社会问题等等,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三,加强区域地理要素差异分析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思维意识。如海水盐度在南北纬60°分布的差异、中国荒漠化和世界荒漠化的成因差异的对比等。第四,注重知识的整合,巧设专题,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思维意识。如地球自转、公转意义中地方时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太阳高度角的相关知识等都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梳理。

3.将生活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在关注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拓展生活视野等方面引起重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理论认识家乡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结构,评价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趋利避害的措施。新课标改革给了教师、学生发挥自己能力和优势的空间和舞台,只要师生之间不断沟通,尝试不同的教法和学法,教师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如何把“教学”还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由学生的“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的质的飞跃,学生不待老师教而能自学是最成功的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教学要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取知识的,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把让学生学会学习作为主要目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自我发现知识并独立地掌握知识,其重要理念就是把教学还给学生。这是当前地理课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学理念的新诠释。

1.创设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从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创设环境。宽松的课堂环境是自主学习的沃土。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放言无忌,一定要清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教师与学生要像朋友一样,学生看到老师不应该有压力,说错了什么也不应该有顾忌,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尊重学生、包容学生。要关注发现他们的亮点,多鼓励、少指责,要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差生。教师最好能走下讲台,走到同学们中间去,以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创造一种人人都能积极参与的学习氛围。

2.建立“准”课堂,把课前准备工作交给学生。为了能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查书刊、剪报纸、看录像、上网搜索等。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搜索信息,研究新课题、新问题,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教师完全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教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学的宗旨,“施教之功,贵在诱导,妙在转化,要在开窍”是教的宗旨。学生可以搞调查、剪报纸,还可以上网下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教学,学生的“准”课堂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因此,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实现学生对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评价。自我评价的内容至少涉及三方面:学习内容、思考过程及学习态度。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常在课后进行。学生可以列出一个清单,说明“学习了什么?学习的程度如何?什么问题没弄清?努力的方向是什么?”对思考过程进行自我评价时,要描述思维处于怎样的探索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克服达到目标的障碍,或者获得成功、部分成功,或者失败。还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做出评价。对学习态度及情绪情感也要作出评价:自己的努力程度究竟怎样?能否从失败中找出原因和克服困难的办法,从而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谢登斌.新课程与学习方式转变[J].教育探索,2002,(12).

[4]李召存.现代教学论视野中的学习观[J].中国教育学刊,2002,(1).

猜你喜欢

新课标评价思维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