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局限及对策研究
2009-08-21朱学道邓道贵
朱学道 邓道贵
摘要: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近几年,由于学生找工作而不能安心完成毕业论文问题、论文的低劣问题、抄袭问题不仅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重视,而且也引起社会的热议。虽然从教育主管理部门到高校都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单纯依靠加强管理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论文;管理;质量
毕业论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反映了一个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是否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也综合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所以,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层次区别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标志,是本科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获得学士学位的重要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科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因而,毕业论文不仅是本科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而且必须完成一定的训练任务,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一、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制度失效”的原因
1扩招和就业制约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性。扩招前,因高级专门人才供不应求,学生学业与就业的矛盾还不十分突出;但经过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的高等教育扩招后,就业矛盾加剧了。就业难使得对教与学的质量要求即学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学生的就业,就业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时间上的占用,成了影响毕业论文质量最直接的外部因素。与此同时,扩招导致学生的入学标准降低,新教师补充过快,教学条件被“稀释”,教学管理幅度增加等因素,引起的教学质量的下降,产生了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内部因素。在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这一要求对稳定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影响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下滑的因素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通过单纯的加强管理和控制也造成了质量监控过程的“形式化”趋势,从而对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
2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对毕业论文质量引起较多讨论的是教师指导资格问题、指导人数问题、选题问题等,其根源在于教师数量、质量以及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多少。所以师资队伍建设是毕业论文质量最根本的因素。从学校开展的教学检查结果中,反映出毕业论文质量与师资队伍水平基本呈正相关,这在新建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中可以得到明显的反映。而当我们把毕业论文质量归因于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找工作上时,往往避开了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即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学任务重、科研能力不强等。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影响。当下的高等教育,部分存在着课程结构与现实脱节、授课内容空洞化、教育方式模式化等问题,“批量生产”的多为闭塞型人才,无法快速投身于工作一线。课程过于强调学科内容而忽略了内容的基础,即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课程与现行课程体系或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不太相关,甚至没有关系这一趋势。直至毕业,多数学生才明白他们的学位,与其说与他们有目的地追求知识相关,还不如说与他们成功地获取了学分更加相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陈旧所导致的知识的陈旧和方法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文献检索和科研基础训练方面的课程没有开设,或者即使开设也常常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培养而陷于知识传授,学生缺乏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当面临需要多种能力的毕业论文这种综合实践形式检验时,学生的能力只能捉襟见肘。
4科研训练缺失。尽管教育部一再要求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选课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但受教师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科研课题数量、实验条件、管理手段以及学籍管理制度的限制,只有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受益,还无法系统地纳入学校培养方案之中,更没有落实到课程教学中。结果,毕业论文(设计)成了一个孤立的教学过程。
5时间安排缺乏灵活性。一般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一般在八周以上的集中时间完成。而第八学期学生因就业压力带来的心理上焦虑,使学生不能集中时间、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而是全身心投入“找工作”。造成在学校规定的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内,指导教师找不到学生,不能按计划进行指导;学生为了到期完成任务,不得不“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
二、提高毕业论文的做法及成效——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为例
针对以上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因素,我校从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验室开放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毕业论文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为例进行讨论。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五年来,生科院共引进和培养博士17人,晋升教授7人、副教授9人。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指导水平问题,二是缓解了因符合条件的指导教师数量不够导致的指导学生过多的问题。
2加强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的基础生物实验室和中央与地方共建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资源,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向学生提供一些实验项目,供参加实验室开放的学生选择。学生还可以自主确定实验题目,确定实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过程,开展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开放不仅调动了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此外,随着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逐步增多,生命科学学院鼓励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尤其对一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作重点培养。近年来,利用组织培养实验室、水生生物实验室、细胞与遗传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实验室,结合一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联合项目,如薛建平教授的“半夏脱毒培养及人工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束良佐教授的“局部根系水分胁迫下氮形态与供应部位对植物干旱胁迫反应的调节”、傅兆麟教授的“小麦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的研究”、邓道贵教授的“塌陷区(南湖)湿地的渔业养殖与生态保护研究”等,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应用能力。这些学生参与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小麦超高产基因型株型结构的研究”获安徽省2006年度科学技术三等奖,“半夏人工种子中试”获得了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重点项目资助。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在提升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效果显著。例如,近五年,生科院本科毕业论文获得优秀的学生全都参加了实验室开放或教师的科研课题;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57篇。
3灵活管理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强化质量意识。兼顾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的实践,指导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这些项目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内容,在实验过程的各阶段加强指导。一方面,可以把原来集中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分散开,贯穿参加实验室开放和教师科研课题的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和教学任务灵活掌握;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以前集中开展学生做毕业论文时仪器设备不足的矛盾,进而充分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灵活安排毕业论文指导时间的同时,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论文答辩工作,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参加论文答辩,接受专家的提问,防止学生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
生命科学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验室开放和教师的科研课题,强化毕业论文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五年生命科学学院培养本科生659人。考取研究生28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2,6%。其中考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的研究生有62人,占考取总数的22%,其余部分的大多数学生考取了重点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