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纲”
2009-08-21管会生李睿
管会生 李 睿
摘要:文章阐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纲”——SAMPLE,即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达到的六点基本要求:基本技能的要求(Skill)、应用能力的要求(Ability)、课程整合的要求(Mergence)、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Programming)、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Literacy)、数字化学习的要求(E-Learning)。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纲;SAMPLE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数学、外语一样,在高等教育中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高校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和信息素养的主要场所,是否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能否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将结合教学实践,讨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纲”——SAMPLE,即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达到的六点基本要求,以期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及技术应用,它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起着基础和先导的作用。教育部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相对全国598所本科院校847个专业点近50万大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面向全国近2000所院校(包括高职高专)的2800万大学生。计算机专业教育,其教学规范CCC-2006可以借鉴国外的CC-2005,而计算机基础教育国外高校却没有类似的可供我们借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规范;并且计算机基础教育目前体系结构中“1+X”中的“1”,要兼顾许多中学已开设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即所谓“非零起点”,这就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意味。所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应提倡“科技人文、引领创新”,更应提倡“厚基础、宽专业,勤实践、强能力,重素质、善创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应当是本科阶段所有课程中最有趣味、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课程。但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些内容太“专业”了,其原因是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搞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并不是所开的课程从二进制开始讲就是计算机基础了,有些原理性的东西是否属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内容要仔细斟酌。无论是计算机技术,还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过多地强调“原理”必然冲淡对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对现有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与学生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整合”尤为重要,我们要仔细甄别哪些才是真正能使学生获得能力的知识点和基础内容。
计算机基础教育要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修养的提高对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将会影响其一生。所以,计算机基础教育要突出中国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以微软Office为主要内容的,甚至有些教师讲“微软Office是最先进的办公应用软件”。这种说法说明有些教师对国产软件了解太少。事实上,我们有自己的国产办公软件,如红旗中文2000公司的RedOffice、金山软件公司的WPS Office和永中Office等。中文特有属性的信息处理,包括汉字图文混排(绕排)及文件页面水印等功能都是国产软件首先实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再为美国IT公司作义务操作培训和免费广告。高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为国产软件的应用推广作出努力。
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号召,这给新形势下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文科计算机三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应该围绕“计算机教育”这一共同工作目标和研究内容进行“融合”,共同商讨三个计算机教指委所面临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问题,共同研究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如: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认证与专业调整、软件学院的发展与软件外包(软件学院不能再办成所在高校的第二所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师资的培养、国产软件的研发与应用推广、三个教指委共同举办“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等。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纲”——SAMPLE
基于上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定位,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我们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纲”——SAMPLE,用于概括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Sample一词,有样板和实例之意,可直译为“赛博”,我们借用它来概括计算机基础教育基本要求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精神,其具体含义如下:
s:Skill
基本技能(basic skills)的要求
A:Ability
应用能力(application ability)的
要求
M:Mergence课程整合(course mergence and mending)的要求
P:Programming程序设计(programming)能力的
要求
L:Literacy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培养的要求
E:E-Learning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要求
1基本技能(basic skills)的要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步入信息时代。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是计算机基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在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常用工具软件的实践性教学,如:资源管理(包括系统优化、测试、备份与还原)、磁盘管理(包括磁盘分区、碎片收集整合、备份Ghost)、文件恢复(如:Recover4ail、Easy Recover)等系统管理工具软件的教学,以及文档传输(OutlookExpress、CuteFTP、Fox mail、WinFax)、格式转换(DOC与WPS、PDF、CAJ、VIP)、办公应用(微软Office、WPS Office、永中Office)等实用工具软件的教学。在这些工具软件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自学方法,以使其具备快速适应计算机软件不断升级变化的能力和自行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与应用水平的能力。此外,我们还要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要在学生熟练掌握与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增强听、说、读、写、算等基本学习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其对信息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评价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其在抽象概括与逻辑推理等方面的创新型思维能力。
2应用能力(application ability)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育要突出应用,计算机的生命在于应用。在rr领域,一方面我们没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已有的许多很成熟的信息技术(如校园卡),其应用推广我们又没有搞上去。将已有成熟的信息技术用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是所有高校都可以办到的。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我们要更多地增加对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的介绍和对应用方向的引导,如:信息技术在现代军事、音乐美术、二代机读身份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邮政等领域应用情况的介绍;对条形码技术(包括手机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RFID)、射频卡技术(校园卡)、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地理信息系统与“3s”技术等目前处于IT领域前沿应用技术的介绍。
3课程整合(course mergence and mending)的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与众多专业的融合大大丰富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科技发展趋势,所以计算机基础教育更具有广泛普及和重点推广的意义。现今,各专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且日趋强烈,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教学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我们要进行课程整合,将计算机课程与专业课程的需求紧密结合,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根据不同学校的学制和学科专业的特点安排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以致用,使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紧密结合。例如:理工类的学生可以多开设一些科学计算方面的课程,经管类的学生可以多开设一些统计分析软件方面的课程,而艺术类的学生则可以多开设一些平面设计、动画制作之类的课程。
4程序设计(programming)能力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能够运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独立编制简单的应用程序,把计算机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自己所学专业中去。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是以讲授程序设计语言、语法为主的,教学举例也通常难易各异、离散且相互无联系,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汉诺塔、八皇后、魔方等。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组织程序设计的授课内容,以编程思想与方法为主,结合完整且实用的应用程序开发案例(如:“计算器”程序等),讲授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并以此作为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去覆盖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所有的知识点。即:将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常用内部函数以及分支与循环控制语句、控件及属性设置、窗口界面设计、接口设计、事件过程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完整实用的程序开发案例来讲解和演示,案例讲授结束,程序设计的教学亦当完成。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完成程序设计的教学,既有利于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乏味枯燥的语法结构和语句格式教学巧妙地化解在具体的程序实现之中;也有利于学生对编程思想及方法的领悟,促进其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
5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培养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它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理解、发现、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认知能力,采集、处理、创造、组织、规划信息资源的能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日常事务处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一个人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四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指导学生将相应的信息技术和技能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给学生灌输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信息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观念,结合计算机犯罪的防范、网络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等案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
6数字化学习(e-Learning)的要求
数字化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常是指利用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资源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数字化学习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互动机制和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支持这种互动机制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专业内容网站、远程教学课件资源数据库等。信息时代,人们的学习将是终身的,数字化学习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计算机基础教育要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计算机知识、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将计算机作为数字化学习的认知工具。如:利用搜索引擎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资源,借助BBS等网络交流工具与他人进行协作学习等。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掌握数字化的学习手段,熟练使用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同时也要注意给学生灌输数字化学习的理念,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