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纪事

2009-08-17肖克凡

鸭绿江 2009年8期
关键词:老人家祖母

肖克凡,男,1953年生于天津。著有长篇小说《鼠年》《原址》《浮桥》《机器》等六部、中篇小说集八部、散文集两部,共计五百余万字。曾获《中国作家》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首届天津市青年作家创作奖、第十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有些作品被改编为话剧和电视剧上演。

当年的电影

我看电影大约始于四岁光景。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我很可能还在尿床。不过夜里尿床并不影响白天看电影。我至今记得跟随母亲在光明电影院观看国产影片《宋景诗》的情景:大明星崔巍扮演的宋景诗率领农民起义军挥舞马刀从银幕里朝着观众冲来,我小屁孩儿哇地吓哭了。黑暗里母亲拉起我快步走出电影院。她一定觉得自己孩子有碍公众观影,挺丢人的。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曾为教师的母亲在远郊农场劳动改造。每月放假回到市里,我便每月跟随母亲去看一场电影,内容大多记不住了。我们主要在光明影院与和平影院,也有去“新闻”和“新中央”的时候。后来“新中央”改名滨江剧场,如今滨江剧场改为“麦当劳”,从看变成吃了。“新闻”则连同津门名店“稻香村”一起消失了。多年之后我采访老天津人,得知“新中央”是早年租界里一位名字由M打头的洋人开办的,因此人称“马鬼子楼”。

我依稀记得些许电影情节。长大之后努力将记忆碎片拼凑起来,大体能够揣测我看了什么电影。比如苏联拍摄的一批莎士比亚的电影,我看过《奥赛罗》和《哈姆雷特》。有一次看完电影我记不住片名就追着问母亲,她说“安娜-卡列尼娜”,我却听成“安娜和尼娜”,以为这是两个女人的故事。后来才知道自己闹了笑话,长大成人后还知道周扬应当将这部托翁巨著译为《安娜·卡列宁娜》。周扬死了,他留在人间的这个错误还将继续存在下去。

那时候天津还是大地方,每年都要举办外国电影周,与上海和北京同步上演外国电影。我记得有“法国电影周”和“西班牙电影周”以及“印度电影周”,很有文化含量。当然,港片就更多了。记得母亲说香港电影都是家长里短小事情。我记得最清楚的港片是《荣华梦》,果然不是什么大故事。

还看过很多东欧电影,有民主德国和匈牙利的。因为我母亲的坤式自行车是匈牙利进口的,所以我记住了这个国家。我还记得母亲那辆自行车后轮两侧挂有细密的金属网,说是防止女士裙摆卷进车轮。如今讲究以人为本了,国产坤式自行车好像仍然没有这种装置。

看过《巴格达窃贼》,据说这是一部美国电影,原名《月亮宝盒》。那时与美国没有外交关系,于是经过伊拉克转口来到中国上映。我记住伊拉克这个国家是因为市场上出售一种伊拉克蜜枣,巨甜。后来说它传播肝炎病菌,就少了。

有一部阿根廷电影《大墙后面》,表现贫民窟生活,记得一个姑娘拎着铁桶排队打水的情节,她当即被一群街头小子相中,开始纠缠。我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看到“流氓飞刀”,击中的正是姑娘的父亲。多年之后我也有了拎着铁桶排队打水的经历,不由想起了“大墙后面”那个金发碧眼的南美姑娘。

我曾写文章谈到儿时看过的电影《瞎子的领路人》,也是拉丁语翻译的。描写一个小男孩儿跟随一个个主人的生活。从邮差到骑士,最后成为瞎子的随从。我在这部电影里第一次看到裸体洗澡的女人,由于是小屁孩儿所以没有受到什么刺激。这部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小男孩儿经常拎着酒壶去给瞎子打酒,他为了偷喝便在壶底弄了一个小孔。瞎子举壶饮之,他就伸长脖子张大嘴巴对准小孔,偷喝酒滴。当然被瞎子发现了。其实瞎子不瞎而是装瞎,他曾经偷看洗澡的女人。

多年之后我接触西方文学史,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电影《瞎子的领路人》是根据十六世纪西班牙流浪文学《小赖子》改编拍摄的。

前些天,我读到北京一位青年女作家关于儿时电影的描写:“梦境和电影,给出某种与现实对抗的解释——两者之间还有区别。梦境脆弱,承受不了微乎其微的打扰;而电影能够重复放映,弥补我们先天不足的记忆,它比生活本身更经得起考验。河流一再从源头出发。一头豹子,以完全精确的步伐和速度,再次扑杀它的猎物。放映一百遍,旗帜表面涟漪一样变幻莫测的摆动,精准无误地重现。”

是啊,我以为电影就是人类可以重复的梦境。这恰恰是电影院“黑屋效应”吸引我们的地方。黑暗里,复制着梦想,尽管我们有时候遭遇恶梦。

渐渐长大,看的电影渐渐多了,大多属于如今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回顾的影片。人至中年以后,看的电影反而少了,甚至一两年看不到一两场电影。近十几年来,我好像只看过《坦泰尼克号》、《霸王别姬》和《色·戒》,还有《神话》这么几部电影。于是,儿时看过的电影便成为记忆银行里储存的黄金了。

关于儿时电影的回忆,也就成为我的记忆银行支付给我的精神利息,特别珍贵。

祖母小忆

读到小学三年级家庭变故,我于一九六四年来到一座大杂院里跟祖母一起生活。那时候她将近七十岁,是一位满头白发的小脚儿老太太。

她老人家脾气不好。尽管我学习成绩优异戴着“三道杠”,她还是整天唠叨,令我苦恼不己。我不懂得这也是亲情,心里恨她。后来我生病了,发烧。这个小脚儿老太太竟然猫腰背负着我去附近的小医院看病。当时我不懂得感动。如今回忆,似乎能够听到她老人家的一路喘息。

我自幼无缘享受母爱,是祖母填补了这一空白。她对我的疼爱几乎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文革”期间,我十六岁参加工作,工厂远在郊区。偶尔下班晚了,她先是站在屋外等候,之后挪到院外,如果仍然不见我归家的身影,她就站到胡同口了。有那么一个冬日我下班晚了,远远看到她站在大街上等我。一眼看到我的身影,她马上转身快步回家,那样子仿佛争分夺秒。她为什么走得那么急呢?就是为了让我回家立即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夏日天气炎热。工厂上班人们都说夜里热得睡不着觉,无精打采。我感到奇怪。回家邻居告诉我,小子呀,你奶奶给你扇了一宿扇子啊。

家里挂钟坏了,为了我上早班不迟到,大冬天她一宿几次跑出家门去一家饭馆看表,好按时叫我起床。

我年少不懂人间亲情。家里的活计,她老人家能做则做,做不得就请邻居做,然后酬谢人家。很久以来,我几乎没有做过家务,包括买煤买粮之类的体力劳动,都是祖母请邻居做的。她不忍心累我,宁可去求人。我几乎享受着今天的“八零后”待遇。只要做了一顿好吃的,我与祖母对桌而坐,主要是我吃,她老人家一旁看着,而且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连声说着吃啊吃啊。我就埋头吃着,根本不懂得祖母还空着胃口呢。

邻居们告诉我,有好吃的祖母一律留给我,自己好歹吃一口就是了。即使在经济困难年代里,我依然吃得不错。是啊,一个人吃两个人的营养,当然不错了。这样的事情,我当时毫无感触。如此回忆,对祖母的恩情已难以报答了。

后来,我离开工厂去上大学了。每次从远郊学校回家,祖母总要给我带上一兜子好吃的东西,有火腿

肠,有炸酱,有饼干,麦乳精,甚至还有铁皮罐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这规模使人以为我是谁家的高干子弟。

有一次邻床的同学小声问我,肖克凡你祖上有遗产吧?我一头雾水。邻床同学半怨半讽地说,要么你就是假装祖上有遗产,看你每次从家里拎回那一兜子好吃的东西!这得多少钱啊……

是啊,祖母的疼爱竟然将我塑造成为一个拥有万贯遗产的假少爷形象。可是,祖母在家吃的什么伙食,我浑然不知。此时写这篇回忆文章,我难以谅解自己,更加令我难以弥补的是我今生对祖母难尽孝心了。

祖母活到九十二岁高龄。她被一个骑自行车的醉鬼撞断股骨,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去世了。邻居说,肖奶奶要不是被车撞了,能活一百岁呢。那时候我已经学着写小说,渐渐懂事了。她去世前夜我陪着她。她神智不清了,却一夜都叫着我的乳名。看来,她老人家生命最后时候依然将我视为她的宝贝。

是的,人间的东西,有的既不可重复也不可超越,譬如祖母对我的亲情,便是无以替代的。我将这话讲给我妻子听。已届中年的她默默点头,由衷地承认祖母是人间最疼爱我的人。

我虽然没有获得多少母爱,却获得了祖母全部的疼爱。她老人家对我的亲情完全可以用无私二字概括。记得一位亲戚曾经无不感慨地说,你奶奶真疼你啊,就是要从她身上割下一块肉给你吃,她也没有二话啊。

公元一九八二年春天,她老人家去世。发丧那天我参加全市工程师资格考试,居然没有为她老人家送葬。有的亲戚抱怨我不孝。记得父亲做主说,还是让克凡去考试吧,那是他的前程。

父亲是祖母的次子。至今我仍然对父亲当时为我做主,心存不尽感激,也对自己没有给祖母送葬,心怀不尽愧疚。

我在考场答卷全神贯注,记得考的是高等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是“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我答对了,求出的系数分别为“1、2、3”。交了试卷走出考场,我蓦然看到自己左臂佩戴着黑纱,于是悲从中来,不禁泪流满面。

从此,我再也吃不到祖母给我做的饭食了。比如红烧茄子和醋溜土豆丝,还有拌面的“四碟菜”,不知为什么她老人家捞面从来不打卤也不炸酱……

多少年过去了,我经常想起她老人家站在街头寒风里等候我下班回家的身影。那么一个小脚儿老太太,却将我拉扯成人,长成一个身高一米八八的男子。我是她老人家的杰作。

我敢断定,多少年了,祖母依然在天堂注视着人间的我——这个她老人家留在人间的宠物。

一句诺言

一个时代的词语世界,宛若星空。任何一个时代都曾拥有最具其时代特征的词语。它尤如灿烂银河系一颗颗耀眼的星座,闪闪发光。譬如说“雷锋”这个词语,无疑代表着一个时代。多年之前我整理藏书,意外发现一册《雷锋日记》,我看到封面上幼稚地写着:西藏路小学五年四班肖克凡,便一下就被当年的自已感动了。

翻开青少年时代日记,每一个人都会在那一页页心灵独语之中看到自己熟悉的身影。我曾经在青春日记里看到自己编制暑假学习计划的决心:“必须实现以上学习计划,我以人格保证!”

“我以人格保证!”这句话令我心头一热。已逾知天命之年,遥想当年发出“小大人”式的豪言壮语,我再次被自己深深感动。是啊,儿时伙伴们聚在一起玩耍,或为了表示自己正确或为了表示自己清白,或为了表示郑重或为了表示崇高,我们总会听到这种举足轻重的承诺:我以人格保证!

这是童口无忌。其实童心对“人格”一词并无多么深刻的理解,但是足以说明那个时代我们始自童年即对“人格”产生的强烈追求心理。如今的孩子们已经不大爱讲这句话了,这正是时代的变迁。而我们的青春时光,在那个消逝的年代里依然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但是,“我以人格保证”这句话,毕竟令我难以忘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拥有一册厚厚的极具时代特征的“人生词典”。

长大成人,我曾经在二十九岁的夏天里遇到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我是一个工业机关干部,正午时分骑着自行车回家去吃午饭。

夏天往往是令人心浮气躁的季节。骑行在路上,一个男子从我左侧超越,相距两米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他的自行车后轮咔地响了一声,这似乎并未影响他的骑行,然而他停下车子破口大骂。我弄不清楚他究竟是在骂谁。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双手沾满油污。他叫骂着冲过来。我这才意识到他在骂我。他愤怒地认为是我在后面碰了他的车子而又不向他道歉,因此他破口大骂。过往行人纷纷围拢上来。

我平静地告诉他,我真的没有碰到他的车子。他更加愤怒,骂得更为难听。围观的群众显然有人认为我属于冤枉,见对方如此辱骂,就预测我将做出强烈反应。于是人们就期待着,期待着大打出手的场面出现。

至今我也难以相信当时我为什么表现得宁静如水。就我的深层性格而言,我是一个容易急躁甚至愤怒的男人。

围观的人们迟迟不见事件出现高潮,如同观赏火灾而不见大火苗子,便走了许多失望者。这时我想起问对方:“是不是你的车子被碰坏啦?”

他继续骂着。这时我终于明白了,他的车子是否被碰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认为我碰了他的车子而佯作不知,因此引发破口大骂。身边有好心人小声劝我,你就承认碰了他的车子,向他说一句好话事情就结了。

我敢说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我真正明白了“妥协”二字的含义。我为什么要为自己从未犯过的错误而承担过失责任呢?于是我对那位好心人说,我真的没碰他的车子。

那好心人显然为我的冥顽不化而感到失望,转身走了。对方此时停止叫骂,目光茫然地看着我。我从这茫然的目光里看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怯懦。

我一字一句对他说:“我真的没碰你的车子,我以人格保证。”

人格?这显然是一个陌生词汇,对方似乎不知如何回应我,一时不知所措。

我平静地注视着这个年长我二十多岁的男子。渐渐,他颇为自信的精神阵地崩溃了,犹犹豫豫举起手来,朝我行了一个民间军礼。那样子令人啼笑皆非。

他说也许是他弄错了,说罢骑上自行车就走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感慨万千。

“我以人格保证。”这是一句少年时代常说的话啊!时隔多年面对辱骂我竟然脱口而出。恰恰是这样一句脱口而出的话语,使对方心里受到震撼,终于转身退去。这个结果的确是我始料不及的。

我绝对不具有“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令我感到自慰的是,我毕竟没有愧对自幼所接受的教育,心灵深处还珍存着“人格”这个词语,于是蒙受误解与屈辱之时,脱口而出。这应当是我所拥有的精神财富吧?我的人生词典,她随我成长进入青春期,她随我成熟进入成年世界,她或许能够伴我终生吧。

责任编辑高威

猜你喜欢

老人家祖母
铭记于心的残缺
祖母
几时
祖母家的夏天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Shaanxi Dialects on Students’ English Pronunciation
祖母尚能倚门望(节选)
我想去看望上帝
模范邨
——给祖母
感谢爷爷给我带来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