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重点学科为依托 培养本科创新人才

2009-08-21孙红文戴树桂等

中国大学教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本科教育创新人才

孙红文 戴树桂等

摘要:本文分析了重点学科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潜在问题,讨论了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与重点学科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了依托重点学科做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并介绍了南开大学在环境化学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本科教育;创新人才;重点学科;课外教育

一、重点学科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和潜在问题

重点学科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重点学科拥有全国一流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师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灵魂。其次,重点学科拥有先进的硬件条件、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学术成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学术氛围。最后,重点学科对本科生培养具有更高的培养目标,即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储备军,因此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是,重点学科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中也存在着潜在的问题。

1大学教师的两个核心任务就是教学和科研,但是在研究型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学科,一个教师绝大部分的工作精力都分配到科研工作及研究生培养中。这是因为重点学科人才济济,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评定以及岗位津贴考核等各种评定中,起关键作用的指标往往是比较承担了多少科研课题,发表了多少篇高质量论文等。这样,教师对待科研工作的热情远远大于对待教学工作的热情,而这种情况在重点学科中更加明显。

2随着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在2003—2005年经历了一个研究生迅速扩招的阶段,目前各高校,特别是重点学科,一个教授一般要指导15~30名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远远大于国外一名教授指导7~8名学生的水平。申请及完成科研项目以及指导研究生占用了一个教授很多时间,花在本科生教学及人才培养上的时间肯定会相对减少。

3另外,随着国家提出建设研究型大学,各个重点学校的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上作了调整,研究型大学的一个指标就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不超过1.3:1,所以各重点学科在迅速扩大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同时,压缩了本科生的招生。如,目前环境科学类的重点学科,几乎都是硕士研究生的年招生人数超过本科生的招生人数,各个重点学科也都以此为荣。与此同时,各高校都在抱怨硕士生的生源不好。可见如果各重点学科不在本科生培养上投入大的精力,优秀的硕士生生源将会演变成“无米之炊”。

因此,重点学科在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上表现的优势和劣势是相辅相成的,具有辩证关系。只有将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看做学科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高级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制定各种政策和措施,引导教师在本科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多下工夫,将本科生作为研究生及博士生的预科班对待,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及时融入创新人才的培养之中,才能将重点学科的优势真正惠及本科创新人才培养。

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可采取的途径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所采取的途径指明了方向。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再重点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本科生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关键地位。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基础,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科学研究的水平,高质量的本科教育往往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声誉。因此,任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长达11年之久的亨利·罗索夫斯基曾经说:“在传统的哈佛人的眼里,哈佛的真正儿女只能是本科毕业生,一个研究生学位顶多只能给予一种旁系亲属的地位。”只有确立了本科生培养在学科建设中的关键地位,才能调动重点学科的资源,为本科生的培养提供学术支撑和发展平台。

2进一步深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不容忽视的。目前,知识创新的速度一日千里,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本科生作为高级人才培养的第一个阶段,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为高等教育提供生源的责任。如果教学计划或教学内容长久不变,不可能满足上述要求。研究表明,长期的单一的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模式,使学生逐渐养成唯书、唯师的习惯,将书本上的知识看成是绝对正确的,满足对知识的记忆,没有形成对专业问题进行思考的思维,对研究问题不感兴趣。所以,必须从教学计划上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课的机会和空间。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做到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重点学科往往是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重要组成单位,所以有责任并有能力在学科的教学计划改革中做一些指导性的研究工作,并通过试点进行探索。

3丰富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驱动力,因此是创新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课堂教学可以系统地传授给学生本专业的知识,但是课堂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领会,给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太少。所以如果高等教育完全依赖课堂讲授,将会抹杀学生们的好奇心。而科研是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学生们在独立选题、开题、完成实验研究、最终写出实验报告并发表文章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训练。这是本科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2007年,国家启动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实验计划的开展,将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在国家级计划出台之前,各重点高校已经对本科生实践学习模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像南开大学在2003年就启动了本科生百项创新工程。国家级项目对入选学校有严格的规定,只有重点大学才能入选。而且,国家或学校对本科生科技创新支持的经费往往有限,仅仅能提供部分的实验耗材,若想完成一个科研项目,还要有硬件的保障或科研项目经费的额外资助,重点学科更有条件做好这项工作。

4改变教师的评价和奖励制度。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两大核心任务,但是目前各级评价体系都将重点放在科学研究上,导致教师对教学投入的严重不足。而且评价体系的量化处理,使教师们在科研和教学中更注重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这种状况破坏了高等学校教书育人所需要的宁静环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科

学研究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奠定了量的基础,若想取得更辉煌的成绩,不能再依靠数量的累积,而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使教师们能踏踏实实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

三、南开大学环境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环境科学系成立于1983年,是全国综合性大学最早成立的环境科学系。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南开人与其他重点高校的同行一道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不断探索,南开人的贡献也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肯定,2001年南开环境科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首批重点学科。

南开环境科学系的前身是在化学系成立的环境化学专业,所以南开的环境学科继承了我校化学学科的优势和底蕴嘲,环境化学是南开环境科学的优势和特色。这种学科优势来自于我们在环境化学领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我们曾经承担我国环境科学类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之后又连续承担重点项目4项。戴树桂教授作为第三获奖人获得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我校在环境化学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成绩也是环境化学学科优势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南开大学在本科生专业课“环境化学”的课程及教材建设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5年由戴树桂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环境化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获得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由戴树桂教授作为主编,组织全国具有环境化学优势的知名高校的教师对老版《环境化学》进行改编。该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仅两年,发行10万余册,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系列相关教材的出版,为全国高等学校“环境化学”课程的规范性和先进性起到引领作用。南开大学“环境化学”课程在连续被评为学校示范精品课和天津市精品课的基础上,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环境化学创新人才培养中进行的有益探索。

1建设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扩宽教学空间。课堂教育是本科生培养最传统的形式,但是,毕竟课时是有限的。经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建设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网站是我们扩宽教学空间,延展教学时间的有效手段。经过连续的更新,我们现在的教学网站既具有基础性和系统性,又反映前沿性和创新性。例如,我们的网页上除了包括那些传统的项目,如教学大纲、课程课件、学术术语以及教学录像外,还包括一些重点习题、环境污染案例以及我们课程组老师的英文学术论文,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站上的资料完成自主学习。另外,网站还设有网上答疑功能,教师会定期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而且我们还引导同学们帮助我们建设网站,像环境污染案例,我们每学期都会根据同学们提供的资料,进行更新,使他们觉得他们就是网站的主人。

2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每学期都聘请两位以上国内外环境化学著名科学家进行讲学,使学生感受到大师的思维和风范。来本课程讲学的大师包括我们《环境化学》教材上引用较多的美国华裔科学家邱成才博士,他的讲学使同学们深刻地了解了有机物吸附模型的发展历程和最新前沿。还有“环境化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浙江大学朱利中教授等。专家的讲课对同学们理解并掌握课堂知识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3开辟多种实践性教学途径。我们每学期都开展实验室公开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我院的各重点实验室,包括环境污染过程及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向同学们展示我院环境科学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优势,特别是环境化学学科优势,使本科生了解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课堂所学内容相结合。这些活动对于确立和坚定专业思想非常有帮助。

我院非常重视教学实习工作,认为教学实习是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寻找答案的重要途径。我们长期坚持教学实习算做一个学分。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与天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天津市创业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使学生们能在环境保护第一线的科研单位了解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

4积极探索顶尖人才课外培养模式。大学本科教育应该走兼顾通才与专才、基础性与创新性、知识与能力、系统性与前沿性、学术性与应用性、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培养模式。给具有科技发展潜能的本科人才提供充分的课堂外实践性学习的机会,以实现顶尖人才的单独培养。

从2002年起,本项目组就利用我们在环境化学的科研资源和优势,对优秀的大三和大四本科生开放,满足他们提前进入毕业论文研究的需求。这些学生往往有强烈的求知欲,结合项目组的重大科学研究课题进行选题,因此研究具有前沿性。他们的科学研究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几乎每个人都根据研究成果发表了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一半以上发表了SCI摘引英文论文。很多都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生,为他们的本科学习画上一个圆满句号,同时为他们研究生阶段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南开大学启动了本科生百项创新工程,我们项目组非常重视这一平台,因为这一项目是本科生组成的团队作为项目的申请人和承担人,项目需要通过进行逐级筛选和论证才能立项,最后还要进行中期检查和终期汇报,并从中评选出优秀的项目进行表彰。可以说这样一个项目对于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更全面,培养目标更明确。项目组先后承担了6项本科生百项创新工程的指导工作,其中徐建指导的“绿麦隆在复合体系下生物毒性效应研究”和马小东指导的“新型双孔酶催化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研究”分别获得2005年度和2008年度优秀项目一等奖。徐建博士还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本科教育创新人才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点学科”的综合评估模型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引文分析的科研人员文献需求研究
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