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与思考

2009-08-21冯健生

文教资料 2009年16期
关键词:就业观考研就业指导

冯健生

摘要:本文作者对广州大学各年级本科生的就业观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观念、就业前景、就业期望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的看法,提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思路,希望对高校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研究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造成冲击持续至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严重。

为了更好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客观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观念、就业前景、就业期望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的看法,2009年3月,我们采用抽样问卷方式,对我校21个学院4个年级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学生数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共发放问卷2020份,收回1946份,回收率为96.34%。被调查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3%、47%;一至四年级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6%、25%;理工类、文科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学生比例分别是47%、41%、8%、4%。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的成才意识强烈,但就业压力不小。

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87.6%的大学生最想在大学四年里得到“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多一种人生的历练”。69.8%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里最大的收益是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在学业上的动力主要源自“谋求个人美好发展前景”,“为了毕业后得到一份满意的职业”,“报答父母和家庭的养育之恩”,以及“报效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压力方面,大学生的排列次序是“学业”、“就业”、“自身素质的提升”、“经济负担”。上大学后,遭受到的最大挫折依次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解决不好人际关系”。为了充实自我及将来毕业找到更好的工作,48%的大学生加入了“考证”大军。可见就业的压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

2考研成为就业很好的出路。

以前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用人单位来学校“抢人”,大学毕业生根本不愁没“饭碗”,考研更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而现在大学教育走进了大众化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随之变化。由于就业难,提前选择考研作为就业出路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关于“考研”的调查,除了43%的大学生“没有考虑”外,13.8%的大学生“正在准备”,5.5%的大学生表示“非读不可”,37.7%的大学生表示“顺其自然”。在回答“你若考研,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时,除了22.6%的大学生选择“就业困难”,6.6%的大学生选择“不想入职”,2%的大学生选择“随大流”外,12.1%的大学生选择是出于“学术兴趣”,33.7%的大学生选择是为了“提高学历”,20%的大学生选择是为了“提升素质”。

3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趋于理性。

过去为了追求高工资、追求个人享受,大学生都愿意到外企去,到发达地方去,到大城市去。虽然国家采取宏观调控,以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地区、农村、基层、中小企业和社区建功立业,但多数大学生在就业时仍选择去外企、发达地区、大城市等待遇优厚的地方和单位工作,有的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到更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就业。然而,由于近年来就业竞争加剧、毕业生工作待遇逐步走低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趋于理性化。调查显示。54%的大学生对离开中心城市前往中小城市或基层工作表示愿意或无所谓。

4大学生对职业和择业有正确的认识。

关于职业,76.3%的大学生认同“职业没有好坏、贵贱、高低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有能力的人在平凡的工作中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长期受聘是就业,短期签约和自主创业也是就业”的观念。关于择业,59.2%的大学生选择自己将来的职业时,在“专业对口、有发展前景、发挥个人特长、待遇好、单位名气大、符合个人喜好、地理位置好”等因素中最看重“有发展前景”和“发挥个人特长”两个因素。

5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就业市场越来越关注,

调查表明,近80%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有清醒客观的认识。“对于你个人来讲,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73%的大学生回答“就业前景”。“对于社会来讲,目前你最关注的是什么?”72%的大学生回答是“就业市场”。

统计显示,随着年级的增长,对“自己就业的前景”表示“非常乐观”和“谨慎乐观”的大学生人数明显下降,而表示“不容乐观”、“比较悲观”和“非常悲观的人数明显上升。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高度关注和悲观情绪的上升,从一个角度说明大学生对我们的教学教育质量缺乏信心。目前最紧要的是确立和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地位和质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你觉得就业最重要的是什么?”的回答中。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选择“社会关系”的人数从18.5%上升至32,2%。同样,认为“成绩好、能力强都不如有个‘好关系”的人数从一年级的8.9%上升到四年级的16.7%。而认为“实际能力最重要的”只占0.9%。这说明大学生随着对就业市场的认识加深,产生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价值差异。特别是市场中少数靠“社会关系”的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扰乱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甚至致使一些大学生认为有关系就有了一切,导致情绪由乐观向悲观转变,对于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注意引导。

6大学生创业意识较强。

高明生等在2007年对黑龙江11所高校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同率只有17.09%。本调查显示,在就业方面,48.8%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中应该普遍倡导自我创业,6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业的潜能”或“可以尝试创业”。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说明南方沿海地区经济环境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影响明显,一半左右的大学生有创业意识的萌芽。因此,政府部门应该为创业者营造更好的创业环境,高校要抓住时机培养更多的创业者。

7就业指导课对大学生就业很有帮助。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认识到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对他们的重要性。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成功就业,大学生需要科学的指导。调查中,67%的大学生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必要”。当前高校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安排一年级学生侧重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二年级侧重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侧重职业定向的指导,四年级侧重择业指导的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形成了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

二、树立科学就业观的研究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陈宁等学者提出[2=:科学就业观是大学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对待就业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在全面有效评估影响就业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科学指导学生就业策略和行为选择的思想观念。科学就业观是科学发展观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

中的具体体现。

1规划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就业观的正确引导。

在“你认为周围大多数同学平时最大的兴趣在于?”的回答统计中列第一位的是“玩乐”。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在闲暇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相对是较低的。说明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规划与自我管理方面比较欠缺。一方面面对诱惑,松散的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学习目标不明确,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没有找到方向和路径。如何让他们尽快地、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认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成功迈向职业之路,成就自己的理想,进行科学就业观的引导很有必要。因此,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革新教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几年来,我校坚持从一年级开始强化“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逐步加大对“创业”指导扶助力度,帮助大学生在价值认知、合理规划、学业有成、树立科学就业观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建议参考美国的做法,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并形成制度,保证就业指导中心从业人员在职业化前提下的专业化、高素质化。

2加快课程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高校应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更快地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通常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些矛盾和距离,所以,调整部分学科建设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高校要增设创业课程,举办创业大赛,鼓励和提倡大学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调查中大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74.4%,全校通识(自选)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为80.2%,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此外,高校应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学生积极考研,提高学校的考研录取率。还可以对有关学院组织或个人给予专门奖励。借此推动学风的建设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调查发现,在回答“你平时时事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时。选择“网络”的大学生占55.2%。选择“电视广播”和“报纸”的大学生占33%。选择“别人谈论”的大学生占6.5%,而选择“课堂”的大学生仅占5.7%。而“课余时间你投入精力最多的是?”的回答统计中列第一位的是“上网”。

数据反映出学生目前接收信息的主渠道是互联网,互联网在学生信息来源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正视、重视这个现实。如何利用互联网在学生成长中日益重要的作用,让教育模式和学生兴趣爱好相吻合,因势利导,打造就业指导工作新平台,值得我们研究。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建设好网络宣教平台,如学校网站、电子公告栏、阅报信息栏及宿舍电视和阅览室,让学生能够轻易地获取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

4塑造健全人格,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张慧等学者研究大学生最关注的20项素质发现。其中人格素质的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思想素质,再次是能力素质。由此可看出,大学生最看重的素质是人格素质,依次是诚信、责任感、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自信、进取、忠诚等,而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最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些素质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同。我们在本次调查中也看到。大学生认为在自身人品方面最欠缺的前三位是“责任感”、“精神动力”和“诚信”。同时调查显示,91.9%的大学生乐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90%的大学生出于兴趣爱好、献身公益、扩大社交圈、增加见识、经验而参加社团活动。

在育人功能上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和组织大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磨砺其品格,锤炼其意志,拓展其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建议高校全面加强科学就业观的宣传教育,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弘扬正气,示范典型,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实施美育,追求崇高;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道德情操,努力培养祖国新一代的栋梁。

参考文献:

[1]陈宁,张文双,刘锐.科学就业观视野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01).

[2]高明生,李丽霞.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西科技,2007,(05).

[3]张慧,张娟.大学生的人才观特点及就业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

[4]柴剑峰.国外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招数谈[J].现代人才,2006,(01).

猜你喜欢

就业观考研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