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指导的误区及对策

2009-08-17钱东华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6期
关键词:九色鹿苏教版感情

钱东华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好的朗读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必然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便成了无源之水。目前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指导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课堂朗读指导的误区

1、简单化的课堂朗读指导。我们常听教师这样指导学生朗读:“你能读得再轻一些吗?”“你能读得再深沉一些吗?”“你能读得再高昂一些吗?”……这里,教师忽视了学生感情的真实流露,把朗读指导简单化了。

2、脱离“语境”的朗读指导。朗读指导时,教师不顾一篇课文的整体感情基调,把课文中的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独立出来,让学生读出“悲伤”、“高兴”等这样那样的感情。这样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朗读指导,学生如何能读出真情实感。

3、缺乏情感体验的朗读指导。有些教师认为录音磁带中的课文朗读是典范,于是就不厌其烦地让学生跟着录音读,或者一遇到疑难处就说“听听录音,学一学”。更有甚者,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一段,听一段,而且每学完一段都总结说:“我们听听录音怎么读。”这样,学生对课文没有深入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更无法实践感情朗读,一节课都在模仿中度过,毫无乐趣可言。

二、培养“感情朗读”的对策

1、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学伊始,教师要通过富有激情、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的导语,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开天辟地》(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大家都听过一些有趣的神话故事,里面的角色也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用自己不平凡的神力和血肉之躯,开辟了天地,把自己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变成了世间万物。他就是被人们传颂至今的盘古……”这样的导人,语言富有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2、整体把握,指导学生读出文本表达的情感基调。朗读指导不是孤立地要求学生掌握重读、轻读、快读、慢读等技巧,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在感悟语言文字内涵和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例如,在教学《秋天》(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我没有把这首诗歌分成一些小的章节,分别去讲里面的稻穗、向日葵、野菊花、苹果等,而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了秋天?”学生很快就找到是从“秋天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两个方面来描写。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作者喜爱秋景和赞美丰收的情感,朗读也就容易“到位”。

3、形式多样,提高学生朗读的实效性。

(1)转换角色,身临其境。“感情朗读”是读者与文本的沟通过程。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把学生带进课文情境之中,让学生进入文本中的角色。例如,《一路花香》(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这篇课文中“破水罐”的心理活动变化较大,情感也很复杂,是指导朗读的重点。于是,我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破水罐”,想象当时的情景,揣摩“破水罐”的心理活动。这样,学生把握了主要角色的感情,就容易把课文读好了。

(2)情景模拟,展开想象。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内容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如果不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就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模拟文本中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例如,《虎门销烟》(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这篇文章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很难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在指导朗读“销烟”这部分时,我拿出一些有关虎门销烟的图片,把当时壮观的场面、人们激愤的心情、当地官员的热情等通过图片展示出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促使学生感悟了文中的情和景,还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3)尊重学生的个性朗读。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鼓励学生大胆地朗读。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九色鹿》(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课时,学生对如何朗读九色鹿在国王面前说的一段话时,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这时候九色鹿胸有成竹,毫不惧怕,因此读这段话时速度应该缓慢一些,沉稳一些,这样才能体现九色鹿的沉着冷静。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时候九色鹿非常紧张,语速应该快一些。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段话是九色鹿对国王的批驳,读的时候应该义正词严,毫无惧色……学生的这些理解都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出来的,教师指导朗读时,要尊重他们各自的独特感悟。

(4)巧用评价,以评促读。朗读指导中,教师的适时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助于学生养成仔细倾听他人读书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要充满人文关怀,让评价促进朗读。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经常这样说:“你读得还不够好,我想请另外一位同学来读读,请你一边听,一边想想他哪些地方比自己读得好。”“听了他的朗读,谁愿意向他挑战,相信自己能比他读得更好一些呢?”这样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又让学生有了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徐桥

猜你喜欢

九色鹿苏教版感情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最好的感情
感情工作
不分对错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感情强烈的叹号
九色鹿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星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