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忣学生佳作荐读课的尝试

2009-08-24陆新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能力

陆新辉

【摘 要】积极主动、健康向上的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而课堂阅读教学由于受教学目标任务限制,学生的阅读行为始终带有被动学习的阴影;课外阅读由于量大面广,具体指导难度大,效果难以准确检测,过程难以控制。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的佳作荐读活动能取二者之长,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主活动 佳作荐读 语文素养 能力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师教改的目标和努力方向。语文活动课作为以此为指归的研究实践活动方兴未艾,笔者也在这方面做了一点大胆的尝试——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设计并组织开展佳作荐读课活动。

一、开展学生佳作荐读课的依据及设想

“三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怎么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呢?其关键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动”,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老师授课时具有高涨的兴趣、强烈的“我需要”的求知欲和获取知识后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感受、体验和巩固,进而形成能力。因为根据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理理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生的自主实践行为对学生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况且古人早就有“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的真知灼见。常规课堂阅读教学由于受到教学任务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必然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因为程序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放得再开的课堂也得在教师的引导下收回来,以完成其预期任务。课外阅读活动又因为学生的阅读取向各异,读物又丰富多彩,进行具体的阅读指导难度大,阅读效果检测困难。这样来看,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自由阅读都存在局限与不足。那么,有没有既在老师的有效控制之下,学生的阅读行为又具有最大限度的自由,效果检测易行又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办法呢?在教师设计的大体框架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形式由学生自己设计,过程由学生自己去控制完成,教师只作为一个普通的参与者甚至旁观者,是不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更有益处?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开展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佳作荐读课活动。

二、开展学生佳作荐读课预期达到的目的

佳作荐读课的开展,预期达到如下目的:

1.充分凸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获得自由的心理体验中萌生探究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自主探究与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向上、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准备阶段,学生首先要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为此必须要通过多个材料的对比与鉴别,从中选出令全组成员和老师都满意的材料;其次,在确定推荐的过程中,会对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写作动机及背景、艺术性以及由此牵涉到的一系列问题展开研究。在推荐的实施过程中,既可以把集体讨论的结果向其他同学展示,使其他同学接受审美信息获得审美体验,又可以在其他同学的质疑问难、讨论解决的过程中获得二次体验;最后在老师的总结过程中得以巩固。这样,使学生在反复的信息刺激过程中,思想认识和情感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促成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形成。

3.使学生的各项思维(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协调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得到综合训练,进而刺激语文综合能力的巩固与提升,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学习品质,使外在训练内化为内在素质。

4.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集体协作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群体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三、佳作荐读课的具体操作过程

1.动员。最初实施时的动员非常重要。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由自己作主的活动形式将极大地激发习惯于在老师主导下学习的学生的兴趣,使活动的开展有一个高度兴奋的心理基础。并且,让学生明确这是一种竞赛机制,将阶段性地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和个人,又将是一剂很好的催化剂。实施一个阶段之后,根据学生活动情况,引导学生提升荐读作品的档次与难度,激发学生不断提高挑战难度的勇气,其核心是为了“激情”。

2.明确活动的规则及要求。没有规则的过程必然是无序的,自然也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向学生明确活动规则及要求是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包括以下内容:

(1)形式。以小组为推荐单位,每节课由两小组进行,每组时间各为20分钟。小组成员集体准备并组织实施,其他同学作为接受者并进行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自己的看法,主要由荐读小组负责解答,也可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荐读小组也可以任意确定提问对象,以考查荐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体现互动性原则。

(2)内容。推荐内容必须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精美的散文、诗歌、小小说或小说节选),初期以浅易精短的作品为主,以便于在有限的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随着学生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提高荐读作品的档次与难度,使整个推荐系列呈梯级提升状态。

(3)评比。以全班所有小组荐读一篇作品为一轮,一轮活动结束后,根据推荐的作品和参与情况,评选最佳推荐小组和最佳参与小组,以及最佳表现者(包括荐读小组成员和其他参与同学)。

3.准备。准备时间为一周,也可提前准备,不做严格限制,以求准备充分。首先是选材。由小组全体成员参与,广泛搜集材料,经比较讨论,确定推荐内容,然后交老师审定。材料确定以后,则进入搜集相关资料、整理筛选、形成推荐稿的阶段。老师作为学生的参谋,尽力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对活动程序安排提出意见,参与疑难问题的讨论解决,对重要内容给予提示和点拨。但主要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老师不过于干预。学生完成推荐设计稿后,由老师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4.实施。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实施则按照学生设计的程序进行。

一般来说,首先是材料展示。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制作幻灯片、flash动画、利用小黑板、打印资料、纸张抄写等手段,让全班同学能直观地接触推荐材料。

第二是熟悉内容。也就是全体同学对展示的材料进行初步认识。一般是由推荐小组的同学进行朗读,然后其余同学默读。

第三步是由推荐小组代表向同学们进行介绍和分析,引导同学进行赏析。

第四步,在推荐者分析结束后,由全班同学就分析内容和在阅读材料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向推荐小组提出质疑,由推荐小组同学负责解答。这可以说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阶段。任何同学可就相关的任何问题提出疑问,如字词的读音、含义,主题的确定,写作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语言的特点,等等;也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参与讨论,展开辩论。这一阶段是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最集中体现。在这过程中老师可适当点拨,以求统一认识。根据作品特点,荐读活动往往有多个切入点,每一小组的活动一般着重选择一到两个赏析重点,以做到重点突出,避免点多散漫,影响活动效果。

最后是总结。先由推荐小组就此次推荐活动的情况及效果,进行总结性发言,然后由老师提出评价。评价包括对推荐内容的评价和对推荐者、参与者表现的评价。对内容的评价根据材料性质和特点有所侧重,对学生的评价以肯定和鼓励为主。

四、开展学生佳作荐读课取得的效果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个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首先,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每周一次的佳作荐读课成为学生的最爱。经过最初几堂课的熟悉适应之后,每次的荐读课,学生都能从程序设计、材料选择、教具的制作准备等方面进行积极准备,其余同学参与积极,课堂反应积极主动,气氛热烈。有时因特殊原因不能开展,学生则唏嘘一片。

其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明显提高。就课堂组织形式来看多种多样。如诗歌荐读中展示材料时,有的小组由朗读能力强的同学朗读,有的小组集体朗读,有的小组则在全班招标,寻求朗读者,有的小组进行比较朗读,有的小组还进行配乐朗读等等。就应变能力来说,当其他同学提出荐读小组没有准备也没有办法立即解答的问题时,主持的同学或向全班同学、或向老师提出救助要求,一变原来不知所措的局面;当同学提出多个解答方案时,主持的同学会做出评判,统一大家的意见。不能判断时则请教老师。就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敏锐性来看,提高也很快。如一小组同学在荐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时,评析时说此诗运用了“整体白描”手法,就有同学立刻提出了什么叫“白描手法”和“整体白描手法”;就题目有同学提出了为什么用“望”而不用“看”“观”等;就内容和手法,有同学提出了此诗与《望庐山瀑布》、《秋蒲歌》、《送汪伦》等有什么区别等。从发现问题的角度来看,其敏锐性和深刻性可见一斑。从参与面来看,即使平常课堂表现死板,极少主动发言,语言表述能力差的同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荐读活动锻炼之后,积极性也明显提高,其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明显提升。

另外,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学生所荐读的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审美价值越来越强,审美角度越来越广,审美水准也不断提高。所选作品大都文质兼美,有名家散文名篇,如冰心《往事》系列、高尔基《海燕》、徐志摩《秋阳》、舒非《水孩子,水娃娃》;时文精品,如许知远的《亮出你自己》、顾鸿翔的《认识自己》,外国名诗,如叶赛宁的《远方笼罩着一层薄雾》、莱蒙托夫的《帆》、卡·威廉斯的《诗的画图》,中学生优秀习作《心中的“百草园”》、《我愿我望》,等等,不一而足,异彩纷呈,而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所选作品,不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教育价值。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进行了思想教育。而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不一一赘述。

总之,在课堂上开展佳作荐读课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五、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操作,佳作荐读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结果令人满意,但在静心思考之后,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荐读内容缺少序列性。由于学生对推荐作品的选择比较自由,各种体裁及类型的作品都有,对推荐作品的赏析重点各不一样,所以活动开展的有序性不足,总体感觉有些散乱。在以后的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突出有序性。

2.名著涉及较少。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选择的一般都是精短之作,而经典名著由于篇幅的限制,很少走进课堂,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3.由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准备时间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

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纠正。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能力
你处理困难的能力如何?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不会飞的鸟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