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2009-08-17童燕媚
童燕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而基本的途径是朗读。
苏教版新编一年级教材,坚持选文的高品位、典范性,与其编选教材的基点是相符的——书要读得好听,字要写得漂亮。《我叫“神舟号”》一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富有童心童趣。编者把《嫦娥奔月》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与现代科学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其奇特的构思,大胆的想象,实为让人称奇。在表达上,以嫦娥姐姐和小“神舟号”在太空相遇,一问一答的形式贯穿全篇。语言简约,情趣盎然,在教学中,只要抛弃繁琐的讲解,把握教材特点,让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细细品味,必能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先自由练读,勾词画语,读准字音,并通过汇报的形式,把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接着,把嫦娥姐姐的话用“~~~~~”,小“神舟号”的话用“_______”划下来。设疑:嫦娥姐姐说第一句话时样子是怎样的?在这一环节,及时活用插图,体验情感。
课文中的压题插图,画着嫦娥姐姐亲切地与小“神舟号”对话的情景。学生观察后,都认同她是一位美丽的仙女。有的说:“嫦娥姐姐像古装戏里的小姐一样温柔。”有的说:“我看见嫦娥姐姐眼睛睁得大大的,是因为她没见过小‘神舟号,她不认识它。”有的说:“嫦娥姐姐与小‘神舟号说话时弯着腰,像老师一样,很亲切。”我便让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体会,自读第一句:“小弟弟,你从哪里来?以前怎么没见过你?”读完后,比一比,评一评。用上各种激励性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体会出嫦娥姐姐温柔、亲切而又惊奇的神情和语调。其间,一个学生突发奇想,问:“老师,嫦娥姐姐问‘神舟号是问句,我妈妈说过,这样的句子叫问句。问号后面都有‘呢字的。可是,这两句为什么没有?”孩子的这一问,可谓天赐良机,这正是体察语感的绝好时机。我便对学生说:“嫦娥姐姐在月宫呆得太久了,太久了。第一次见到可爱的小‘神舟号她是多么激动,多么惊奇呀,心情是那么急切,说话一快,就忘了“呢”“呀”的了。”学生一听,会心地笑了,于是,迫不及待地反复朗读起来,完全把自己融入了情境之中。
接下来,朗读小“神舟号”的回答,也是活用插图,体验情感,图中的小“神舟号”是一个人物化的卡通形象。这对于伴着动画成长的现代儿童来说,这样的形象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体会其语言、动作、表情、神态是轻而易举的了。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歪着小脑袋,眨巴着透亮的眼睛。有几个还创造性地吮着大拇指,显出天真、可爱、淘气、调皮而又神气十足的样子。入情入境地读起来——“我叫‘神舟号,从中国来,科学家派我来做飞行实验。”在学生汇报朗读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引导:“你们试试,把‘从中国来这几个字读得神气一些,那就更像‘神舟号了。”这么一点一拨,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更深入了。
谈到巧点妙拨,课堂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学艺术的莫过于点拨了。它能给学生在求知的攀登中铺设级级台阶,缩小坡度。在指导学生读“小弟弟,你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把我带上,我真想回家看看。”这一句学生开始没有把嫦娥姐姐那种归心似箭的心情表达出来。我不是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机械、反复地说的层面上,而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加以点拨:“你读得我有一点想了,但还不是很想、很想的样子。”“嫦娥姐想家都快想哭了,谁来帮她表达出来?”学生茅塞顿开,完合融入角色之中,更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学生齐读完这一句后,不知谁开了个头,孩子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唱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来。
还有哪一种诠释比这样的情感交融更感人呢?这不正是当前新课标下的语感意识培养理念当中所追求的对语言反应自动化的那种思想境界吗?这完全是一个人智商、情商、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呀!
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形成语感,进而生成一定的知识模式,环环相扣,步步深化,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把握作品的语言艺术,真正地体会古今的语言文字的精华,感悟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
(责编 覃亮生)