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2009-08-17王月芬宋绍云
王月芬 宋绍云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已成为社会、家庭、学校较为关注的问题。由于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据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匮乏。首先是学校藏书数量少,内容陈旧,而且大多数学校图书室未向学生开放,学生想读书却无处借阅。其次是多数学生家中没有图书,学生放学回家想看书却无书可看。
2、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些教师既没有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时间,为了应付各种考试,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语文和数学的学习上,家庭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就连节假日也要做大量的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读课外书籍影响学科成绩,因此,不让学生看课外书。
3、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农活负担重,文化水平较低,闲余时间较少,没有时间也不习惯读书看报,很少给孩子买课外读物。有的家长一有空闲就看电视,闲聊,少数人甚至打牌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耳濡目染,上行下效,课外阅读无从谈起。
根据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分析,我们结合当地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几点改进的策略。
1、更新观念,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加强课外阅读。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改变评价机制,多方位、多角度考评学校教育。学校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落实《云南省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文件精神。教师也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时间+汗水”的教学观,课堂上精讲,课后精炼,取消无效的重复练习,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以自身的阅读来影响学生,与孩子们一起在书的海洋里邀游。这样,才会从心灵上和行动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多拓宽渠道。开发课外阅读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必须有充足的书源。第一,我们应该积极争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图书。第二,充分用好现有设备,用好远程教育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第三,充分利用黑板报的功效,开辟“日积月累”栏目,每天向学生推荐一首诗词,一句好句或者几个精彩的词语,开始可由老师推荐,然后由学生轮流推荐。第四,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为班级每学期提供1—2本书,一个班就可能有几十本书。第五,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读一本书,读完后与其他小组互换阅读。
3、精讲精炼,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加强课外阅读,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否则阅读不能得到落实。首先,我们要改变过去对课文的繁琐分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把阅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再有,可以把学生阅读的时间化整为零,例如,每天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也可利用每天的早自习和午休自习进行阅读,这样每周就有约两小时的固定阅读时间,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阅读的量也就非常可观了。当然,我们更应该少布置一些机械性的家庭作业。增加一些阅读作业,让学生在阅读中愉悦身心。
4、形式多样,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投入其中,并从阅读中得到愉悦。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以教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亦爱什么。所以,教师对读书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在教室里设一个教师书架,将自己常用的书籍搁置在那里做出个“样子”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先阅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产生“阅读情感场”,学生受到读书“磁场”的吸引,便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来。
(2)以读物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兴趣已经产生了,但是学习材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爱好特点,学生才会喜欢读。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点选择那些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情趣横生,具有吸引力的符合学生胃口的兴趣读物,让他们成为小学生的“精神食粮”,使他们随读物所描写的情节或喜,或悲,在忘我的陶醉中产生强烈的读书热望。
(3)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不管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比如,《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很适合低、中年级学生听、讲。老师可以从中选取最有趣味,最富感染力的精彩片段,声情并茂地讲给学生听,讲到高潮处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借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4)多种形式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兴趣。及时展现读书的成果,对进一步深化阅读,提高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具有一定的作用。交流阅读成果可以根据不同学年段的学生的特点和作品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学生最喜欢、最常用的方式是读书交流会。在交流会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交流,如,可以这样问学生,在书里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你最喜欢谁?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有什么特点,他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能不能把你的阅读心得写下来。作品中哪些片段最精彩,读给我们听听……通过交流,让语言文字温暖彼此的心,让不同的观点彼此碰撞,让相同或不同的情感彼此交融。孩子们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品格,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编写读书小报,小报的内容可以是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的分析,也可以是自己人生的感悟,对现实生活的比照。编写的一个原则就是“我手写我心”。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作品特点引导学生把作品改编成剧本,表演读物中人物形象,体验、感受情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也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5、检查督促,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和阅读能力有差异,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必须加强检查督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首先,我们可以督促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坚持阅读,教师定期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举行各种形式的阅读交流会,适时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其次,教师可联系教学内容,选择部分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安排时间统一阅读。如,学习了《群众也在淋雨》一文,要求学生读好《语文同步读本》上介绍周总理的两篇文章。又如,教学《树叶落了》这篇讲秋天特征的童话故事,在结课时,推荐三首写秋天的儿童诗让学生朗读。这样,不仅扩大了孩子们的知识视野,又增强了学生阅读的责任感,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责任编辑:徐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